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中国翻译界对西方翻译理论大量介绍和借鉴,受这一“西学东渐”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领域也出现了学习、研究翻译理论的热潮。本文以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校(E.S.I.T)为例,对比分析中法翻译教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指出国内高校翻译理论的研讨交流空间和学术氛围与国外尚有差距,因而高校基础翻译教学中宜重视翻译的基本技能训练,对理论性问题的研讨则应强调教学中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个人学习。过分强调理论在教学中的普及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削弱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2.
法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法国翻译理论的介绍和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主要限于法国重要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研究,缺乏对法国翻译理论的宏观把握和梳理。本文拟对法国翻译理论的源流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起源、发展、成熟、沉寂、鼎盛五个阶段,以期展现法国翻译理论史的概貌。  相似文献   

3.
来炯 《德国研究》2009,24(1):52-57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5.
作为具有丰富伦理内涵的传统学派 ,伦理思想最能体现英国学派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当代意义。英国学派游移于伦理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并逐步向后者偏移 ,经历了对格老秀斯理性主义国际伦理传统的继承、修正与复归历程。在实践伦理上 ,它试图以维持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保障生存与安全等基本人权为伦理底线 ,以非完美主义的形势伦理观来处理各种伦理困境 ,避免绝对主义 ,曲折反映了英国等中等强国既有别于超级大国也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处境和国际政治诉求。尽管存在历史观与政治哲学的保守性、价值尺度的西方主导性和中间立场的伸缩与模糊性等缺陷 ,英国学派仍表现出一种相对客观、稳健并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的伦理取向。  相似文献   

6.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仅是现代民族国家在世俗意义上对达成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方案擘画,也是新时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国家伦理生活基本格局的顶层设计。这种世俗生活美好蓝图的实现,应以由“群众路线”框定的伦理生活基本格局为遵循。其具体路径便是:在政治建设中坚持群众主体与群众立场,以奉献伦理为主导;在经济建设中坚持群众首创与群众利益,以功利伦理为动力;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面向群众与扎根群众,以包容伦理为指引;在社会建设中坚持群众动员与公众参与,以互惠伦理为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依靠群众与引导群众,以和谐伦理为保障。“五位”最终统一于群众路线的“一体”化伦理实践,从而使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呈现出内在结构层面的逻辑圆融性与价值指向层面的道德完美性。  相似文献   

7.
许钧 《法国研究》2008,(1):43-46
为发现、培养和奖掖更多的法语翻译新人,推动和促进中国法语文学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推动和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法语系和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翻译竞赛目前揭晓,于2007年11月1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著名作家池莉、著名文学评论家费振中、著名翻译理论家谢天振、著名翻译家周克希,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出版/59.00元本书对东西方翻译的发展脉络、翻译和译者伦理、韩国文学作品汉译、韩国语词汇汉译的语言学理论基础、韩汉翻译中的常见偏误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有大量实际例证,有助于读者了解东西方翻译史,对从事韩汉翻译的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学智 《法国研究》2004,(1):182-191
法国"新小说派"崛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在哲学思想上背弃了存在主义,在文学艺术上穿越了意识流.代表作家有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罗德·西蒙,他们标举"反传统"的大旗,以令人惊异的笔锋,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进行各执一端的"反小说"实验,大胆探索"未来小说的道路".六十年代初,新小说派的理论和创作开始广泛影响欧美,并风行至亚洲,引起了我国文学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王琼 《法国研究》2012,(4):60-64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模糊无处不在。语言,作为这个世界万象的载体具有模糊的特性。翻译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特殊转换。由于语言自身模糊性的特点,也决定了翻译是具有模糊性的。模糊学已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旨在于继续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法语翻译实践中以解决碰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法语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1.
孙凯 《法国研究》2013,(1):52-60
“翻译冲动”是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纳·贝尔曼“翻译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即翻译家在语言形式上修正母语、靠近外文的心理倾向。本文比较傅雷名译《高老头》在1944年、1951年和1963年完成的三个版本,探讨翻译家笔下时现端倪的“翻译冲动”,试图在“神似”之外,找出傅雷在翻译实践中追求“形似”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语境?语境实指在交际过程中,言语表达时所依赖的确定语义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的理解取决于对语境须臾不离的把握(刘宓庆,2001:173)。语境的内容包含上下文语境(口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的上下文)、情景语境(言语行为进行的时间、地  相似文献   

