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文学当然与女作家有关,也当然与写女性有关。但是,并不是所有女作家写的作品和所有写女性的作品都可以称作女性文学。美国伊丽莎白·詹威提了一个界定的标志,指出女性文学“所探讨的将是那些从妇女的内心世界描写她们经历的女作家”,这是十分可取的。她认为:“产格意义上的妇女文学的作者认识到妇女的生活道路与男子的不同,她们想调查这些不同之处。至少她们下意识地知道需要用一种不同度数的镜片才能清楚地看到它  相似文献   

2.
李秀华 《河北法学》2001,19(5):37-45
从法律条文与实践差距之视角切入,关注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认为这一问题应 关注特殊妇女群体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发现妇女对相关法律的 认知率较低;单亲母亲生活质量令人担忧;在离婚过程中,难有对妇女实质性的法律倾斜; 女性犯罪多与缺陷婚姻家庭有关联,女犯家庭中暴力倾向明显。认为解决妇女法律条文 与实践差距的问题,应注重教育并扩大对妇女素质的培训。建议完善保障妇女婚姻家庭权利 方面的法律与社会机制,建立与完善法律保障与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妇女始终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革命和劳动大军,有“半边天”之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妇女勤劳勇敢、勇于开拓,无私奉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歧视妇女、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断出现。为进一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妇女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加强妇女保护法制,对妇女保护立法和贯彻执行妇女保护立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从妇女平等的就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等八个方面对保护妇女的劳动权利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我国现行妇女劳动保护制度仍有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妇女劳动保护制度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妇女劳动权的法律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5.
妇女法律援助制度是继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确立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妇女法律援助模式的探索有助于探清未来妇女法律援助的发展方向。本文选取青海省为视角来做调查研究,是因为青海省的妇女法律援助工作距今发展刚好有10年的历程,对其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回顾妇女法律援助这10年的发展状况,对于目前所运行的法律援助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找出未来妇女法律援助模式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的指导妇女法律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6.
痴呆妇女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志。是对奸淫痴呆妇女行为定以强奸罪的本质说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痴呆妇女的病情是有轻重之分的。病情轻者接近于常人,可以正常或比较正常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志,因此我认为如系出于该妇女的自愿,一般可以不定为强奸罪;但对于奸淫病情较严重的痴呆妇女的行为,即使被害人同意,也要以强奸罪来处理。什么样的痴呆妇女才算是病情轻微呢?这是一个牵涉到刑法学、法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许多领域的问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据司法实践,我认为对于具有下列诸特征的痴呆妇女,可作病情轻微来看待。第一,思维比较清楚,所陈述的被害情况基本上与客观事实相吻合,有一定的识别判断力;但部分思路不连贯,考虑问题比较简单,容易受人欺骗。第二,衣着整洁,知道要美,生活可以  相似文献   

7.
清朝法律虽然对妇女的刑事诉讼权利有明确的限制,但在刑事审讯、囚禁、行刑等方面都有优恤制度。如妇女可以尽量避免到堂听审,接受拷讯;妇女犯罪,除非是重罪,可以免于监禁,由亲属收管,同时在狱中也免于戴刑具;妇女犯罪在很大范围内可以收赎等。在这些规定中,不乏有看似轻重矛盾的地方。要客观地分析清朝法律中的这些内容,不能脱离妇女在古代附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印“三从”原则对妇女身份与法律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妇女是劣势"社会群体",生活在不利的环境中,应当是适足住房权重点关注的群体,将妇女纳入住房权的最明显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蕴含在确立该项权利的措辞之中。但在全球范围,妇女的继承、土地和财产权得不到保障、存在社会性别偏见的法律和家庭暴力,以及妇女参与住房程序程度不够的问题使得妇女适足住房权得不到保障。在国内有隐蔽于多重制度和结构中的对妇女适足住房权的歧视,这种歧视性的现实使得妇女的空间诉求遭到挤压,本文的目的正是在于揭示这种现象,以推动政策和法律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罗绮 《法制与社会》2014,(2):285-286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由此推定,妇女生育与否,完全依赖于妇女个人主观意志的选择,他人无权干涉。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七条有规定"公民不分性别均有生育权",自此法律首次明确的规定了男性享有平等的生育权。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在生育问题上意见无法统一时,基于平等的权利冲突所留给法律解决的问题相当棘手。本文将深入探讨夫妻双方在生育权之争中出现的情况,进而提出相关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生育权,是指妇女所享有的生育子女的权利。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第47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由于此法的颁布实施刚刚起步,一方面,一些妇女姐妹发自肺腑地要为自己的生育权讨个说法;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又为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款可供实际操作,以至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多少有些举棋不定。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妇女就业劳动权利的保护法律制度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渐 《法制与社会》2010,(18):41-42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似乎也显示了数千年来中国妇女的命运。如今,妇女权益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套在妇女身上的男权思想已经慢慢卸掉,世界各国妇女的地位不段提高,中国妇女的地位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由于中国数千年的妇女地位长期被漠视,妇女地位和男子不一样的思想还长期禁锢在很多人们心中,虽然中国出台了很多部法律来保护和改善妇女的地位,但是这种差异和不平等仍存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改善我国的就业歧视,提高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已经问世了.这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在我国妇女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它的问世凝聚着党和国家对广大妇女群众的爱护与关怀.它的出台不仅填补了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空白,而且将使我国妇女的解放事业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为保护妇女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妇女的解放事业,关心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时期制定的《宪法大纲》《婚姻条例》等,其中都有保护妇女权益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利和利益”是我国立宪和修宪的重要原则.婚姻法、刑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8日,辽宁省本溪市妇联向全市妇女发出了向武秀君学习的决定。“……武秀君用自己的诚实和艰辛,谱写了新时代妇女的诚信童话,她是本溪市妇女的榜样和骄傲。作为一个普通妇女。她用自己坚强和毅力接力了丈夫的诚信和善良。偿还了他生前欠下的巨债,她是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女杰,有人将她称为‘诚信烈女’。”  相似文献   

