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3月2日海关总署令第159号公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案件调查第一节立案第二节查问、询问第三节检查、查验第四节化验、鉴定第五节查询存款、汇款第六节扣留和担保第七节调查中止和终结第四章行政处罚的决定第一节案件审查第二节告知、复核和听证第三节处理决定第五章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第六章简单案件处理程序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2.
行政处罚的时效制度——兼析《行政处罚法》第29条张泽想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9条明确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此条明文确立了普遍的行政处罚时效制度,该项制度无论是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缺陷分析钟明霞一、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处罚法在第一章总则中确定了该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及基本原则后,在第二章以专章形式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此章内容实际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第8条规定的行政处罚七个种类;而第9条至第14条...  相似文献   

4.
<正>一、行政处罚程序法的冲突和适用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前,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一般以各部门自订的行政规章为程序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条的要求,必须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实施。但行政处罚法没有具体详尽地规定可操作性的规范,这就可能会导致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上的难以适从。而且,根据行政处罚法第64条第2款的要求,规章中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行政处罚法不符合的,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予以修订。在此情况下如何适用行政处罚程序法?是不再适用规章关于程序性的规定统一按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抑或在规章与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不抵触时仍然适用规章的规定,采用前者,必然存在行政处罚程序法二级立法的问题。如是否单立听证程序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方性法规对行政处罚规定权的思考程晓君一、正确认识地方性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规定权处罚法第12条第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1.2011年3月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38号公布2.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理、复核行政处罚案件,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设立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称案审委),负责对立案查处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集体审理。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行政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杨士林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在第五章专门规定了听证程序,从此,听证程序成为我国某些行政处罚的法定必经程序,是否经过听证也成为判断行政处罚是否合法的依据。听证...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法》初评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贺善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已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向依法治国方向迈出的一个重要步聚。《行政处罚法》是调整行政处罚机关同公民、法人、组织,在实施行政处罚中的相互...  相似文献   

9.
行政处罚法第41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法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不能成立。尽管如此,实践中行政处罚成立的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数人把行政处罚不能成立视为行政处罚的无效或者不合法。例如,有人认为,行政机关不告知当事人有关事项,拒绝  相似文献   

10.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行政机关未依照上述规定履行告知义务的.构成行政处罚程序违法;  相似文献   

11.
谈行政诉讼中变更判决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行政诉讼中变更判决的适用庄加祥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四款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在行政诉讼法草案说明中指出"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至于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作出行政处罚轻一些或者重一些的...  相似文献   

12.
《司法业务文选》2012,(28):7-19
1.2012年3月14日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1号公布2.自2012年3月14日起施行交通运输部决定将《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3号)第六十一条修改为:"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的,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将其违法证据先行登记保存。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拒不履行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将其拒不履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为了规范食品卫生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护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必须依照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并遵守《行政处罚法》和卫生部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第三条卫生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第四条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必须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守法。第五条在同一违反《食品卫生法》的案件中,有两种以上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分  相似文献   

14.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行政处罚决定书也应当载明上述必要内容。如果行政机关没有作出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而是仅仅向当事人出具罚款证明,且未向当事人告知前述必要内容.致使当事人无从判断。当事人因此未经行政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相似文献   

15.
王克稳 《法学研究》2022,44(1):22-37
从地方治理的现实需要出发,无论地方创制性立法设定“其他行政处罚”,还是地方执行性立法补充、增设违法行为与行政处罚,皆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行政处罚法第12条第3款,赋予了地方执行性立法以行政处罚补充设定权,为确保地方立法机关合理行使该项权力,有必要对其适用空间加以厘定。为避免行政处罚过.多过繁,地方立法机关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时,应当遵循“非必要不设定”的原则,并综合考虑义务内容的确定性、合理性和可履行性,以及违法行为的可认定性等多项因素。地方性法规补充设定的行政处罚,只能限于上位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且不能突破_上位法规定的处罚幅度。  相似文献   

16.
谈谈行政处罚适用的规定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副所长项冶平《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适用首次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在总则中,对行政处罚的适用作了原则规定,即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应当与违法行为和性质、危害程度相适应;在第四章,有七个条文对行政处罚的适用作了具...  相似文献   

17.
汤莹 《法学》2023,(3):37-50
《行政处罚法》第48条规定的公开行政处罚决定是对公开原则的贯彻。以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执行”过程为观察视角,作为行政处罚的事后公开制度,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并非一种行政处罚类型,而是具有精神作用的事实行为。公开行政处罚决定可以监督行政机关和被处罚人,确保行政处罚的实效性。鉴于违法公开行政处罚决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通过目的限制、程序限制和权利保障进行法律控制。针对行政处罚决定信息的内容复合性和公开行为的从属性,适用时应注重差异化处理和过程性控制,以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行政处罚决定书也应当载明上述必要内容。如果行政机关没有作出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而是仅仅向当事人出具罚款证明,且未向当事人告知前述必要内容,致使当事人无从判断。当事人因此未经行政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处罚的成立刘栓柱行政处罚法出台之前,无论是在法律规范之中,还是在学术论著之内均无“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或者“行政处罚成立”的术语,更没有相应的理论或者观念。由于有关“行政处罚成立”问题在理论上的准备不足,当行政处罚法在第41条中规定了“行政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此项规定由三个构成要件组成:一是适用对象必须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政处罚;二是行政处罚必须显失公正;三是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行为有有限的行政审判变更权.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三个构成要件核心是认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正确认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是人民法院行使行政审判有限变更权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正确认定行政处罚是否显失公正,才能正确行使判决变更这一司法监督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