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2.
论张家山汉简《收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结合的方法对出土文献中的法律史料进行系统的清理与探索,封中国古代法律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一是有助于把握中国古代法律史的整体风貌;二是有助于改写中国古代法律史;三是可以为中国古代法律史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术研究的成败取决于方法是否先进,先进的方法产生的学术功效是巨大的,王国维在历史研究领域、瞿同祖在法律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6.
正【专题导引】2013年6月公布的《岳麓书院藏秦简(三)》是目前所见秦代最重要的法律史料之一,这批秦简由四种不同形制的司法文书构成,其中包含了大量刑事、民事、行政案例,对研究秦代地方司法、奏谳制度、治安和侦查活动以及律令条文等均有重要意义。这批秦简公布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即于2013年11月底共同举办了《岳麓简(三)》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中、日、德等国家的二十余位学者撰写论文,各抒己见,对其展开深入探讨。本专题所刊登的五篇论文,即是其中的部分成果。本专题刊登的第一篇论文由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专家张伯元教授撰写。论文对《岳  相似文献   

7.
张娜 《新法规月刊》2016,(4):142-149
史书多有“汉承秦制”的记载,并且除郡县、职官、律历等制度之外,在法制方面也多有秉承。20世纪以来出土秦汉法律文献的问世印证了这一点。不止于此,已有学者发现汉对秦法制除继承之外,也有发展变革之处。以出土秦汉《田律》的相关内容为中心,揭示了汉对秦法制的具体变革。汉较秦在田、道等规划管理制度上有所加强;从秦到汉阴阳五行思想呈现逐步向法律领域渗入的趋势;汉初基本继承了秦的赋税名目,但有一定减轻。此外汉代加大了对马牛的重视与保护力度,在酒禁政策上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出土文献令世人瞩目,相关研究成果扣人心弦。出土文献中大量的法律史料,如: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张家山出土的《汉律》、银雀山出土的《守法守令等十三篇》、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与《周易》、郭店出土的儒家与道家文献以及其它古佚书,等等,使久已失传的律典及法律思想方面的文献得以重现,为改写中国法律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9,(1):18-33
在描述法律文明的起源时,由于文字尚未诞生,因此仅凭法学的文献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经历的游团、部落、酋邦和国家四个不同阶段法律的萌芽、诞生、成长和发展等起源过程进行探讨,是法律史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存世之传说(神话),出土之遗存,尚存之原始部落人群的生活调查,以及从最早的文字记录下来的习惯法汇编文献中,逆向往前追溯这些习惯更早的形态,来梳理人类法律规范的起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则构成了我们了解、把握法律文明的萌芽、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全国部分高等法律院校和法学研究单位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协作会议,于今年2月17日至18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有计划、有组织地整理出版我国浩繁的法学古籍和法律文献,批判地继承和借鉴我国古代法学文化遗产,讨论和拟定整理法学古籍的远期规划和近期的实施计划,以便更好地开展法学古籍整理工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在何种法律文化当中,专职法官之出现都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现象。中国古 代的专职法官虽然本质上只是依托于政治权力的官僚机构之一员,但其出现却仍是中国特有法律传 统的一大进步。关于中国专职法官的出现时间,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记载存在很大矛盾,这应该是 因为传世文献当中包含着后世之人追溯前代时的想象。中国古代专职法官出现的时间当在集权社会 初成的战国时代,他的出现与战国时期社会形态的变迁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而言,专职法官出现的 原因,正在于宗族社会之解体和集权社会之形成所造成的司法事务数量剧增。  相似文献   

12.
张越 《时代法学》2005,3(4):120-120,F003
中国法学在知识谱系上基本归属于大陆法系,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法治实践和法学理论的勃兴,受德、日影响甚巨而犹少法国法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法国法律文献的翻译少,对法国法深入有见地的研究成果更少。竞争法领域也是如此。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研究所教授、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何之迈的《公平交易法专论》〔1〕,就是填补中国大陆法国竞争法理论研究空白的力作。纵观全书,具有下述显著的特点:一、专题研究与法律文献材料的有机结合该专论收录论文十篇及译作一篇。十篇论文皆为所在领域的专题研究,全面、系统、深入,贯穿有竞争法学的…  相似文献   

13.
基因研究开发和基因技术应用所引起的一系列法律问题 ,成为法学界关注的新课题。去年12月下旬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命法学研究中心召开了“基因科学暨基因法律问题研讨会” ,上海市各政法、医学院校和研究机关的有关专家、学者近20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本刊特选编部分内容刊登于后 ,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腾 《北方法学》2012,6(1):139-145
近年来,中国古代的法律渊源成为法律史学界集中关注的学术问题。然而,学界的大部分论述都集中于明清时代,对秦汉时代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秦汉时代,虽然朝廷意识形态经历了从法家、黄老到儒家的转变,但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都在不同程度上指明,律令治国作为一种基本统治手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与之相应,律令断罪很可能是秦汉时代审判的基本样态,而儒家思想所阐发的则只是一种政治理想。所谓"王霸道杂之"或"以儒术缘饰吏治"正可从这一点获得证明。  相似文献   

15.
班固《汉书》创设“五行志”一目 ,集先秦两汉阴阳五行灾异学说之大成 ,对后出史书多有影响 ,而近现代学术界对之评价较低 ,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中华书局标点本存在的标点、校勘问题和《汉语大词典》与《汉书·五行志》相关的立目释义和书证问题等的考查 ,认为对“五行志”一目的设立及其价值应当重估 ,在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过程中 ,应重视“五行志”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2年6月甘肃玉门花海出土的《晋律注》是本世纪中国法制史资料上的重大发现,有利于了解晋律的真实面貌。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和其他出土资料,探讨了《晋律注》的抄写年代、作者与篇目、捕律和诸侯律若干问题,据此探讨了诸侯律与八王之乱的关系、后魏律渊源以及河西律学是否包含有晋律的成分等问题,提出汉律、晋律与唐律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等一系列新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王斐弘 《现代法学》2005,27(1):14-21
唐格的散佚,使上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五件唐格显得弥足珍贵,其中惟一的刑事法律文献《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尤其值得关注。该文献不仅使我们得窥唐格之原貌,而且佐证了“格”在唐律中的位阶、性质和效力。通过对她的研究,既可明了中国古代法律形式之变异,开掘法律史探析的深度,又可从法学的角度追溯唐格之来源,以阐明其流变,对中华法系史之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28日由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图书馆主办,北京大学英华公司协办《法律信息资源建设座谈会》在法学研究所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来自北京地区20余家法律院校图书馆、司法机构图书馆、法律网站、中国法学会的40多位法律文献信息工作者参加了座谈会。法学所图书馆陈欣新博  相似文献   

19.
法学方法论业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显学",为进一步突显其学术研究对象的鲜明性、自主性与创新性,本文立足于既有论述,又进而试图在新的视野和高度上,对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对象进行多维阐释,提出了:法学方法论是研究法律实践和法律适用的学科,是法律思维之学、法律逻辑之学和法律解释之学,也是法律类型思维之学与法律价值思考之学。  相似文献   

20.
所谓案例分析或评析,也就是依据或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专题研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比一般的理论研究更需要熟悉有关法律规范,更需要有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研究中,可能会发现法律规范的疏漏,发现理论结论的偏颇,发现司法实践的错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分析对完善行政法制、发展行政法学理论、总结司法工作经验,乃至提供立法检验、立法借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因而,案例评析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关注和提倡的。同时,案例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医学、教育学、管理学,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