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规定来看,不同位阶、部门的法律法规都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但由于少年司法理念和社会公众认知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成年人保护职能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社会专业力量难以发挥实质作用等问题,实践中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运行现状并不乐观。充分总结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内在规律,结合广东省深圳地区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情况、未成年人保护需求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特点,深圳市光明区检察院以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委员会为平台,通过罪错未成年人全链条精准帮教、被侵害未成年人精准保护和临界预防保护处分等,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是我国面对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这一长期命题正在探索的解决方式之一.通过对试点单位的调研,发现该存在主管部门对违反制度的情况缺乏具体的惩罚措施、难以监测再犯率等问题.本文针对制度上述问题,提出制度完善建议,助力未成年人保护.  相似文献   

3.
性侵害是未成年人受侵害的最主要案件类型。对213例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裁判文书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强制报告主体规定范围与实践存在差异、未成年人疑似遭受侵害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追责机制启动标准尚不明晰。未来应厘清强制报告主体范围,明确个人上报义务及其与单位逐级上报的优先次序;采用列举形式解释疑似遭受性侵害的具体情形;设置报告主体的注意与核实义务,以增强追责机制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嫖宿幼女事件的高发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现象的广泛关注。面对公众的期待和质疑,司法部门办理这类案件常常面临取证难、保护难、救济难、赔偿难、定性难问题,其原因在于现行法律制度的立法缺陷。司法困境倒逼司法机关必须有所作为,四部委以司法解释形式出台的《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意见》传递了加强保护未成年人的态度。但是,作为法律适用机关,司法机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的冲突及空白问题,解决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困境的源头还在立法机关。只有立法机关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价值取向,完善相关刑事、民事立法,才能使司法机关有法可依,并真正遏制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5.
网络黄毒治理与未成年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美好生活前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被利用来产生负面影响,“网络黄毒”即是突出表现,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文论述了网络黄毒的现状与危害以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上扫黄的相关法律措施并对第三者的责任追究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严厉打击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恶疾。目前我国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不够充分,在办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还存在证据固定难、询问时特殊程序执行不到位、“双向保护原则”无法有效落实等诸多问题。在办案中应建立“一站式”询问、救助、保护机制,设立从业禁止,完善对未成年被害人的救助。同时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加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已成为我国网络用户的主力军,他们在接触网络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负面影响直接侵害的对象。本文从网络隐私权的界定入手,分析青少年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比中美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从立法、技术措施、行业自律和社会教育等方面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刍议恢复性司法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恢复性司法的由来和概念,并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特点,阐述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论述了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希望通过对话,调解,协商的方式来处理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以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使未成年犯罪人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从未止步,尤其自最高人民检察发布一号检察建议以来,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在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性侵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本文通过对宁波市海曙区近三年来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总结新发案件中性侵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与整理近年来代表性司法数字资源中9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数据与信息,能够相对有效地分析当前性侵未成年人的状况与特征。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分析主要从犯罪数量与犯罪类型两方面展开,而在此基础上对该类犯罪从刑罚与保安处分措施状况着眼的司法惩治状况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犯罪现状的认识。在现状分析的前提下,从犯罪人、受害人与犯罪行为三个方面展开特征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重点与方向。从当下司法治理的角度,对典型案例中的争议分析与厘清可以为有效惩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提供直接保障。  相似文献   

11.
论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聪 《政法学刊》2002,19(5):69-70
国家立法对未成年人加强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在刑事方面的立法,对未成年人立足挽救,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但在刑事诉讼程序上,立法稍嫌不足,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司法保护时常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司法保护条款的不确定性使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面临适用法律上的不平等,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的保护条款,立法采用了选择性的关键词。立法用语不准确,司法保护范围有缩小的危险。司法保护条款未完全摆脱“有罪推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春  任瑞红 《法制与社会》2013,(35):245-247
近年来,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不断见诸于媒体,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未成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尚不成熟,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性侵害行为不仅仅给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保护未成年人不受性侵害刻不容缓。作为惩罚犯罪最有力的法律武器——刑法,本应该在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我国目前的刑法在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规定中存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范围过窄以及犯罪行为方式规定过少的问题,完善刑法的罪名规定对于打击此类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刑事诉讼法方面确立了对未成年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本文针对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在接受审讯时,人民法院对于其权益保护措施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措施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审判实际和案例,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司法保护的情况。所用案例多具有代表性或一定疑难性,有些案例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文中贯穿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司法审判的价值,并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司法保护做了前瞻。  相似文献   

15.
佳轩 《中国审判》2013,(5):49-49
正4月1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揭牌,这标志着该院成为全国首家成立有编制、有职数、有职责范围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高级法院,标志着北京市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朝着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了解,新成立的审判庭主要职责是:审理二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及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二审民事、行政案件;对下级法院  相似文献   

16.
袁汝中 《法制与社会》2013,(18):135-137
未成年人由于其身心的不成熟性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同时由于未成年人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未成年人司法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即对象的特殊性、目的的保护性、依据的特别性、主体的专门性和活动的外延性;未成年人司法应该具有与成年人不同的专门化要求,需要形成较为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体系、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支持体系。因此,未成年人司法专门化的构建,必须进一步深化完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进一步深化建设未成年人司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涉及网络犯罪除传统的朋辈、价值观影响外,存在网络空间社会、国家的“制度隙地”,致使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家庭监管失灵、未成年人失助以及罪错未成年人普遍化防治困难。因此,有必要厘定国家亲权理论的制度建构,国家需要在制度建设、源头打击、强制干预、教育辅助等多方面对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进行介入,担负起未成年人涉网络防治问题的“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8.
杨颖 《法制与社会》2013,(15):48+58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性质上都呈现恶性发展趋势。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感化和挽救未成年犯罪人,将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制度纳入国家的司法制度中,将它的完善提高到衡量国家司法保障制度水平的标准之一。本文以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护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几点建议以期推动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护制度的完善,有效的整合各方有利资源,改善未成年人司法环境,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以儿童性剥削材料为代表的网络儿童色情内容物,对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合法权益以及社会与网络秩序有极大的危害。在借鉴域外儿童色情治理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儿童色情法律评价内容的同时,检察机关应当依法能动履职,综合运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各项职能,推动建立以家庭教育、学校性教育为核心的预防治理体系,监督、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并通过创新办案机制落实禁止持有儿童色情物品与信息的规定,融入和助推其他五大保护形成网络儿童色情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了刑事司法保护的方针和原则是: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就是刑事司法保护的体现。我国之所以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