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福田区各个街道、各个社区都在探索有特色的社区治理机制和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整体重塑社区治理的态势:一是重塑社区党务、政务和居务关系,形成统一协调格局,党委书记兼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主任,便于协调各方关系,提高领导和协调效率。二是在社区服务上普遍引进社会组织、企业、居民议事会、义工等多元参与的运作机制,改变过  相似文献   

2.
钟小强 《江西政报》2006,(22):39-41
社区是指聚居在城市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选举执行层推荐议事层1998年底,我们街道本着“统一规划,方便管理,议行分设,增强效能“的原则,进行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把原来的17个居委会调整为12个新型社区,并相应建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工作委员会(与居委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等社区组织机构。现以文和社区为例,介绍我们的主要做迭及成效。文和社区自治组织的产生文和社区是由原第9居民委和第14居民委会并而成的,总户数848户,总人口2701人,辖区内有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属于居企混杂的散居型社区。社区工作委员会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新都区委统战部以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站为抓手.在服务社区管理中注重"抓三化"。一是服务队伍多元化。以社区党支部为依托,在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站派驻统战员,参与社区管理,反映社区民意,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文体、公益、便民利民、志愿互助活动,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二是服务工作网格化。根据社区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高劲松 《创造》2002,(12):18-19
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认识上不断探索和研究,从实际工作中结合区情勇于去实践、去创新。一、培育社区自治功能,是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实现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目标。首先,社区自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途径。基层民主建设要从做得到的事情做起,从与人们切身利益密…  相似文献   

6.
地方动态     
《两岸关系》2007,(9):69-70
桂林市长会见世界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一行,高雄市里长参访团考察南开欣苑社区,湖南省委副书记考察台商投资区,福建省政协委员视察福州台商投诉协调工作,娄底市委常委率市政协委员视察双峰台资企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类基本的社区教育组织形式:一类是社区教育委员会,一类是各种各类的社区学校(院)或社区教育(学习)中心。前者的组织功能主要是协调管理,而后者主要是提供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8.
何谓社区建设,它与社区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何区别、联系,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包含哪些基本任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以加深读者对社区建设基本知识的理解。 一、社区建设的定义及其与相关范畴的区别、联系 关于社区建设,学者们的界定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它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的过程,也是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过程。 社区建设源于城市街道、…  相似文献   

9.
创新社会管理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已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积累,处于社会治理架构升级的关键时刻。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创新社区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创新社区管理是为了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社区的和谐不仅是指社区公共设施的健全和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含协调的管理体制、信任度强且富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充分认同,达到精神层面的有序与和谐。支撑社区发展的上述因素恰恰构成了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可以说,社区管理创新有赖于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社会资本是创新社区管理的重要动力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是正确处理好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乡镇政府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乡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并主动接受社区居委会的监督。 二是正确处理好社区党总支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社区党总支是社区的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要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三是正确处理好社区成员单位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社区居委会按照“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规民约”对社区成员单位进行协调、管理和服务。社区成员单位则应按照“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规民约”积极…  相似文献   

11.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肩负着直接组织残疾人奔小康、实现平等参与的历史重任,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直接代表者,服务的直接组织者,各项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的直接协调实施者。这些年来,深圳市残联认真抓好社区残协的组建工作,强化了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的职业化队伍建设,促进了社区残疾人工作新突破。但笔者在实践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协调协作机制近年来,嘉兴市探索设立新居民事务局等形式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综合管理,并在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企业)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诸暨市建立“外警协管外口”模式,与流动人口输出地警方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教育管理、矛盾化解、服务维权等工作,提高了服务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改革和健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建设是指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在政府的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协调、健康发展的活动。社区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方面内容。 第三条 社区建设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曹继锋 《中国保安》2014,(22):57-59
社区教育中保安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展开,是对社区教育外延的有效拓展,使社区教育真正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民大教育。社区教育中保安职业技能培训的展开并不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培训机构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对社区教育进行统筹协调,整合多方资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下旬开始,深圳市老龄办、市老年协会和盐田区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在沙头角社区开展“以老助老,互助互爱”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此次试点的重点是探索社区老年人协会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发挥社区老年人协会在居家养老中的协调、桥梁、助手和监督等作用。社区老年人协会依据自愿的原则,选拔出一批低龄、健康的老人,  相似文献   

16.
铁路社区与企业文化建设文山在中国,目前大中型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从社会学角度来考察,这些大中型企业往往是一个个社区。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交织在一起,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不考虑到社区因素,特别是社区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试从企业文化与社区的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7.
崔鑫 《中国民政》2006,(2):59-60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民政局选派各个科室精干人员深入社区,创建“四型”文明社区。一是服务型社区。将社区主动献爱心的居民代表编制成服务小组.走进社区五保户、老军人家中义务劳动:二是康乐型社区。在老年居民较集中的社区增设老年娱乐场所.不定期组织开展各项老年娱乐活动,聘请体校健身教练为老年人指导健身运动.三是学习型社区。为区两所高中附近的社区提供学习所需的安静幽雅环境.协调各个部门美化环境,清除所有噪音源;四是安全型社区。  相似文献   

18.
李伶 《中国民政》2013,(5):52-52
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志愿者精神更是文明市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提倡志愿服务,不仅优化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政府施政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要的要求。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华社区创新基层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第一家社区“绿丝带志愿者联盟”,以社区为依托,围绕社区居民和公益事业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社区党委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党委统筹、依托社区、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格局,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对全国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切实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建立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光泽县崇仁乡共青村是该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共青村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全面落实、推动工作”方针进行,围绕“打造农村社区,建设美好家园”示范工程展开。 一是工作措施到位。确定分管副县长为试点村社区建设第一责任人,县民政局为试点工作指导和协调单位;团县委选派一位副书记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