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司法业务文选》2013,(Z4):2+97
诉讼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实践中,检察机关和办案人员应当坚持办案与监督并重,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善于在办案中发现各种职务犯罪线索;对于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不移送有关刑事案件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域外取证     
李成林 《江淮法治》2013,(12):24-24
实践出真知。在我从检30年的办案实践里,尤其是在铁检机关公诉部门10年办案过程中,始终要求自己既要依法办案,又要敢于并善于打破陈规,发扬一往无前、锲而不舍的精神,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办案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查办案件工作中,注意有机地整合办案力量,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取得明显成效。整合办案力量市纪委、监察局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办案人员学习、研讨办案业务和相关政策法律,采取以案代训等方式为下级机关培养办案后续力量,从组织上改善办案队伍构成,对不适合办案的人员适时调整,吸收更多懂法律、经济、金融、财会知识的人才。市纪委、监察局积极发挥“办案人才库”的作用。在系统内,确立办案“一盘棋”的总体思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办案人才库”优化组合,统一调度,从制度和机制上为办案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铁安 《法制与社会》2011,(21):216-21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执法办案内部监督暂行规定》所称执法办案内部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自身执法办案活动和检察人员在履行执法办案职责时遵守法律、纪律和规章制度情况实施的监督。执法办案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力,如果这个权力失去监督而被滥用,就会损害法律的尊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多年的实际情况看,检察队伍中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多数发生在执法办案环节。因此,纪检监察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职能部门,加强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办案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直接维系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尊严与权威。随着检察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设一套完善的办案质量保障机制十分必要。我们认为,当前检察机关办案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应该从制度规范的指导作用、运行机制的促进作用以及环境建设的保障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构建。(一)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规范所谓办案质量制度规范是指有关办案质量的一系列制度、规则或纪律的总称,它在办案质量保障机制中对办案质量起基础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从司法实践看,办案质量制度规范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明晰办案责任。要…  相似文献   

6.
办案的法律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严打”整治斗争成效的集中体现。如何使办案的法律效率与社会效果做到有机的统一是当前“严打”整治斗争中值得思考、解决的问题。笔者试结合办案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办案的法律效率和社会效果的关系所谓办案的法律效率,是指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及案件处理结果上,正确适用法律,使法律的价值取向得以实现。所谓办案的社会效果,是指依照法律办理案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法律效率与社会效果是从不同角度对办案效果的衡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效率是社会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效果是衡量办案效率和执法水平的更高标准。  相似文献   

7.
刘金林 《人民检察》2022,(17):12-14
<正>2022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最高检机关青年干部学习讲坛上对青年检察干部提出希望:要正确理解把握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依法能动履职,做好做实溯源治理,在办案办事中做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早在2018年6月7日,张军检察长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检察长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不能就案办案,要有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着重讲效果,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后来在不同场合,他也曾多次强调,检察工作中要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长在强化法律监督中居于重要地位。检察长接待是检察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 ,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但是 ,在实践中对此存在“三重三轻”现象 :重办案轻接待。办案是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有的检察长片面强调办案 ,把主要精力放在办案工作上 ,认为只要查办一批影响大、震动大的大要案 ,就能打开工作局面 ,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敬重和信赖 ,从而忽视检察长接待 ,造成接待日空岗、脱岗现象。重制度轻落实。健全制度、完善程序是提高检察长接待质量的重要方式。实践中 ,一些检察长只是在制定和完…  相似文献   

9.
高质效办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首先要审查解决商业秘密的认定问题,其次要查明商业秘密的泄露渠道,再通过商业秘密的同一性认定予以充分印证犯罪事实,确保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对符合立案监督条件的,要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监督立案;办案时要善于借助“外脑”,充分利用鉴定人辅助办案,有效解决专业难题;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提升办案质效;积极以检察调解助推产权技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达到合作共赢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济庭是人民法院的主要审判机构之一,当然其主要任务是办案,但如果只埋头办案,必将使经济审判工作陷入事务主义,陷入被动。因此,自1980年建庭以来,我们就一直把调查研究,总结经济审判工作经验摆在与办案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做到善于从大批案件和某类社会现象中寻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国家公诉机关,同时还依法办理部分侦查案件。检察机关的业务工作离不开办案。既然检察工作离不开办案,就涉及到办案的数量和质量。笔者试图从检察机关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的辩证关系方面,论述如何提高检察机关的办案质量,如何评价检察机...  相似文献   

