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能 《青年探索》2023,(3):5-12
如何将青年人纳入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从而完成世代的更替,是从前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全谱系社会形态的一个核心任务;而当代学术的关注焦点则在于:如何在变动不居的结构性力量的约束、推动和形塑之下,来理解社会的这一核心任务。本文尝试以这一宏大学术议题为背景,讨论当代中国青年的一种看似悖论性的境遇:线下疏离、线上活跃。本文从地位获得和地位保卫理论出发,以当代中国青年相对局促的线下社会处境,与带有赋权含义的线上文化实践地位的对比为切入点,将网络话语权看作青年地位获得和地位维持的一个核心机制,由此解释这一看起来不一致的社会现象。文章最后给出了面向青年世代的网络舆论治理的三大原则——理解、承认和自制力的社会期待,以此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及其社会治理代理人容纳(accommodating)青年世代的重要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伟 《长白学刊》2003,(4):15-19
民族主义的根源不在价值分配的不平等本身,而在于由价值分配平衡引发的相对剥夺意识。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中,全球化恰恰是这种相对剥夺意识发生、发展的线索;而当代民族主义基本趋向所表现出的各种民族主义形态,都是基于这种相对剥夺的民族心理意识。从民族主义的主观性和共生性综合理解民族主义,既可以避免民族主义图腾化,又可以避免民族主义虚妄化。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为“Z世代”青年提供了新的认同建构路径,网络参与深刻影响着“Z世代”的社会化进程,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社会化模式下形成的婚育观念。通过“青年互联网生活调查”研究发现,网络参与对当代青年的婚育意愿呈现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具有性别和网络圈层差异:互联网参与对女性婚育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网络参与度高的群体表现出显著更低的生育意愿;身处不同网络圈层的青年,其婚育观念也具有异质性,追星圈青年的婚育意愿最低、网游圈次之,而短视频圈则相对较高。研究表明,以互联网为主要场域的社会化路径,即线上社会化对“Z世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形塑存在深刻影响。这有助于理解婚育观念的代际差异,为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破解当下的婚育困境提供新的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4.
透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现象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特征之一。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由来已久,只是由于条件所限,直到今天才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原因复杂多样,既有价值取向本身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原因和价值教育方面的原因。要正确对待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一现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科学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5.
侯玲 《中国青年研究》2012,(7):20-24,19
本文从身体哲学的视角看我国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发展。认为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问题有其深刻的时代哲学背景,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发展意味着社会本身的深刻变革。发展当代青年精神生活,必须发挥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注重身心整体观的建构,重建身体和心灵在身体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生活方式是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由网络生存方式带来的大学生的“信任危机”与道德信仰的心理结构中的认知因素是冲突的;由网络生活方式导致的大学生的情感冷漠、飘浮与道德信仰的心理结构中的情感因素是冲突的;而且道德信仰价值结构的一元特性与网络信息的价值多元性、信息量的爆炸性也形成了冲突。  相似文献   

7.
城市"隐形贫困"青年群体若以工作与收入划分,大体可细分为三类人群:高收入、高消费的一线城市青年;青年"白领"群体;高校毕业的"宅家啃老族"。超前消费已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丰富多样的物质、新型的交易方式,为青年人追求时尚生活提供了透支便利。从"佛系"到"隐形贫困",反映了部分青年人的社会适应无力感,通过超前消费"刷存在感",会给青年人带来心理焦虑,乃至生活风险。社会应提供正向的价值激励,倡导"新节俭主义",帮助青年人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简约生活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群体极化现象是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集群行为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两起交通肇事事件引发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具体观测与文本分析,论证了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不断积累、动态演进的过程以及影响其形成的综合、多元因素。这对于党和政府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作出预警和研判,推动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以及青年的社会性成长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丽红 《前沿》2014,(9):130-132
青年人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网络新媒体特别是移动互联新媒体对青年人的影响正在日渐加深,它在给青年人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满足更多需求的同时,一些负面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甚至加深。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引导青年人利用好新媒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泛娱乐化"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日益演化成一种社会思潮。在泛娱乐化思潮的裹挟下,娱乐本身作为一种压力排遣方式被异化为带有狂欢特质的生活方式,致使当代部分大学生精神生活出现异化。这种异化集中表现在精神层面,它模糊理想和道德,虚无必要的政治立场,挑战人类的美学底线,弱化社会责任感,解构人的理性思维模式。