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是公家的人,是公务员,是为国家办事,不能有私。大贪大贿自有党纪国法管着,这里且说一说百姓眼中最无奈却又最鄙视的小私小弊。公和私是两回事。人皆有私,正如人皆有爱,人皆有好,并不奇怪,但是私戏不能在公家舞台上演。就如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家的浴室一丝不挂地沐浴,可以在自己家与内人共枕,这些都不犯法,都合情合理,无可指责。但如果有人把此事演到大街上、舞台上,那将是怎样的难堪,发神经,怎样的不可理喻。这样的事当然不可能发生,因为内外有别,人人皆知。但许多事,换一种形式,便泾渭难分。我们有一部分干部就在干…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栖霞市官道二中是一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学校。为办事方便,校长孙成功自己掏钱买了一辆摩托车,并向全体教职工宣布:“谁有事都可以用。”这可不仅仅是句客套话。据统计,一年多来,80%以上的路程是为办公事或为其他教职工办事跑的,然而耗油、维修等费用,却全是孙校长自己掏,从未花公家一分钱。孙校长的摩托车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接送3位老教师上下班。每到周末,孙校长就会骑上摩托车,把3位老教师挨个儿送回家;该上班时,又把他们挨个儿接回来,风雨不误。3位老教师高兴地说:“咱也有‘专车’坐啦!”咱也有“专…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光环下的媒体地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泽 《中国律师》2002,(7):40-43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新闻媒体对我们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像大家看到的那样,这些年来,很多社会问题通过媒体的报道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很多含冤受屈的群众通过媒体的报道使自己的冤屈得到了伸张;很多社会丑恶、腐败现象通过媒体的报道得到矫治;很多为害社会的豪强恶势力因媒体的报道而受到打击、惩处;很多欺压百姓、滥用职权、渎职、不洁的官员受到清理:……很多时候,面对很多问题,人们常常会想到“找媒体曝光”,以致出现了在一些媒体单位门口,群众排长龙反映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明明患的是小感冒,到某些医院就诊时却被开了大处方,对此"小病大看"现象,群众苦不堪言。然而,就防腐倡廉来说,"小病大看"却值得提倡。腐败"小毛病"不"看"不行,因为久而久之,就会"病入膏肓"。现实中,一些人以为吃公家一点、喝公家一点、拿公家一点算不上什么大事,因而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最终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在一些贪官的忏悔录中,我们多次见到"因小致大、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有个理论:公仆就应当由公家包养,在这一理论的支配下,她心安理得地向公家伸手了,最终因贪污公款、收受贿赂而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马副市长的理论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我每天忙工作忙得误了吃饭,公家当然得请我吃工作餐,我每天在外面吃,吃腻了,想换个口味,自己买菜回家烧,这比进酒店便宜多了,这不等于是替公家节约了吗? 公家应当鼓励这种行为,应该替我报销了嘛! 于是,她家买米买菜的一应开销均由公家支付。我是市长,我代表汕尾市人民形象,而且我经常上电视,如果穿得太差,就会给汕尾市人民脸上抹黑,所以,我买一  相似文献   

6.
萧冰 《检察风云》2010,(9):42-44
舒小翠当初鼓励丈夫去南方打工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没有男人的日子是这么难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耐不住寂寞而投入一个既有妻子又有情人的男人的怀抱;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与另一个留守女人争夺同一个男人而放火犯罪,被判5年牢狱,并且赔偿那个女人3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自欺与欺人     
曾任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高勇因受贿等罪走到了人生的最低谷。4月21日《中国青年报》节录了高勇《忏悔录》的部分文字。其中写道:“在我的思想深处,一直有一种错误认识:一定不要沾公家一分钱,只要不拿国家的钱就没事,而且朋友之间的事,别人怎么会知道呢?”拿公家的钱是贪污,当然会“有事”,但公职人员不拿国家钱,只接“朋友”钱一样触犯刑律,罪名是受贿。  相似文献   

8.
高价买命     
贾萌 《法治纵横》2011,(7):9-11
大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这样儿时的新鲜记忆,就是肚子实在饿得不行,家里又没有什么闲钱能让自己买点零食,于是就在公家地里或果园里偷点东西来果腹。毫无疑问,茁壮成长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翔 《检察风云》2011,(9):86-87
读邵琦的画,有一种感动油然而生.心领神会之际却又奠可名状,仿佛是暌违多年的老友邂逅,又像是干渴之极天降甘霖;在人心不古、世风日新的今天,竟然会有人依然古道热肠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义无反顾地走着自己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10.
阿碧 《检察风云》2012,(17):44-46
如果在野外意外发现一具尸体,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是谁,是自杀还是他杀?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是什么时候死的?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见到一具尸体可能会惊慌失措,不会去想那么多,立即报警才是上策。然而,对于赶到现场的法医们来说,我们所能想到的疑问都是他们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其中确定死亡时间是一件十分重要而且较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律师,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真是又熟悉又陌生的名称,五十年内一半熟悉,一半陌生。在建国五十年中一个职业遭到历史这样截然不同的评价,律师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但是,不论历史如何不公正地对待律师,律师毕竟对共和国起到了它应起的作用。律师中也毕竟有一些杰出的人物,需要历史把他们记载下来,我想,这本书的用意就在于此。 一提起律师,人们自然会想到在法庭上他们“凭三寸不烂之舌,挽狂澜于既倒”,以自己的智慧、辩才和法律知识去补足和扶正司法天平的缺陷和倾斜,律师作用绝不可低估,心中真的感到:“成也律师,败也律师。…  相似文献   

