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政》2014,(4):57
<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到来,"入土为安"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一方面,墓穴价格昂贵已是老生常谈,民众感叹"死不起";另一方面,多地推出的生态殡葬、低价墓穴又遇冷,很多人并不愿意"便宜死"。抱怨"死不起"又不愿意"便宜死",又一道中国式问题的背后是传统使然。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生在政治清明的太平时代,他会是一个温情丈夫。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封建王朝末期,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二十四岁就被残害,匆匆与爱妻及腹中孩子诀别,从此长眠异乡。他,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朱门灰瓦,翠竹掩映下,林觉民的半身塑像伫立在其故居内,目光直视远方。塑像下方簇簇鲜花,安静地诉说着人们对他的哀思和怀念。  相似文献   

3.
江琴  马建荣 《政协天地》2012,(Z1):62-64
"他才42岁,不应该离我们而去,唯一的原由是,他太累了,需要休息",这是福建省建阳市的百姓说的。市委书记说:"如果我们不安排那么多工作给他做,他就不会……"市长说:"如果那天我不通知他参加下午项目签约,他  相似文献   

4.
正从空中俯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一条条白龙般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间,格外醒目。"条条水泥路通向各屯,真不容易!"集环村党支部书记吴才周高兴地说,这其中的每条路,都是小黄书记用心血和汗水浇铸而成。小黄书记是谁?他就是80后小伙子,2014年4月由河池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派驻集环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黄江山。用心用力带领村民修富路2014年以前,集环村仅有一条水泥路通至村委,距离村委7公里的岩洞屯还不  相似文献   

5.
赵畅 《今日浙江》2009,(4):62-62
读史看到一个故事:战国初期的名将吴起,有一次见一名士卒腿上生了毒疮,便亲自用嘴给他吸出脓血.知道此事的人无不称颂. 何以称颂?是因为吴起关爱士卒之德感动了人.难怪那位士卒的母亲反而悲叹:"这孩子不会活着回来了!"她解释说:"以将军之尊贵,亲自给他吸吮毒疮,他还不感恩至极,死在战场上吗?"是啊,面对将军如此体贴入微的关爱,作为属下,自当涌泉相报,自当奋力杀敌.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9)
正前不久,微博上发布一张横幅照片,横幅上方用大字写着"禁止占道经营创建美好??",下方用小字写着:"本街道占道经营者!爹死娘亡妻离子散!"从现场照片来看,附近还有数个其他版本的横幅,如"禁止占道经营创建文明城市",但下面的小字都是相同的诅咒体:"本街道占道经营者!没爹!死全家!"。当地城管局接受投诉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却表示,不了解此事。那这些恶毒的诅咒是怎么堂而皇之地贴上了街道?  相似文献   

7.
《创造》1959,(4)
人民公社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政策的时候,遇到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必须保证工资部分的比例大于供给部分的比例,这是避免平均主义的前提.另一个是,在发给每个劳动者工资的时候,必须按照"死极活评"的办法,不实行"死级活评"的办法,就不能认真地体现"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8.
<正>超凡"大师",古来有之。唐朝有个大师很了不得,自言能咒人生死,似乎是"阎王办"的,这一招把人镇住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很多人都想结交这个大师,想法很简单,即便不能从大师那里得到什么便宜,也能防止有人贿赂大师把自己不明不白地咒死。上层人物都以结交这位大师为荣,如果自己还不认识这位大师,和这位大师不是好朋友,说明自己层次还不够高,需要自己"找差距"。就这样,大师名气越来越大,传到了天子李世民耳朵里。历来主张"兼听则明"的李世民不想轻易下结论,让人传唤那个大师,他要当庭验证。李世民问满朝臣子:"众爱  相似文献   

9.
正2月11日,大年初七一大早,当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聚义村村民们还在为这天的第一顿饭忙碌的时候,记挂着他们的驻村第一书记"小黄书记"已经回到岗位,与村"两委"干部谋划新一年发展计划。然后走访了贫困户蒙运安老人家,还帮助有劳力的贫困家庭联系到广东工厂务工等事宜。算起来,黄升栋到聚义村已经4年多了。2018年4月,当第一次任期要结束时,他主动"请缨"继续留任,因为他想看着聚义村村民全部脱贫致富再放心离开。  相似文献   