12.
7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持召开案件专题评议会,就本年度开展办案质量检查中涉及的一个具体案件听取司法实践部门人士的意见。得伟君尚律师所龚顺荣等3名律师应邀出席评议会。作为市人大改进和加强对本市司法机关监督工作的组成部分,市人大内司委每年都会从群众申诉反映的案件中选择部分案件开展办案质量检查,以督促司法机关合法、公正地处理案件。而举行专家评议会则是从法律上为办案质量检查工作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办案质量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办案质量检查工作中引入专家评议会机制,是该市人大系统加强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渎职侵权犯罪的查处工作面临着案源少、取证难、办案阻力大、法律制度不完善、办案力量不足等多方面的难题,需要从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侦查技能、修订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加以破解,进一步开创反渎职侵权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汉中市检察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全市检察机关办案质量预警制度。针对办案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预警制度就适用办案程序和实体审查必须注意的问题。及时向该院有关业务部门和各县区检察院发出办案质量预警,提醒干警增强办案责任心,严格执法,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从2007年初至今,该市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有罪判决率为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15.
申云天  高阳  王飞 《人民检察》2023,(10):51-55
为推进法律监督方式现代化,检察机关应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发展趋势,以司法办案模式变革为切入点,对法律监督模式进行全局性、重塑性变革。从发展脉络来看,信息化推动司法办案模式从线下到线上、从分散到集中、从纵向为主到纵横一体转变;数字化推动司法办案模式从被动到主动、从个案到类案、从碎片化到系统化转变;智能化将推动司法办案模式从人工到智能、从实体到虚拟、从治理到预防转变。检察机关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深入贯彻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检察资讯     
《中国检察官》2006,(12):79-80
★第三届全国十佳公诉人和优秀公诉人评选启动从11月20日开始,由各地检察院推荐的99名检察官将在京参加公诉业务笔试、论文写作、公诉业务答辩、论辩赛等测试,参评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具有助理检察员以上法律职务3年以上;从事公诉工作3年以上,办案数量在本院公诉部门人均办案数  相似文献   

17.
王国涛 《法制与社会》2010,(22):151-151
面对新时期"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及公正廉洁执法"这三项重点工作,联系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如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决定着我们自身在经济形势、社会稳定形势、反腐倡廉形势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狠抓主要矛盾,牢牢扭住执法办案这个硬道理,从更新的视角去审视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使执法办案的过程真正成为处理矛盾纠纷的过程,以更好的法律监督成效为社会提供可靠的检察保障。  相似文献   

18.
定罪是正确处理刑事案件的中心环节.要做到定罪准确,对办案人员来说除了掌握娴熟的法律知识和确实的犯罪事实以外,还要有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必要的逻辑手段.前两个要件已为大家所公认,而后一个要件则未被充分认识,这正是造成某些定罪失误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对定罪逻辑的三个有关问题做一些探索,以资引起办案人员的重视,并就教于同志们.定罪逻辑——深刻认识具体犯罪本质特征的唯一途径办案离不开思维,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办案逻辑就是办案过程中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定罪(包括非罪)是办案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办案人员对具体犯罪事实的法律认定,它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因此也必然有着自己的形式、规律和方法.从方法论上说定罪逻辑是认识具体犯罪本质特征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第 5期的《比较法研究》中发表了题目为《质疑“以法律为准绳”》一文 (以下简称“质疑文”)。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对传统的办案原则———“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中的“以法律为准绳”提出了质疑 ,认为 :“法律”不能成为办案的准绳 ,办案的准绳应当是法律的精  相似文献   

20.
刑事公诉案件的办案期限是指法律对公安、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分别从事侦查、审查起诉和刑事审判工作在时间上的要求和限制。羁押期限则是司法机关因刑事诉讼所需,依法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在时间上的要求和限制。司法实践中,人们常常把这两种不同的期限混同为一,从而导致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超期羁押.侵犯人权。本文试图将公诉案件的办案期限和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羁押期限进行对比澄清,以从理论和制度上找出超期羁押的原因,彻底解决超期羁押问题。 一、法律对刑事公诉案件办案期限的规定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整个刑事公诉案件大体规定了三个办案期限。分别是侦查机关的侦查期限、检察机关的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