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城市外来人口及其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的条件下,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社会现代化已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大中城市初露端倪。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市场经济的建立,促使社会人、财、物的大流动,特别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开始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涌入,其速度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外来人口涌入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  相似文献   

2.
缩小沿海同不发达民族地区差距需要有一个过程。内地的同志迫切希望把自身经济搞上去,尽力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这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自强精神。但是,中国这么大,不可能同时大家一起富,若要求大家一起富,只能大家一起穷。内陆不发达地区跟沿海差距确实存在,不能回避,不能隐瞒。在相当一段时期,东西部的差距还将拉大,沿海  相似文献   

3.
思想放谈     
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经途径。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但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它既给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又给每个竞争者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市场经济的这种双重效应,一方面为民族地区经济提供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给这种发展带来许多困难和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还是以经济交往为手段,经济外交活动都伴随着特定领域的经济协调。通过在国际收支框架下对经济协调领域的分解,文章认为,发达地区的国际贸易、资源富集地区的合作开发和不发达地区的债务是当前中国对非经济外交中的重点经济协调领域。与之相应,以重点投资增进中国与非洲的经济互补、以基础设施援助增强非洲发展能力、以资源合作打破西方定价权垄断和以关注民生应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指责,是促进中国对非经济外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立法中贯彻平等原则,是实现平等的基础。本文就我国行政立法实践中存在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发展的平等保护;少数人权利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设发达富庶经济强县的构想刘元俊建设发达富庶的经济强县,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客观要求。大力加强经济强县建设,从长远战略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乡...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大多处于边疆或边远的山区、高原等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对滞后,这些因素都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这些地区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若要推进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大力改善这些地区的经济、教育、民生状况,同时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是现代经济背景下的贸易新业态,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从事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显著增加;全国网民规模大,网购用户占比高;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迅速,形成电商品牌。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不同地区的电商产品存在差异,其与地区特色产品存在关联;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聚集了较多的电子商务上市公司和较多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未来,中国需要加强农村电商要素资源整合,构建农村电商体系,打造农村电商品牌;强化与境外电商平台的联通,创建多元化的跨境电商模式;培育新业态,建设示范基地,推动电子商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强电子商务法治和诚信建设,优化电商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是人才供给的差距,发达地区具有"人才虹吸"效应。同时欠发达地区在招才引智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是人才工作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高端人才吸纳不足,人才引进针对性不强,引进与培育关系处理不当,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提升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工作水平应当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以经济工作思维抓人才引进,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推进产才融合发展,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最大追求,也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共同愿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初步探索了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并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仍不很发达的中国如何实现跨世纪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并开辟了一条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差距和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结构涉及经济增长要素的空间分布。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区域间也存在着二元结构,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并存。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段时期中,虽然各个地区的经济都会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很不一样,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在贯彻共同富裕原则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在承认先富与后富的地区差别的基础上协调地区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小生产适应国内外的大市场,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努力开辟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联系的通道,是这些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所说的小生产是相对于现代化的大生产而言的。不发达地区的产业规模、集约化程度、科学技术含量、劳动生产率状况,与现代化的大生产相比,都呈现出诸多的小  相似文献   

14.
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大国因素的同时,应更加关注亚洲因素,关注东亚因素。总体上看,日、韩和东盟等亚洲国家、地区与中国各方面关系的发展情况良好,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也应正视这些国家、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与中国之间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和要素。东亚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在各种各样的亚洲区域合作中体现出来。研究中国经济中的东亚因素,对制定符合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制定法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遭遇瓶颈,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发生碰撞,二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认同度的差异,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少数民族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既不是国家制定法的附属物,也与习惯有区别.在现代法制社会,不论是从少数民族习惯法形成的规律的角度,还是从其对社会控制的角度,或者从它对国家制定法的作用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习惯法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迟发展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西部大开发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将迟发展作为一种视角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特点、困难、问题与出路 ,尤其是迟发展的负面效应 ,展开较为系统的分析 ,以期对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尤其是民族地区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中部地区经济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部的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命运。如果中部地区能够像沿海一样走上加速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就能为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重大贡献,然而"现代文明是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各国经济的发展决不能侵蚀这个基础。我们在大力发展中部经济的同时,必须以法制的手段来保障生态环境的保护,吸取世界其他国家以及我国东部发展过程中的教训,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建设绿色中部。  相似文献   

18.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和风俗习惯等五大认同机制。其中,民族认同机制是基石,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血缘基础;政治认同机制是核心,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制度基础;经济认同机制是关键,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利益基础;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认同机制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价值基础,而后者则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润滑剂。  相似文献   

19.
成都是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有相当发达的工业、科研和物流基础 ,在西部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成都的农业在西部也是属于相对发达地区 ,但面对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审时度势 ,扬长避短 ,充分利用机遇 ,敢于面对挑战 ,趋利避害 ,使我市农业与时俱进上一个台阶 ,迎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入WTO ,对成都市农业而言 ,风险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成都市的农业产品特别是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将承受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巨大的竞争和压力。如大米市场将与东南亚优质大米竞争 ,柑桔等水果将受美国、澳…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技最为发达的精华地区之一,她横贯我国中部东中西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东出西进、辐射南北、带动周边的“脊梁”位置,是带动全国现代化进程的“火车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底蕴和后劲。发展长江流域经济,可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发展长江流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和准确把握长江流域的基本区情、资源情,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流域资源管理,正确制定长江流域资源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一)构建长江流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人类发展文明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