10.
唐钧 《人民论坛》2012,(27):48-49
随意地去倡导"社会正能量",或随意地去指责"社会负能量",在特殊情形下也很有可能异化为:"听话"为正,"不听话"为负;"说好话"为正,"话难听"为负;"不反对"为正,"反对"为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2.
正"喂,黄书记吗?我是县教育实践办小张,您写的对照检查材料没过关,要补写……"6月5日,阳朔县兴坪镇党委书记黄爱荣接到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电话通知,要求他再次修改个人对照检查材料。黄爱荣说,这是他第五次修改对照检查材料了,越改越觉得自己存在的问题多,真的是"达不到规定要求不放过"啊!在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阶段,阳朔县坚持"六个不放过",即思想认识上不去的不放过、查摆问题不聚焦的不放过、自我剖析不深刻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  相似文献   

13.
“两抓”须同时,“两论”要澄清苏志真腐败不除,无以立国,一个政府,贪污不除,无以立本;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不清除贪污腐败,无以立信。惩治腐败,确乎关系到国之兴衰,政局之稳定,党之存亡。小平同志多次尖锐地指出腐败现象的危害性,他一再告诫全党:"在...  相似文献   

14.
王承鳌 《传承》2011,(13):18-20
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谆谆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并指出"对这个问题要清醒"。我们从小平同志告诫"要清醒"的警言中,重温马克思对1871年创立巴黎公社革命的高度评价和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提出的要防止党内意志薄弱者被"糖衣炮弹"所攻击的英明论断中,再透视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多元和政治经济体制双重转型的特殊阶段,史无前例的改革探索已进入到"深水区",由于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利益  相似文献   

15.
科学务实观     
<正>庸俗务实观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与实质经常听人告诫要"务实",某某很"务实",但什么是"务实",又说不出所以然。如下表格左列是某些"务实"的言语或表象,右列是对应剖析其实质:1、不出头不张扬低调2、生活不会出现奇迹僵化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开创者,他经手筹建官办新式企业无数:在广东,就有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局、矿务局等;调任湖广总督后,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并开办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别看他承办了这么多实业,可是他生活却过得很清苦.他为官清廉,从不索贿受赂,因为家中人口多,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实在挺不过去,他就派人典当衣服过日子.张之洞在自我评价时说:“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他在临终遗言中告诫家人:“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勿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17.
60岁的董朝和大爷看到杨子几番被记者包围、采访,心里暗想,杨子这下怕是会调走了,情绪有些激动地说:"他走我们可不答应,俺家的安全指着他呢!"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科学》2013,(5):62-64
叶剑英同志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一篇重要的法制建设文献。叶剑英在讲话中告诫人们,要记住"文化大革命"践踏法制的血的教训。他告诫人们:"我们以后一定要动员全党全军全民的力量,来对任何个人特权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他掷地有声地说:"人大常委会如果不能尽快担负起制定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责任,那人大常委会就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尸位素餐,那我这个人大常委委员长就没有当好,我就愧对全党和全国人民。"他质问,一些同志怕什么?怕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怕丢乌纱帽?那他们为什么不怕中国贫穷落后,不怕中国人民不答应这样的现状?他呼唤,我们要破除封建主义所造成的种种迷信,从禁锢中把我们的思想解放出来。35年后重读,仍然发人深醒。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县委研修班学员座谈会时指出:"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在这里,"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之句,是告诫、是警戒,是廉洁、是廉政;是人品、是官品;是关心、是爱护。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教育党员干部"不  相似文献   

20.
子薇 《乡音》2012,(12):8-11
[策划人语]"陌生人社会"是由美国著名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首先提出,他这样描述"陌生人社会":"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陌生人建筑我们的房子……我们的生命掌握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