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叔衡肃贪     
1991年11月,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座谈会上,一位苏区检察官公正无私的“铁包公”形象,在许多熟悉他的老红军、老干部心中发出深深的共鸣;他是一位公仆,一个典型的共产党人代表;他俭朴、勤奋、认真,特别对党和苏维埃政府里存在的贪污腐化现象深恶痛绝,铁面无情,人们都尊称他是“铁包公”。他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  相似文献   

2.
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政治家。千百年来,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包青天”,而贪官则痛骂他为“包黑子”。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纵观其一生,“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是包公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3,(21):32-32
开封府院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历任开封府…一把手”的人的名字。但其中竟没有誉满神州的包公。导游指着碑上的一处凹陷说,包公的名字在这里,因为游人都要摸一摸他的名字,他的名字便被摸陷下去,看不到了。一个人摸绝不会这样,但架不住千万人摸;一天两哭摸也不会这样,但架不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摸。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现实中的纪委书记,就会使人想起戏剧舞台上的“铁面包公”。中共屯留县纪委书记张治云同志当这个“铁面包公”已整整 5年了。这 5年里,在他的“铁面”下,一个个现代“赵王”“陈世美”入狱的入狱、丢官的丢官;而逞恶一方的“老痞子”和横行乡里的“小霸王”也威风扫地、翻船落马。他执纪如山的冷峻令违纪违法者胆寒。然而,就是这位“铁面”书记,对群众的疾苦和贫弱者的艰辛,却有着拳拳的关爱之情。因此,人们又称他是“铁面菩萨”。   余吾镇辛村村民冯焕俊两口子,怎么也忘不了 2000年 5月 18日这一天。一大早,村里的干部…  相似文献   

5.
人民为什么传颂包公王宜田舞台上的包公妇孺皆知。那么历史上的包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据《宋史》记载,包公名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少时侍亲至季,乡人多称颂之,仁宗时举进士,先后做过几任县令和知府,又当过京东、河北等地的转运使。因为他为官清廉,又善于断...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毛泽东主席任命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他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秉公执法,被广大群众誉为“苏区包公”。  相似文献   

7.
李树泉 《党建》2021,(1):65-66
1933年11月底,瑞金沙洲坝来了一位高高瘦瘦的青年人。此人身穿灰色旧式西装,脸色白里透黄,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见人总是笑眯眯的,书生气十足。很快,人们便对他熟悉起来。他是阮啸仙——肃贪战线的一把“铁算盘”,受群众欢迎的一位“铁包公”。当时,在中央苏区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阮啸仙,真过硬,审计肃贪是能人,群众见了哈哈笑,贪贼见到失了魂。”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06,(7):31-31
6月16日。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廉政嘹望》杂志社经精心策划,特邀请乌鲁木齐市京剧团专饰“包公”的资深演员王维忠,扮成包拯形象出现在展位上。“包公”一身正气、疾恶如仇的品格正好与《廉政嘹望》的定位相吻合。“包公”的出现,成为书市一大亮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门进行了宣传,新疆天山网、新疆晨报以及中国新闻社、四川日报等纷纷作了专题报道。大量观众驻足观看,并争相与“包公”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9.
身正无邪品自高──记全国土地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刘德三袁文君,王彩霞也许是他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原故,他象土地一样质朴、厚实,他象土地一样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人们甩给他一个外号"土地包公",一叫就是五年他就是洋县土地管理局局长刘德三。"大不了这个局长不当...  相似文献   

10.
黄斌 《廉政瞭望》2008,(1):55-57
意外相识,缘自一次秉公执法 4年前,刚过不惑之年的刘体烈在长江北岸的一座城市法院任主管执行和纪检工作的副院长,他秉公执法的铁腕手段和刚正不阿的正直性格,博得了“小城包公”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拜谒包公祠     
一个双休日的早晨,登上北去合肥的中巴。也许是一向景仰包公的缘故,一到包公故里合肥,禁不住要去拜谒包公祠。午后的合肥,阳光明丽,和风拂面。漫步在游人如织的包河公园,我那萦怀已久的包公情结,似乎一缕缕加浓,一缕缕升华……包公祠位于包河公园香花墩。据《庐州府志》记载:“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22):94-95
日本东京都中野区,住着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田中正一。他没有职业,一文不名,却整天关着门在家里研制一种“铁酸盐磁铁”,被邻居看成是“怪人”。  相似文献   