13.
诗歌翻译历来是文学翻译的难点。1947年出版的戴望舒翻译的《恶之花》,将源语置于中心地位,力求再现原作的"形式"与"质地",结果差强人意。而十年后陈敬容翻译的《恶之花》舍弃形式对等,却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六个维度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德里达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进行了新的阐释。本文认为,通过对结构和翻译的解构,德里达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作者对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如延异、踪迹、可重复性、确切翻译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从而说明德里达的翻译理论不仅是形而上的构建,也可运用到翻译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石渝 《新民周刊》2012,(3):46-47
目前广泛被明星及部分人士使用的肉毒杆菌,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公共卫生灾难。1月4日,位于法国土伦港不远一个叫"瑟内苏梅"城镇里的PIP公司总部,突然迎来调查法官安纳伊克·勒高夫。在警察与地方司法官员的陪同下,他察看了PIP公司的里里外外。据报道,他在调查一起指控PIP公司"过失杀人"案件。  相似文献   

16.
对萨科奇致金晶慰问信的原文和译文的比较解读可以发现,翻译中的改写实践不仅取决于文本的语言结构.而且取决于文本外的政治、文化或社会因素,会因时因地而变。为了让译文符合当时的扶助者需要以实现其政治目的,适应目的语文化内读者的诗学习惯以影响其政治态度,译者会在翻译转换过程中进行用词的变通、增删、合并句子或段落,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改善政治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J .R .拉德米拉尔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译界来说 ,应该已不陌生。早在 1998年 ,由许钧、袁筱一编著的《当代法国翻译理论》一书就曾辟专章评介其代表坐作《翻译的理论要素》①。该书于 1979年首次出版 ,1994年被收入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的TEL丛书集 ,被认为是继乔治·穆南《翻译的理论问题》② 之后法国翻译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可喜的是 ,在承袭了穆南的语言学立场之后 ,拉德米拉尔又从数十年法德哲学翻译体验出发 ,结合翻译实践教学经验 ,发展出了一套以思辩为特色的译论。在巴黎十大进修期间 ,笔者有幸聆听了拉德米拉尔教授开设的翻译理论讲…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历来隐喻被视为语言的一种异体表达方式被纳入修辞学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发展到认知语言学,则肯定了隐喻的产生具有心理基础,有心理上的运作机制,并且隐喻也被认定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和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它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Lakoff & Johnson,1980:5).这就把其翻译带入了与隐喻相关的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在原语和译语中的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诗法译的第二个版本,《玉书》奠定了中国古诗在欧洲的传播基础,并一直备受争议。她是误读文本造成的再创作,还是文化需要引起的再创作,抑或是二种原因兼有?本文尝试着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研究朱迪特在《玉书》中的创造性翻译,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玉书》在东学西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已然凭借大众传媒成为当下一个全新的流行符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仓央嘉措其人其诗在法国仍鲜有人知.鉴于法国民众对于中国西藏的普遍热情,这一现象不能不让人感到费解.究其原因,译文的质量可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旨在就仓诗现有的法文译本作出了一个初步的考察.鉴于现存仓诗辑本种类甚多,具体诗句意义的解读又是众说纷纭.本文并不试图深究原诗的真正含义,而是力图以两首译诗为例,对法国译者们理解仓央嘉措和中国西藏的特定视角以及他们所选择的翻译策略进行一次管中窥豹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