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雅方 《法制与社会》2012,(16):246-247
美国的司法实践对于通过竟业禁止协议来保护商业秘密不被侵犯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在这些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法律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同时力求不侵犯员工从业自由这样一务主线.美国司法实践在谨慎保护商业秘密同时,尊重了员工就业自由,给我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单海玲 《知识产权》2007,17(4):34-39
离职后的雇员保守前雇主的商业秘密和商业秘密以外的其他秘密,以及所承担的竞业禁止责任,这三者义务不仅在法理基础上有所不同,而且其法律依据也存在着差异。只有厘清三者义务的不同法律性质,才能准确的适用法律,法律背后的政策方能得以施行,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亦有望获得合理的及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赵小军 《政法学刊》2006,23(1):32-35
自主择业权和商业秘密权是劳动者和企业各自拥有的重要私权,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不应简单地认为自主择业权具有优位效力。自主择业权和商业秘密权的地位是平等的,应当用明晰、准确的法律规定彼此的合理界限,以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在酝酿修改的《劳动法》对此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竞业禁止协议与商业秘密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竞业禁止规制的法律法规零星而不成体系,应用范围有限.商业秘密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因竞业禁止协议与商业秘密保护两者竞合而产生的法律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通过分析相关法律问题,厘清两者的法律性质和涉及的法律关系,从而达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依据美国的相关法律和司法实践,雇主与雇员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自始无效.只有在保护商业秘密的意义上,竞业禁止协议才可以获得法院的认可.在起诉离职员工披露和使用商业秘密的诉讼中,法院总是要求雇主将属于自己的商业秘密与属于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区别开来,并要求雇主承担举证责任,证明离职员工披露和使用了自己的商业秘密.美国否定竞业禁止协议,谨慎保护雇主商业秘密的做法,有利于员工的自由流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美国商业秘密法中的竞业禁止协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磊 《时代法学》2008,6(3):109-114
竞业禁止协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美国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有效途径。因美国学界及各州立法与司法实践对雇主商业秘密权以及雇员自由择业权的偏重不同,致使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在各州之间以及同一州的不同法院之间处于不确定状态,但大多数法院均在合理性原则的标准下判定其效力。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表明,人才流动已成为商业秘密流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自主择业又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平衡商业秘密权利人、雇员以及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利益,对于促进企业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构建和谐社会显然具有重大意义.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一个重要进展是对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在对我国当前关于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问题的立法状态的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徐敬云  陈建军 《河北法学》2002,20(Z1):67-70
竞业禁止纠纷日益增多,我国现有法律对竞业禁止的规范明显滞后。在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中,竞业禁止的两种保护方式一是竞业禁止协议;二是美国判例法产生的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替代物或补充物——“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我国应借鉴国外判例和立法,严格规范竞业禁止,使其局限于公共利益的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在实务上,为达到企业内部管制的目的,往往将作为被保护之本体的商业秘密与作为一种保护措施的竞业禁止相提并论.此外,也有将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协议相混淆,无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且将单纯的保密条款也认为具有竞业禁止的性质,并认定其具有合理性的理论学说和实务做法.毋庸置疑,正确理解和适用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制度,应当回归于对竞业禁止协议之法律性质的准确认识.有鉴于此,本文就商业秘密、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之间的区别与连结关系作些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彼此在法律责任承担之性质,以及具体法律适用方面所存在的诸多差异.希望本文能够为厘定理论和认识误区,有所裨益;为解决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于商业秘密本身具有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潜在的竞争优势,使得商业秘密的获取成为同行业间竞争的重  相似文献   

11.
雇员离职后的竞业禁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海玲 《法学研究》2007,29(3):71-79
在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与劳动合同法时,我国对离职后竞业禁止协议的规制应当建立在正确的法益目标之上,即以保护商业秘密和维护正常竞争秩序为目的,通过合理适度的竞业限制,谋求雇主、雇员、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2.
康娜 《法制与社会》2011,(1):107-10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设施的逐渐普及,如何更好保护权利主体的商业秘密权已变得日益突出。客户名单作为一中商业信息资源,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信息和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非法侵犯。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权利主体的客户名单将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客户名单的本质内涵着手,结合我国的实际对该问题作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实际上是企业商业秘密权与员工自由择业权的博弈.为了平衡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对企业所拥有的商业秘密权进行适当的限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从该限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实际,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而言,商业秘密是保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基础,而往往公司职员①尤其是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了自己经济利益最大化,侵犯商业秘密现象也屡见不鲜,笔者从企业与人才的视角,结合商业秘密的构成、特点以及法律保护上的规定与不足,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O之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相关的法律制度也逐渐完善,尤其是在商业秘密方面。虽然我国商业秘密立法起步较晚,但已基本建立了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为企业保护商业秘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对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对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分析,探讨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规律,以便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理和研究有关竞业禁止的案例发现:就保护商业秘密而言,商业秘密侵权之诉难度更大、胜算更低,企业更倾向于依据竞业禁止协议提起违约之诉。但在经济补偿金和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关系上,法院倾向于认定未约定或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竞业禁止协议无效。鉴于占据主导地位的"无效说"使得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权的保护陷入两难境地,且实质上并未有效保护劳动者的择业权,笔者赞同"有效说"之法律设计,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协议补充以确认竞业禁止协议之效力。  相似文献   

17.
孙晓霞 《法制与社会》2013,(15):108-109,111
Whyte案中,加州上诉法院支持原告的诉求,拒绝接受不可避免的披露规则,认为这将强加给Whyte一个事后的竞业禁止协议。这一判决体现了谨慎保护雇主商业秘密的倾向,有利于员工的自由流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但是否在我国立法中引入不可避免的披露规则仍应考虑到我国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对社会利益的平衡和正义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竞业限制的合理范围、期限、补偿金、违约金、诚信原则等若干方面,对海峡两岸有关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的法律机制、审查标准、司法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希冀为大陆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立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商业秘密权的取得与终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比较分散,对商业秘密权的取得,终止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从理论上对商业秘密权取得与终止的概念、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商业秘密与专利作为人类智力劳动成果,本身都是一种信息,在对这两种信息权利的保护方面,二者存在交叉的地方,具有互补性。本文对专利与商业秘密和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进行了综合比较,指出权利人应根据二者的风险及收益和收益持续的时间来对这两种保护模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