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均要求加强对未来高校教师尤其是博士生教学素养的培养。然而,目前的未来高校重视教师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却忽视对其的职前培养;重视科研素养的培养,忽视教学素养的培养;重视专业学科知识培养,忽视教学素养培养的系统性。借鉴美国经验,中国的未来高校教师培养应更新观念,加强教师教学素养培养的顶层设计;注重实效,增强教师教学素养培养的针对性;加强引导,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隐性课程是现代课程的一种形式,其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等非智力因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视域下,结合实例分析研究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的建构要义、内涵构成、建构路径,以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弥补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不足,增强教育效果,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齐华栋 《世纪桥》2011,(15):109-110
社会工作教育中只专注显性课程开发,忽视隐性课程作用的模式,不利于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界定隐性课程的含义、范围和要素,讨论社会工作教育中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并提出了建设校园文化,发挥其隐性课程资源作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隐性课程的创新是提升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升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有效性的重大突破口。文章对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具体从物质、精神、制度、活动和网络五个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创新进行了论述。从理论研究着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化进行有益探索,以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并提出了建设校园文化,发挥其隐性课程资源作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与低,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素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文化素质的高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对大学教师素养的要求是:明德、长才、博学、卓识。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建设的管理规范和激励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和延伸,要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教育效果必须加强隐性德育课程的管理规范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使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建设走上正规的、实质性的发展轨道,让德育隐性课程在整体育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本性和主体性的内在特征和载体性的外在标志反映了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实质性特征。具备相应的条件是隐性德育课程转变为现实的前提。更为关键的,学校必须形成内在的运行机制才能激发隐性德育课程的载体,使得实存性的载体转化为隐性德育课程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课题,也是一个有很强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认识媒体、用好媒体、面对媒体,在认识层面上破除认识误区、在操作层面上掌握工作技巧,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努力提高媒体素养,做一名适应时代需要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方法中最具体的评价方法.在课程评价过程中,二者都无法单独使用来解释所有的课程现象,它们是互为补充、互相支持的.  相似文献   

12.
论领导干部信息素养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社会对领导千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领导干部除了要具备传统素养而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领导干部信息素养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领导干部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了领导干部信息素养现状及其提高领导干部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提出培养领导干部信息素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使用心理契约这一激励方法适合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能够满足高校教师的精神需求。并就如何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实现高校职能的关键因素,因此,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是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重点。激励就是通过创设满足教师需要的条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本文根据激励理论,在分析高校教师需要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提出了实现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的生存方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用户,其网络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大学生中普及网络素养教育的独立式课程存在较大的难度,而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程中,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可操作性。这不仅能够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还能助推公共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普及影响和改变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领导干部不仅要适应电子政务下的网络办公环境,还要能够利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的有益成分以作出各项决策,并能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民意.加强学习,系统提高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赋予领导干部的一项新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而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水平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如何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新时代高校教师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具有社会必然性、内在必要性和现实迫切性。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引领,培育和提升高校教师意识形态安全的五大能力,严把办学方向、突出思想引领、把握时代大势、发挥关键作用,把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隐性课程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以间接内隐的方式显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学校文化要素的统称,包括现行课程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内容以及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偶然无意识的文化影响、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师人格和教学行为、领导方式等等,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中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其中高校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倾向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因此加强隐性课程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玲  曾春水 《党史文苑》2011,(20):77-78
本文从介绍创业、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和意义入手,阐述了创业型人才的概念、特征及培养要求,探讨了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