15.
当今,我国妇女社会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但农村妇女暴力犯罪也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导致妇女暴力犯罪的主要诱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庭暴力导致以暴制暴的报复行为。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妇女权益,可封建社会夫权的余毒仍然存在,还在不时地侵害着妇女的合法权益。在具有这种思想的人看来,丈夫是家庭的主宰,妻子是丈夫的附属品  相似文献   

16.
一、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情况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残害妇女的问题,在保定地区表现的相当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七月份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以来,全区各级法院,在受理的各种刑事案件中,属于残害妇女、儿童的占收案总数的34%,已经审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中,残害妇女、儿童的占80%;判处死刑执行枪决的,因残害妇女、儿童的占40%以上.这些犯罪活动的形式和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原已基本绝迹的妇女卖淫现象又有出现。对妇女卖淫,司法实践中现在一般作如下几种处理:一是对偶尔失足或被诱骗卖淫的妇女,主要通过批评教育进行挽救;二是对卖淫活动较严重或屡教不改,但尚不足以构成犯罪的妇女,收容劳动教养;三是对营利性的卖淫,情节恶劣的,适用类推,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以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罪定性量刑;四是对非营利性的卖淫,情节恶劣的,按刑  相似文献   

18.
付宇骄 《法制与社会》2010,(27):61-64,68
《妇女与国际人权法第二卷妇女权利的国际和区域视角》中有这样一段话:妇女在历史上任何时间都被买卖着,“但这些习俗似乎只是在更‘文明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明目张胆和商业化”。然而,人肉交易在社会和法律话语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之所以引用这段话,是想强调:之所以选择这个论证角度,就是因为虽然其他的法律因素也很重要,但对妇女人权问题的关注更加迫切。同时想说明:妇女人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这里从妇女人权与法律的角度探讨“代孕”这个问题,就要有世界性的视角。本文通过对“代孕”社会现状的了解、对“代孕”本质的理解、对“代孕”中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的阐释,透视“代孕”中蕴含的女性人权与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法。从微观上看,妇女法是妇女生存和发展的基础i从宏观上看,它则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革命,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精确衡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争取男女平等、保障妇女利益的呼声日益高涨。联合国妇女中期世界会议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这一公约不仅规定了妇女的各项…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家庭暴力项目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方面 ,从性别 (sex)到社会性别 (gender)的术语上的转变拓展了政府的人权义务 ,各国政府有法定义务须纠正历史建构的男女两性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期间国际社会在优先事项上的改变 ,对妇女的暴力成为国际日程的重要议题。由于对妇女的暴力是个结构性问题 ,因而要求国家承担预防针对女性的暴力并改变结构不平等的义务 ,后者使妇女的屈从地位永久化 ,使妇女更易于遭受暴力的侵犯。根据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 1 989年发布的第 1 2号一般性建议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 2、第 4、第 1 1、第 1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