13.
包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形象,是老百姓眼里的青天大老爷。被人称赞为“爱民如子”。其实不啻包公,封建时代的当权者似乎都被视为父母爹娘。地方官也被称为“父母官”,连起义领袖也被誉为“爹娘”,如有一首歌颂太平天国起义领袖——忠王李秀成的歌谣唱到:“罗藤爬在高墙上,农民要靠李忠王。地主老爷吓破胆.百姓找到亲爹娘。”  相似文献   

14.
何叔衡肃贪     
30年代初,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有一位检察官对党和苏维埃政府里存在的贪污腐化现象深恶痛绝、铁面无情、人们都尊称他是"铁包公"的人,他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工农检察部是一个大部,有七八十名干部,常分批轮流下至各地,检察各种贪污、违法乱纪、失职读职的行为,调查落实各种控告材料。每批人员下去前,何叔衡都要详细交代应注意的问题。干部回部后,他还要亲自听取汇报。在部里,何叔衡的威信很高。他常说:"在这样的时候,任何贪污腐化都是罪恶。首先,贪污浪费是针对人民的,不…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榆树市出了一个被农民誉为“铁面包公”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群众送他一副对联,称赞他大公无私、秉公执法的高尚精神。上联:僧面佛面都不看;下联:亲情友情都不行。他的故事,在榆树市人民和全省纪检监察干部中广泛流传着。他就是省劳动模范、大岗乡纪委委员、监察助理——孙国华。  相似文献   

16.
四颂包公———谒合肥包公墓园、包公谒祠有感刘德宝包公沉睡在冥园,清正芳名流千年。谒者如川流不息,教我中华美德传。一颂包公孝心肠,侍奉父母满十秋。双亲过世复为宦,忠孝两全美德留。二颂包公明镜悬,拒收百姓昧心钱。皇亲国戚皆不惧,敢铡当朝驸马官。三颂包公讲...  相似文献   

17.
包公传说     
正民众口口相传的包公,即宋代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世称包龙图。不论在正史上,或者坊间流传的故事中,包拯总是以铁面无私的形象著称,且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成为了司法正义的代表人物。人们崇拜包公,甚至赋予他超自然的神奇能力,使他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神奇的诞生根据人类英雄传说的一般模式,伟大的人物都会拥有一个神奇的诞生,历经磨难,最后赢得了胜利。包公的诞生非常神奇,而且大难不死。根据  相似文献   

18.
在夏县,梁雨润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人们亲近他,爱戴他,谁家有了难事自然就会想起他。  在县纪委,赠送给梁雨润的一面面锦旗、一块块牌匾挂满了会议室,上面书写着“人民好公仆”“当代包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等字样。  梁雨润 1998年 6月担任夏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他上任只有两年多时间,为什么在人民群众中有这么高的威信 ?当地的百姓回答说:“老梁是个‘百姓书记’,心里时刻装着我们啊 !”  为了百姓,他敢于动真碰硬  查处案件是一场较量,常常是要冒风险的。梁雨润在查处 5顶“大檐帽”欺侮一顶“破草帽”的…  相似文献   

19.
﹃铁面包公﹄潘成福蒙世栋陇西县纪委主管信访、检查、审理工作的副书记潘成福,今年54岁,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正直,工作认真。1985年,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后,坚持做到两袖清风,依法办案,不枉不纵,用自己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被始乱终弃的女子,哭得几近歇斯底里:能不能与他同归于尽,可以把他的电话照片贴到网上吗?能冲到他府上,揭穿他的本来面目吗?可以把他的丑事大白于天下吗?到哪里找一位活在当代的包公,主持公道?她反反复复,说到报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