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市民社会的概念出发,介绍市民社会这一马克思主义法律现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的历史演变,探讨了市民社会对于法治的意义以及市民社会促进法治形成的基础作用和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司法局委托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开展了第三次市民法律素质状况调查。此次采取“入户访问 社区拦截 电话预约面访”的形式,对在北京市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年龄10岁(含10岁)以上的1911个市民围绕法律认知、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制宣传需求、法治环境满意度等近30个  相似文献   

3.
法治建设的基石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对法律的信仰,一个国家法治化的程度也倚赖于公民对法律的信仰。那么,如何来树立和固化公民的法律信仰呢?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契约精神是市民社会的本质产物。在法治意义上,契约精神主要由信用意识、敬业意识和公民意识构成。契约精神不仅是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其本身还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契约精神可视为法治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法治城市的基本特征是有序化、公信度、民主性和自由度。法治文化奠定法治城市的思想基础,法治文化培育是法治城市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我国西部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相对落后,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民间组织、法律职业群体和广大民众等主体的积极作用,建设法治城市。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01,(7):23-24
“三五”普法以来,本溪市委站在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高度,着眼于依法治市长远发展战略,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需要出发,确立并实施了“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几年来,按照这一方针,我们在继续抓好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同时,围绕构筑法治长效机制,解决好治本问题,全面加强法治基础建设,推动了依法治市深入发展,在向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目标迈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加强领导体系建设,为依法治市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个强有力的、长期稳定发挥作用的领导体系,是依法治市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公民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质量和进程.文章讲述为切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应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实践中培育和提升公民法律素质,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认为“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的。但是,如果它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可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过同他人的关系就取得了普遍的形式,并且在满足他人福利的同时,满足自己。”市民法注重市民社会中每一个人欲求的合法合理性,市民法认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每一个人都拥有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实现最大利益的自由。所以“民法为实现私法正义目标,自应赋予每一主体以平等地位、独立人格以及自由”。因此,我们认为民法的价值取向是与市民社会的精神本质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伴随法治话语权力提升的是对民众法律素养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可以以该门课程为依托,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法制教育的实践环节等具体教学改革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0.
关晓敏 《法制与社会》2010,(36):189-189
本文从莆田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城市地位、作用出发,阐述了莆田在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由此思考与探讨了提升莆田市民素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认为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的。但是,如果它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可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过同他人的关系就取得了普遍的形式,并且在满足他人福利的同时,满足自己。[1]市民法注重市民社会中每一个人欲求的合法合理性,市民法认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每一个人都拥有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实现最大利益的自由。所以民法为实现私法正义目标,自应赋予每一主体以平等地位、独立人格以及自由[2]。因此,我们认为民法的价值取向是与市民社会的精神本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法律监督,是落实中央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措施。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也面临着队伍力量不足、工作难度增大、法律权威动摇、立法滞后等问题。检察机关要从职能工作、法治理念、队伍建设这几方面做好法律监督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柏正慧 《中国司法》2007,(11):65-6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已经载入宪法。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推进城市法治建设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法治城市的理论基础:作为城市精神的法治与作为治理方式的法治(一)城市精神的法治内涵从现代文明的观点来看,决定一个城市的地位或者说品位的最重要指标是它可以为聚居于此的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民权利义务上演的平台以及城市人口精神与心理舒展的理性空间。支撑这个平台和空间的是制度、是法律、是围绕法的精神展开的具体而生动的市井生活。因此,法治———是跨越…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着关键的作用,提高干部的法律素质不仅要提高其法治信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还要保证措施得力,增加党校、行政学院的法律课程。  相似文献   

15.
<正>公民整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条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才有长期的、具有战略性的普法计划,〔1〕而且已经扎扎实实地进行了数十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然而,我们在对公民普法的同时,相关的成果验收却没有完全与普法工作同步进行。当然,我们在以前的普法中都采取了一些验收措施,但这些验收措施基本上都是对有关普法主体工作的验收,而不是对公民整体法律素质是否提高的验收。显然,这样的验收进路非常不利于从根本上把握普法的实际效果。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我国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提升公民的法治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社会成员依法行为的社会方式.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对公民法冶素质的提升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健全法律制度,大力推进法律教育以及执政者和执法者的率先垂范,以达到建立公民对法律、对制度的敬畏感、信赖感和依赖感,提升公民法冶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现代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市民社会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被传入我国之后,在我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改革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国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延伸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分支.我国的法学体系是立足在吸收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并进一步进行了重新建构,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法律进展.建立在对法治的信仰、对法治的践行之上的法制建设,已...  相似文献   

19.
高军 《行政与法》2004,4(2):34-3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本土资源,中国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在利用传统法律文化时应注意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应注意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法治的内涵,得出了法治乃法律人之治的命题,从该命题出发,探讨了法律人的界定,并论述了当下中国法律人的概况,提出了法律人建设的议题,对于如何进行法律人建设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