面对泛娱乐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构成的异化之域,我们可以从加强方法指导、筑牢课程防线、平衡供需矛盾、媒体承担责任四大方面,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异化之域,构建科学合理、丰满厚重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跨世纪”几乎成为出现与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怎样认识“跨世纪”,怎样认识与评价当代中国青年,以及青年所面临的新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千禧年成为不少青年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工作者和报刊媒体关注的焦点。   历史性的“跨世纪”与大有希望的青年人   有关“跨世纪”含义的认识与理解会有多种角度。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苏颂兴认为,对于“跨世纪”,从时间上理解,是指旧百年的过去,新百年的来临;而真正理解“跨世纪”,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从国内外大环境看,当代中国青年的生存与发展起码正面临三…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与文化的结合催生了文化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文化丧失了以文化人的功能,体现出文化功利化、过度娱乐化、真实虚幻化、趣味自私化的价值取向,使当代青年失落了精神信仰追求,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同时给当代青年自我认知和人格构建带来阻碍。因此,结合青年人自身特点与社会角色,通过重建青年精神家园、发扬青年积极风格、回归青年文化主体性,来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当下持续内卷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氛围暴露出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选择各种“去内卷化”的“反向生活”方式,如反向考研、反向考公、反向就业、反向旅游、反向过年等。本研究通过对青年群体的反向生活行为考察分析,发现在当下中国大城市日益挤压和内卷的情形下,反向生活体现出部分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改变,引发出一些青年生活新共识。笔者认为,应该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合理地选择反向生活,这既能够帮助更多青年顺利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助于推动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人才分流战略。  相似文献   

14.
"躺平"是青年面对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低欲望"表达。从历史时态看,"躺平"本质为"犬儒主义"的一种现代化裂变;从当代时态看,占据网络话语权的"白领式躺平",并非真正的"躺平",而是一种青年意识形态话语范式表达,其当代表现是不反对"奋斗"本身,反对"无脑奋斗",追求个体人文关怀。"躺平"是青年对高强度市场雇佣劳动制、资本逻辑"无序"和消费主义"过盛"等社会问题的拒斥。青年并非真想"躺平",而是想"躺一会"放松。消解"躺平"不能仅靠抨击以"堵住"青年的嘴,需要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保障青年发展利益诉求、为青年提供可上升的平台机制等一系列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化步伐的加快,网上青年自组织发展呈现蓬勃之势。从当前来看,网上青年自组织作为青年网络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对社会和青年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网络舆论动员方式、网上青年自组织成员优化组合方式以及网上网下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燕  孙颖 《电子政务》2012,(7):51-56
首先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中网民正义感的表达存在理智性与非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因此,研究群体极化现象不仅与培育网民社会正义感息息相关,也可为进行相关调控、避免群体极化负效应提供有益指导。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极化容易产生网民正义感的缺失,并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生成机制和网络群体极化事件中网民社会正义感的培育两个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阿巴多"是哈尼族奕车支系青年人的一种聚会交友活动。青年异性配对成双,以酒会友,以歌达意,其目的却并不仅仅在于交友或恋爱。从活动的内容、意义及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来看,"阿巴多"是一次培养青年人性观念、生存理念和生活智慧的青春期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青年人不仅获得了应对未来生活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技能,而且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其本身成为构建和巩固整个奕车社会关系网络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8.
青年时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待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也在这一时期明显地表现出来。其中,对于人生的态度,是自强不息,还是依赖他人,是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就当代青年中依赖思想的产生和实质作浅略的分析,就正于研究青年问题和从事青年工作的同志们。现在的青年人,与旧社会相比,与解放初相比,生活条件是明显地不同了。生活条件的优越,既可以成为奋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前进的包袱。在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11,(5):52
人生名言与当代青年成长的关系,是一种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也是一种继承、体验和创造的关系。青年人需要从有经验的人身上,学到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常识,人生名言都是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其实是给青年人提供了一种建议和忠告,可以帮助青年人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期"读点经典"特别遴选部分"影响中国青年的人生名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孙瑾 《人民论坛》2023,(23):130-134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反向消费”的热潮下,当代青年的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反向消费”的青年群体更享受“循环”带来的乐趣,更乐于以租代买、共享和交换;在意品质生活和性价比,寻找大牌平替与“货比三家”;目的明确,不再囤货,更注重商品的功能价值;对国货的兴趣日益浓厚。“反向消费”现象是由多因素驱动的,包括经济发展阶段转变、消费态度的变化、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个体消费动机的转变。“反向消费”不仅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还对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变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