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焜 《学理论》2009,(8):86-87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就是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进行论证,并承担该事实不能证明时可能产生的不利诉讼后果。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有以下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法院的查证工作、举证充足的标准和举证的责任转移的时机把握,举证的时限及地域效力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1)
谢觉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科秀才中的一员,但是他又与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封建社会,与秀才这一身份相匹配的往往是"士绅",成为士绅阶级以后就意味着与广大的劳苦大众有了天然的界限,"高利盘剥"和"欺压乡邻"也是这一阶级惯用的伎俩,谢觉哉理应与他们的差别不二。但历史孕育了一位革命战士和革命司法者,特别是受到父亲好为穷苦人打抱不平的朴素司法实践的影响。他从同情劳苦大众到与士绅阶级决裂,再到投身革命,可谓是一个华丽的转身,为根据地的司法制度建设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4.
王瑾  李晓华 《学理论》2012,(21):100-101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在国家、集体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在不能及时得到公共权力救济时,而采取防卫的权利。其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卫行为。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认定争论相当大,主要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防卫过当的定罪和量刑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项晓微 《学理论》2010,(18):159-160
目前,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已成为检察机关指导司法实践的基本刑事政策,但如何正确理解"宽"和"严"的确切含义,做到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则仍是司法实践的最大难点。必须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及适用的原则有一个全面、确切的理解,才能够在检察实践中作到在个案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6.
陈蕊 《学理论》2010,(21):64-65
社会发展日益迅猛、形式逐渐复杂,立法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法律原则在法典中的数量和地位逐步上升,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越发显著。法律原则作为法律的要旨与目的的凝练,其主要机能在于顾及具体案件,使法律适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并且引进变迁中的伦理观念,指导法律解释和推理,补充法律漏洞,合理限定自由裁量权,使法律能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实践其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奕霏 《学理论》2015,(8):61-62,67
司法为民是指坚持有利于人民的司法制度,使司法工作能够真正地为人民群众解决纠纷。陕甘宁边区司法为民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方便人民的指导思想,保障人权的基本做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和依靠群众的实现途径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陕甘宁边区司法为民的制度和实践活动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其蕴含着延安精神的优秀传统,是应该一直被继承下去的。  相似文献   

8.
正当防卫权是法律必须赋予社会成员重要权利,但为防止这个权利被滥用来危害他人权利、自由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必须将其限制在一个度内,这个度的把握由法官依法在个案中实现.我国正当防卫权潜能未得以充分发挥的原因有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法官对相关裁量权的应用不当等.要充分发挥此权利的潜能,必须深化相关理论研究,完善相关制度,深化审判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唐律对“殴”限定了手段,且有时预设为互殴场景,并不等同于单纯的击打。比较“拒捍”与“拒殴”,可知“拒殴”也不是单纯的防卫,而含有积极加害的主观因素。这些结论应用于律中涉“殴”的一些条文,可见以往学者所以为的某些正当防卫条款,其实预设的是互殴情形,本与防卫无关。对于这些条款中看似不符合正当防卫精神的规定,不必基于正当防卫理念迂曲解释,而应对于其中涉及刑罚减免的规定,给出正当防卫之外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从习俗到习惯再到法律,从防卫本能到防卫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演变至今,普遍规定在各国刑事法律中,且备受关注和热议。试图从正当防卫的实质特征出发,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浅析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司法判例制度,但有关判例制度的实践探索已经展开.在探索的过程中,存在着案例范围不清、效力不明、多元化案例指导模式弱化了指导实效以及行政性案例发展相对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案例与判例概念上的混同、案例指导制度缺乏整体定位以及没有充分重视行政判例的特殊价值.改进与完善之策在于实现从"案例"指导单轨制到"案例"指导与"判例"援用双轨制的转变,实行"二元案例指导"和"一元判例援用"模式,建立制定法依赖型判例为主导的判例制度,强化行政判例的创制和效力.  相似文献   

12.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进行分析,并就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尺度及影响正当防卫必要限度认定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力求使人们正确把握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内涵和外延,清晰认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既为司法审判提供参考,又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制止不法侵害的一项重要权利,行使正当防卫必须遵守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否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而承担法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限度条件把握不准的现象,应从制度目的 的立场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同时也要在个案当中考虑各种因素的错综杂乱对防卫限度造成的影响,在认定正当防卫的限度时,要以行为时的事实为基...  相似文献   

14.
在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区分的界限问题上,法学界对此认识相对比较明朗,争议相对不大,然而在针对正当防卫过程中如何把握防卫的必要限度。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标准是什么,怎样去衡量这个必要限度的度以及怎样才算超过了必要限度、超越了这个必要限度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在法学界尤其在刑法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笔者认为防卫人如何掌握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理所当然是正当防卫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司法救济目前主要是针对行政诉讼救济而言,然而行政不作为案件在司法救济程序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理论上的缺失导致实践的不足。综观我国的行政不作为司法救济现状,完善不作为的司法救济制度是本文核心目的所在。为了解决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面临的困境,从理论上建立可供实践操作的救济措施来维护相对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形式的国家,判例一直未成为公认的法律渊源,然而现代司法实践又迫切需要发挥判例的作用,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基于对当今审判制度改革的关注,本文提出成文法与判例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机结合的构想,希望借助判例之力,发挥其特有优势,进一步完善司法适用中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7.
司法行政权的界说及其合理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行政权是以管理司法行政事务为主、兼容部分司法权性质的行政权,具有复合性、相对独立性、广泛性、服务性等特点。我国司法行政权的合理配置要着力强化审判权的权威,调整完善检察权;统一规范司法裁判的执行权;完善司法行政制度;并逐步实现司法行政与审判、检察等司法业务的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18.
与公民问责、媒体问责、行政问责相比,司法问责具有问责规范化、问责严厉性与问责的影响扩散性等三大优点;因此,尽快完善对党政干部的司法问责乃是完善党政干部问责制的重要环节。但就司法问责现状来看,尚存在对党政干部的司法问责启动难、极易受到外界干扰以及办法陈旧、问责效果低下等三个根本缺憾;为此,消除上述三个缺憾,自然成为完善针对党政干部之司法问责的三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3)
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司法工作人员在司法适用中难以妥善处理包庇罪与伪证罪、包庇罪与帮助伪造证据罪的关系,在某些具体案件的定性时往往左右为难。应通过完善包庇罪的方式来解决前述问题,在具体的完善方式上,可取消窝藏罪、伪证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将三罪纳入包庇罪的规定之中,同时增加陷害罪的相关规定,形成新的罪名"包庇、陷害罪"。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正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及四中全会之后我国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司法公正实现的重要手段就是司法民主。而司法民主化在我国司法制度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即为人民陪审员制度。最高法院在司法改革的纲要中提出了完善现有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要求。本文试从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司法民主的关联性出发,对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阐释,进而探索解决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司法实践的需求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