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林将 《法治研究》2016,(2):120-131
行政责令行为是我国十分常见的行政行为,大量存在于行政权力清单之中,具有类型多样、领域集中等特点.但是,法学界对行政责令行为的法律属性和行使方式争议纷呈,直接制约其法律定位和制度构建.通过对行政责令行为的多维考察可知,其本质上属于行政处罚,且是一种行为罚,存在单独适用、行政处罚的前置程序、与行政处罚选择适用、与行政处罚合并适用、行政处罚的加重条件等五种结构类型.为实现行政责令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应将“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和“责令限期恢复原状”作为其基本表达形式,并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性、紧急性,合理选用结构类型,理性构建运行条件、程序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一手托两家”,通过对行政非诉执行活动的监督,既监督法院公正司法,又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行政权在法治轨道运行,以实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目的。当前,由于行政非诉执行法律规范体系还不完善、检察监督标准仍存在分歧,以及执行异议、复议等检察监督前置程序的限制等,导致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功效发挥不足。上述问题亟待理论上予以研究廓清、法律上予以明确、实践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因责令性行政行为的法律属性存在争议,亦使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审判思路不尽相同,导致裁判结果不一,这也是此类案件频繁进入二审、再审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法院在认定时应以现行法律规范为基础进行体系化解释,关注责令性行政行为所产生的实质效果并结合具体因素进行分析,以更好地辨析其法律属性,从而有效发挥法院定分止争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设立是限于我国目前行政执法水平和市民社会的发育状况而采取的无奈之举。该制度本身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即行政行为效力的悖论、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法院权力与责任的悖论、司法权的悖论、审查目的与手段的悖论和法院地位的悖论。因此,该制度必须加以彻底改造或者取消。  相似文献   

5.
非诉行政执行制度有其自身的优势,但近年也受到一些非议.从法治社会和传统法理的层面考察非诉行政执行制度,设立该制度是必要的.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相比行政救济制度,它最大化地保证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与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相比,它又具有约束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的作用.建议将非诉行政执行制度和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行政非诉案件发展迅猛,行政非诉执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监督机关,在行政非诉执行中同样具有监督权,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司法公正,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对检察机关行政非诉执行监督都有着必然的需求,只有及时启动,不断深化监督方式、范围,才能更好实现行政非诉执行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7.
林木扬 《法制与社会》2013,(32):126-127
当前,我国非诉行政执行主要是通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自力执行为补充。但这种运行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难以实现其设立初衷,在学术理论界也都备受争议,因此,对非诉行政执行机制进行分析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非诉行政执行机制的探讨分析,结合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的试点经验,提出以下构建思路:在目前《行政强制法》对非诉行政执行的规定未作出大的改变的情况下,非诉行政执行权尚未具备全部回归行政机关的条件。在此,非诉行政执行宜采取分权运行机制作为过渡方式,待日后条件时机成熟,再通过立法将非诉行政执行权全部赋予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量稳步增长,但仍存在制度运转不畅,执行效率不佳等问题。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案件存在的“执行难”,但实践上依旧暴露出检察监督程序不规范、监督手段单一、缺乏刚性、监督面较窄等问题。应当以行政非诉执行的依据是行政行为为切入口,重新审视检察监督的职能定位,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良措施,进一步做实行政检察。  相似文献   

9.
周维栋 《政治与法律》2022,(11):161-176
非诉行政执行期限是否可以变更,影响到公共利益的实现与公民权利的保护。在非诉行政执行期限的规则构造上,《行政强制法》第53条存在初始的有意识的法律漏洞,需要法官进行填补,不同的填补方式导致同案不同判。实践中,不管是适用目的性限缩解释或依据司法解释的填补路径将该期限认定为除斥期间,还是类推适用民事执行时效,目前来看都是不合理的。通过对该条文的体系解释与目的解释,宜将非诉行政执行期限定位为法定相对不变期间,既承认法律规定的三个月为法定期间,又支持基于正当理由可依法予以变更。正当理由是权衡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的调节枢纽,行政机关对正当理由的判断应遵循个案判断标准和客观性标准,并且在对“理由”的裁量过程中,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并不得逾越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对瓦房店院民行部门对本地区前三年的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审理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特点、执行情况与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加强法院与行政机关的协调配合;加强审判、执行力量;加强法律政策调研;强化监督,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57条对“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的规定存在模糊之处,第58条对“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极为不利。对行政行为不可撤销的四种情形分别进行分析,或许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工作作为行政检察业务的一部分,逐渐成为行政检察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项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监督案源缺乏、监督工作不够深入等挑战。对此,检察机关可以从加强外部协作、加强类案监督和深层次监督等方面补齐短板,进一步做实行政检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我国非诉执行制度的形成并不是依靠科学的设计,而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在愈加强调法治的今天,该制度面临着许多理论上的困境,司法权对行政权的这种干预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使法院自身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因此,应对该制度予以改造,以行政执行诉讼的方式来理顺这一理论体系,这样更符合日趋完善的法治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龙 《法制与社会》2013,(29):50-51
非诉行政执行听证制度是我国法院对于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审查程序制度上的重大突破,通过听证赋予被申请执行人充分的陈述、申辩的权利,一方面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法院执行裁决的公平公正,一方面有助于化解非诉行政执行难困境。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地法院的工作实际,认为基层法院构建非诉行政执行听证制度必须遵循“完全公开”、“公平和效率的衡平”、“当事人平等的地位及有倾向性的保护”、“始终贯彻协调的理∥’四大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对非诉行政执行听证制度的具体规则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15.
因行政取缔行为没有明晰具体的法律规定,引发了学者们对取缔行为性质理解的差异。本文认为:行政取缔行为不是行政处罚行为,不是行政强制行为,而是行政命令行为,并呼吁建立健全行政取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非诉行政执行案件问题,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仅作出了宽泛而不十分明确的规定,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所存在的问题,以探索其产生原因,进而总结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理论与对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有密切关系,它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具体的行政法治实践问题。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由诸多环节构成,而其内容合法则是所有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然而,行政法治理论和行政法治实践关于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合法的具体内涵的探究却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8.
原行政行为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被判决撤销,生效判决要求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以行政机关未自动履行义务为由申请执行。在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前,应首先对双方当事人的义务依法作出明确界定,方能准确认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状况及案件执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罗智敏 《法学评论》2023,(6):182-193
根据《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非诉行政执行需要一个较长的等待期,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因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会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遭受严重的难以弥补的损害。非诉行政执行前的保全措施可以预防损害的发生或扩大,确保行政行为将来得以顺利执行。司法实践中经常作为保全措施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76条、第77条、第159条,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的环境禁止令,但均存在司法解释规定不足、司法适用错误等问题。完善非诉行政执行前的保全措施,需确定比例原则作为适用的基本原则,增加行为保全,统一裁量要件,细化保全措施的程序,并提供相应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制度是由法院对其进行合法性审查,同时也是由法院组织强制执行的裁执一体模式.随着社会法治的发展与进步,传统行政执行制度逐渐陷入僵化境地,暴露出愈来愈多的局限性.法院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强制执行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土地房屋征地拆迁方面的非诉案件,法院执行起来举步维艰.由此,传统的裁执合一非诉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