12.
撞坏了东西,不管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当然都要赔偿。可问题是,在城市的马路边、绿化带里,为何要种如此贵重的树?这一回,倒霉的是朱先生,那下—次,倒霉的又会是谁?还有,这么贵重的东西,随意栽种在道旁,就不怕贼惦记着么?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如果我们自己不拿起笔来倾诉,社会公众又怎么可能了解律师所面的临的种种生存境地,从而理解中国律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肩负的重任?如果《中国律师》作为我们自己的喉舌不为律师代言,谁会来颂听我们为自己所作的辩护?当然我们不会奢望一次关注、一次呼吁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真诚期待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公民与我们一道─—本刊记者曾经惊动中南海的我国首例律师“玩忽职守”案的当事人彭杰律师,平冤昭雪后已经两个年头了,许多关心他的人都向我打听这位老律师的近况。彭杰律师,别来无恙?在衡阳这座几十万人口的中…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其高风亮节,全世界景仰。其制定的十条家规是: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是周恩来高尚人格的写照.也展示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它不仅是周恩来的家规.也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刘辉煌一直都说,自己只是个平凡普通的法官。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普通的青年法官,倡导成立了全国首个“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充分运用乡土社会传统调解资源来解决民间家事、乡邻纠纷,为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新机制提供了鲜活样本;  相似文献   

16.
没有隆隆的炮声,没有滚滚的硝烟;然而人们不能不承认,这是一条极其特殊的战线。接受的是人民的重托,肩负的是时代的重任;打击的是邪恶的势力,伸张的是正义的呼声。面对纷繁复杂的世态,头脑是那样的清醒;接触所有的案子,最终是党纪国法作准绳。有权者的批条,在他面前不起作用;有钱人的厚礼,在他眼里比鸿毛还轻。他像一把威严的大锁,堵塞了通向罪恶的歪道邪门;他像一座巍峨的大山,挡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邪气歪风。他没有想到过要被后人称颂,也没有想到过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他只知道,忠于职守是他的本份!这──就是我们党和国…  相似文献   

17.
国家赔偿是一个敏感话题。 由公权力造成的伤害,一经确认,当由国家赔偿予以弥补。然而,现实中,常常是邻居摘了自家的枣,立马会“寻他说理”;而抓错人、断错案,却鲜有人具备向“公家”要说法的“秋菊之勇”。观念影响之外,也折射出争取国家赔偿的程序之多、门槛之高、难度之大。  相似文献   

18.
提到大海,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遐想———苦涩的海,让我们想到历经磨难的求索;广阔的海,让我们想到宽容博大的胸怀;神秘的海,让我们想到深不可测的未来;波涛汹涌的海,又让我们想到起伏不定的人生……这就是大海,愤怒的时候像暴戾的无道昏君,温柔的时候又像体贴的贤妻良母,没有人能够真正赋予她准确的定义。像海一样的人生,无疑是精彩的,但是巨浪滚滚的气势下更有着耐住寂寞的沉淀和蓄势待发的艰辛,追求海一样人生的人也必将承受十年磨一剑的困苦。李小海,一个普通的中国律师,却有着同他名字一样、不普通的追求———他探索更宽广的事业之路、…  相似文献   

19.
4月8日,是第十一个全民读书日。转眼间,倡导全民读书已有一千多天了,可做为学习日才仅仅为十一天。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天天学、月月学、年年学,我们将会学到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本领?可惜的是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时候连在工作日的学习也做不到。就是每年度每一个星期六的读书日,又有多少的机关在马马虎虎的敷衍了事;又有多少公务员借口有事而躲避枯燥的学习;还有多少领导干部忙于其他事务性工作,而淡忘了学习的重要性;更有多少一纸空洞,学习总结就遮掩了形式主义的苍白。  相似文献   

20.
朱成玉 《政府法制》2012,(24):45-45
我们对着镜子,看到了自己;风对着镜子,看到了风;云对着镜子,看到了云;只有雨说,有时也有例外,我对着镜子,看到了雪。当我们面对情人时,就很高尚;当我们面对金钱时,有时是非常卑鄙的,所以,我们常常要照镜子,寻找自己的真实模样。于是我们发现,自己的影子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以,我们活得很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