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降秘事     
  相似文献   

2.
林森 《党史文苑》2009,(7):34-38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前线救治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丹毒而光荣献身。当时,毛泽东专门为他撰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著名文章,白求恩的名字从此植根于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人们都很熟悉了,但他光辉人生中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舒炜 《廉政瞭望》2013,(6):17-20
汪这个人啊,比较高调,喜欢宣传,用南京话来讲是"傲气",但却是有"傲气无傲骨",更不谙政治。副秘书长汪扬,在近十年来的南京官场上一直都是个大红人。但在记者所采访的多名官员口中,汪扬的"有名",并不在于他所担任的市政府副秘书长这一职务,而是在河西新城区(也称河西新城)叱咤风云的那十年,至今不少人在提到汪扬时,都还管他叫"汪指挥长"。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前线救治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丹毒而光荣献身。当时,毛泽东专门为他撰  相似文献   

5.
正1964年10月16日,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是苏联赫鲁晓夫下台,周恩来后来戏称是中国用原子弹送瘟神。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国共产党想利用此契机改善与苏联共产党的关系,争取扭转中苏关系恶化的趋势。毛泽东提议并经党中央讨论,决定由周恩  相似文献   

6.
1980年11月20日,76岁的陈伯达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沉寂多年的他,成为众多的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镜头聚焦之点。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人们得知他被押上法庭的被告席,第一个直觉式的反应是:"哦,陈伯达还活着!"  相似文献   

7.
1980年11月20日,76岁的陈伯达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沉寂多年的他,成为众多的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镜头聚焦之点,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人们得知他被押上法庭的被告席,第一个直觉式的反应是:“哦,陈伯达还活着!”被告席上站着10名被告,陈伯达排在第五个,即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在10名被告中,最年轻的是王洪文,45岁;最年长的,便是陈伯达,那9名被告都是自己走上被告席的,而陈伯达则是由两名法警左右挟扶,步入法庭。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两弹一星"的"总指挥""大管家",周恩来呕心沥血,为"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这其中,许多秘事为国家特级机密而被尘封多年。今天,我们根据逐步解密的史料和亲历者的口述史料,撷取周恩来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秘事,以纪念他的历史功勋与严实精神。远见卓识,筹划"两弹一星"工程1949年3月18日,早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周恩来就致电彭真、叶剑英并转告李维汉,派遣以郭沫若为团长和钱三强为团员的队伍到法国巴黎出席保卫和平大会。钱三强提出外汇申请,希望利用开会的机会托其老师约里奥·居里教授购买用于原  相似文献   

9.
正"两弹一星"的总指挥、"大管家"、中央专委会主任周恩来为"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发射而呕心沥血的许多秘事,由于是国家的特级机密,加之周恩来历来反对宣传自己,而被尘封多年。现在,根据已解密的史料和亲历亲闻者的相关口述史料,撷取周恩来的历史功勋与严实精神之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蒋泽民,这位伴着世纪风云走过来的传奇老人,在延安他给毛主席当过保卫参谋,在重庆他给周恩来当过副官,叶剑英称他“汽车大王”,朱德把自己心爱的枣红马送给他,彭德怀、王稼祥、张闻天、任弼时、王震都熟悉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中的《重庆谈判》一节,两次引用了他的回忆文章。在建国50周年来临之际,年已85岁高龄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车船部副部长蒋泽民首次向笔者披露了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1):16-20
他们是位居中层的“过滤器”,是能进能退的“救火队”,是不可缺少的“润滑油”,是签“拟同”的“有关领导”。他们是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2.
王贵山 《当代贵州》2011,(34):18-18
9月22日至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情牵大乌蒙"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这次活动,是我们落实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的一次全新业务实践。在活动中,40余名编辑记者分为三组,沉下基层,感知群众的疾难,体会生活的真知,改变思维与行为方式,让新闻活了起来、真实起来。我们深入到毕节地区40多个乡镇、60多个村寨,行程近4000公里,走进社区、  相似文献   

13.
许正 《党史纵横》2007,(2):32-35
耿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毛泽东选集》中多次提到的“杨(得志)、罗(瑞卿)、耿兵团”的“耿”指的就是他。耿飙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重要历史关头,他屡担大任,特别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行动中,他奉命成功地完成了对中央人民广播台的控制,为彻底粉碎“四人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近代以来,我国饱受来自海洋的困扰。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毛泽东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决定组成"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1949年4月4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奉中央军委命令,到达江苏省泰县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接受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部队。4月23日,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形势下,召集新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都已成熟。1948年11月25日,中共代表同由国民党统治区和香港到达哈尔滨市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对于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和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问题,取得共识。北平和平解放后,应邀参加新政协的各界代表陆续到达北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共同建立新中国,他们为新中国建立后实  相似文献   

16.
建立新中国准备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正式向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由此揭开了筹备新政协的序幕。8月1日,毛泽东致电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就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时机、地点、召集人、参加者的范围、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征询他们的意见。在这以后,周恩来一面协助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一面开始了筹备新政协的紧张而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国歌的诞生     
6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深深寄托着四亿国人对中国崛起的热望。60年后,中国屹立于世界舞台,任谁都无法忽视。60年非同寻常,60年风雨兼程。沐浴和平繁荣富强阳光的今天,让我们深情回眸60年前共和国新生的瞬间……  相似文献   

18.
国徽的诞生     
焕然 《党史博采》2009,(10):8-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之一。在许多体现国家尊严的场合,才允许使用国徽。每个中国人,都把深深的爱国之情寄托在国徽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产生,也有  相似文献   

19.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委员会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下的一个工作机构,负责基本法的起草工作_同年9月匕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由48人组成的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名单,其中内地委员26人,澳门地区委员22人(包括中国政府驻澳门机构的代表3人)。从1988年10月25日举行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起,至1993年3月31田基本法正式公布,经过了四年零五个多月的历程。为了起草好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内部成立了中央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居民的…  相似文献   

20.
国徽的诞生     
朱德总司令送来了一份他亲自画的国徽草稿;周恩来总理说一定要把宋庆龄先生喜爱的金灿灿的禾穗画到新中国的国徽上;建筑学家和美术家互不相让,坚持自己的设计方案;工艺美术教授表示要使国徽的艺术性达到国际水平……伴随着这一个一个的故事,新中国的国徽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