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叶祥苓先生的《〈类音〉五十母考释(下)》一文里说到,吴江城区有11个声调(《学报》第81页,原文列有一张声调表)。在86页的附注里作者还特别申明,他在《吴江方言的声调》一文里说“吴江(城区)的声调有10个之多”  相似文献   

2.
魏知信同志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一文(载《南京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以下简称“魏文”),正确地指出毛泽东同志1926年3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没有明确提出和阐发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他对于毛泽东同志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释《三国志》词语三十条。大体可分为三部分:文字校勘、声音通假和古义时语。所引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文,均据中华书局1975年4月北京第6次印刷的标点本(下称“标点本”),标点符号略有改动,引文后面的括号里注明了该书的页数。为适应考释性文字的某种需要,本文的写作采用了浅近的文言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 王欣新同志在《收容审查制度应予废除》(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对我们的《收容审查的若干问题研究》(发表在《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一文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在此,笔者深表感谢。但对“王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我们谈些不同的看法。一、关于收容审查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第 5期的《比较法研究》中发表了题目为《质疑“以法律为准绳”》一文 (以下简称“质疑文”)。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对传统的办案原则———“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中的“以法律为准绳”提出了质疑 ,认为 :“法律”不能成为办案的准绳 ,办案的准绳应当是法律的精  相似文献   

6.
陶毅 《法学研究》1983,(3):68-68
以前,研究中国古代婚姻史的著述,大多偏重于婚姻制度,而很少对婚姻立法的发展做全面的分析。胡曰武同志《唐律“婚书”考》一文(载《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胡文”),除了对唐的婚书制度做了阐述外,还就古代婚姻确立的法律形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近读刘宁生同志《〈世说新语〉〈敦煌变文集〉叶“着”之比较研究》一文(载《南京师大学报》1985.4,以下简称“刘文”),觉得此文所举例证多有不尽可靠者,有的影响到论点的成立,今不揣浅陋,提出采跟刘宁生同志及读者讨论。为查检之便,例句编号一依刘文。(一) 刘文指出,《敦煌变文集》中,“着”字出现了《世说新语》里所没有的新的意  相似文献   

8.
法哲学是不是资产阶级法学的“独占品”?要不要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这些都是当前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继文正邦同志《应当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研究》(载于《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之后,傅季重同志又发表了《法律哲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载于《法学》1982年第3期)。这两位同志都明确否定法哲学为资产阶级法学所“独有”之说,阐发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建立这门学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国法哲学研究和其他法学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期的《南京师院学报》展开了关于鲁迅小说《孔乙己》的讨论(参见《孔乙己值得同情吗》[1977年第3期]、《孔乙己——二十世纪的“多余人”》、《鲁迅笔下的孔乙已》[1977年第4期]、以及《分斫〈孔乙己〉该从实际出发》[1978年第2期]诸篇),论争比较  相似文献   

10.
杭州大学《语文战线》1981年第3期载史良林同志《屈原和公输般姓什么?》一文。史同志说:“大诗人屈原姓屈,同张三姓张李四姓李一样,这好象是不值一谈的常识,其实不然。”又说:“屈原和楚王同姓,楚王姓熊不姓屈,这是怎么回事?”史同志又谈到于在春先生解释为“同宗不同姓”。史同志知道“古人姓氏的由来”,但当解释姓氏问题时,却不能分辨姓氏的关系。《左传·隐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候  相似文献   

11.
曩读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文,颇拾其古义时语之费解者,就管见所及,为之疏证。兹删存十余事,皆于前修时贤之说,有所订补。末学肤受,不敢自信,达人方家,幸垂教焉。(一) 所在《魏书·董卓传》“(李)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引文据卢弼《<三国志>集解》本,标点为笔者所加。下同。) 按:“所在”,即“何在”,魏晋口语。《后汉书·董卓传》作“吕布何在?”可以参证。“布所在”一句,语气急促,活现董卓窘迫惶遽之状。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1975年  相似文献   

12.
《法学》1994年第10期发表了郭道晖同志撰著的《社会主义自由——当代社会主义法的精神》一文(以下简称“郭文”)。作者从孟德斯鸠所著《论法的精神》中得到启迪,谈了“法的精神”的科学含义、当代世界的法的精神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精神。就此,笔者愿同作者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法学》1992年第3期发表了周伟同志的《地方性法规名称标准化与规范化论要》(以下简称《论要》)一文,提出,对于自主性地方性法规,应统一使用“条例”的名称;对于执行性地方性法规,其名称统一为“施行细则”。本文不同意这些观点,现就地方性法规的名称规范化问题提出以下拙见,与周伟同志商榷。一、关于自主性法规对自主性法规,《论要》主张一律采用  相似文献   

14.
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贯彻实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释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释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在发布会上表示,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制定,急用先行、重点推进”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担保制度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这7件司法解释于2021年1月1日与民法典同步施行。  相似文献   

15.
1957年,华东政法学院青年教师黄道同志在《法学》第二期发表了《略论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一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发表“无罪推定”原则的文章。从此,无罪推定与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与黄道教授的人生旅途纵横交错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中“公司登记机关”是否仅指原公司登记机关的请示》(闽工商法字[2001]第86号)收悉。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7.
《法学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了梁慧星同志的《雇主承包厂房拆除工程违章施工致雇工受伤感染死亡案评释》(以下简称《评释》)一文,笔者读后受益非浅,但对于“相当因果关系说是科学的”结论,实不敢苟同,故写此文,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回放:1993年中国作协创联部组织全国作家举办了一次散文征文活动,作家张庆和创作的散文《峭壁上那棵酸枣树》(以下简称《峭》文),荣获三等奖。后来,署以作家真名在《文艺报》上发表。《文艺报》发表此文时,将题目改成了《峭壁上的树》,文内也略有删节。转瞬之间就是10年,2003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作家发现北京某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10月出版的《2004年全国中考热点试题(语文)》一书中,《峭》文被湖南省长沙市(2003年)做了“语文中考试题”。文章被全文引用,没有署作者姓名。按图索骥,作家竟查寻并购买到全国各地31家出版社出版的35种载…  相似文献   

19.
1979年我在《学报》第四期发表了《陈鹤琴与南京鼓楼幼稚园》一文,介绍了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史料。现将他在江西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和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的史料,再作简单介绍,供研究中国学前教育史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和研究孔子法律思想的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指教,庆明同志的《“铸刑鼎”辨正》(载《法学研究》1985年第3期)就是其中之一。本着不断修正错误、追求真理的精神,现就《“铸刑鼎”辨正》(以下简称《辨正》)一文谈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