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全省区划地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会议和部分城市地名规划评审鉴定暨地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会议精神,交流各地区划地名工作成功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区划地名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我省区划地名工作水平,推动全省区划地名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陈荣 《中国民政》2009,(11):59-59
河北省魏县在农村地名工作开展过程中,把农村地名命名、设标工作作为重点,紧紧抓住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的有利契机,大力宣传和引导开展农村地名命名、设标工作.通过健全地名工作队伍、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村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实施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地名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08,(4):63-64
山东省庆云县出台《关于庆云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实施意见》,主要规范城乡地名、按国标设置地名标志、搞好地名规划、开展以地名查询热线、地名网站、地名触摸屏为载体的地名信息实体化建设,搭建地名信息服务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4.
水文结合修改(湖南省地名管理办法)和指导地、州、市、县制定地名管理法规的实践,对制定地名管理法规时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地名管理办的“行政主体”问题地名机构是地名管理的“行政主体”。不过,现有的地名管理法规大多数是在地名普查、补查时期出台的,而当时的地名管理机构(各级地名委员会)是临时的协调机构,不具备行政职能,因此,制定地名管理法规时不可能明确地名管理中的”行政主体”。这就自然地在地名管理法规中出现诸如”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可以交地名机构或管理地名工作的单位承办,也可以交其他部门承办”…  相似文献   

5.
李光 《西部社会》2003,(8):18-19
银川市地名管理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从起步之初的单纯普查统计地名,到20世纪末强调规范管理,再到2003年被列入市政府的20件重点工作之一,地名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在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地名工作的情况下,规范地名管理自然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银川市地名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立足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个专项”工程,深入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地名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迈进。2012年9月,省民政厅授予荆门市“全省第一批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示范市”称号。  相似文献   

7.
自身建设     
《中国民政》2007,(4):64-64
云南省个旧市于去年底正式启动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建库工作分为组织准备、地名信息资料采集、地名信息录入和州级检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此项工作于2007年3月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民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了《地名档案管理办法》(民发[2001] 176号)。该《办法》是在中国地名委员会撤销、全国地名管理及有关部委间的协调工作列入民政部工作职责范围的情况下,在原《全国地名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地名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地名档案管理办法》对地名档案的定义、地名档案的管理体制、地名档案机构的职责、地名材料的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地名档案的密级、提供利用和保管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较之原《暂行办法》具有以下一些新特点:一、明确了地名档案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广东民政》2011,(12):34-34
地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地名文化的研究和老地名的保护工作已引起全球的重视,我国各地文化研究也刚刚起步。南海是个千年古邑,地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非常丰富,保护传承地名对打造文化强区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地名管理工作基本情况甘肃省地名工作起步较早,工作基础比较扎实。全省14个地(洲、市)76个县(市、区),均设有地名管理机构,并都配备了专职干部。甘肃省地名办公室立于1981年,机构改革后划归省民政厅,现为省勘界办公室(正厅级)下面的一个处室。近年来,他们重点抓了:一是地名法规建设,已拟定《甘肃省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待省人大批准后,将正式颁布执行。二是根据国家四部(民政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通知要求,已完成了全省的国道地名设标工作。三是对城市各类建筑物名称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甘肃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地名工作的正常发展,如体制不顺、人员编制问题、经费不足、新的地名标志收费标准迟迟不能出台、地名管理工作缺乏执法力度、地名法规中缺少处罚条款等。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理顺关系,增加人员编制。目前,县(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指法定的或未法定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当今社会,地名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一种宝贵的资源而被人们所认识,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起来。地名管理工作的总量加大了,内容增多了;但是另一方面大多数地区没有把地名管理工作列入当地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上地方财政普遍紧张,致使地名经费相对逐年减少,有的地方干脆革除了地名资金调拨项目。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好日益严重的地名经费紧缺问题呢,笔者认为,目前可采取的一个办法是发展地名经济。发展地名经济就是变传统地名工作的无偿服务为部分的有偿服务。其可行渠道很多…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涿鹿县把做好地名方志工作当做开发当地人文、历史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取得了地名方志成果,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涿鹿县委、县政府就把地名方志工作列入全县工作的议事日程。县政府于1981年筹建了地名方志办公室,先后从有关部门抽调了5名精兵强将,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内容浩繁、生动丰富的资料海洋发起进攻。经过历时12年的艰苦奋战,该县地名方志办公室先后推出了《琢鹿县风土人物志》、《深鹿县志》、《轩辕黄帝故乡的传说》、《琢鹿县地名图》、《啄鹿县地名志》、《琢鹿县地图》、《琢…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政报》2005,(10):46-48
为使地名工作更好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根据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会议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全区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身建设     
《中国民政》2007,(7):63-63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在完成城区设标工作、开通地名网站和完成区电子地图的基础上,今年又将农村设标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列入对各街道(镇)的年度考核。并专门召开由各部门、街道(镇)分管领导参加的农村门牌整编和设标工作会议,部署工作任务,重新调整和充实了地名委员会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为顺利完成农村设标和今后地名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地名工作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建立的.历经多年的地名工作,积累了为数众多的地名档案.地名与地名工作关涉面极广,作为地名工作的结晶,地名档案的效益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数字地名建设和服务的经验,进一步安排部署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工作,11月1日至2日,民政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全国数字地名建设和服务经验交流会”。全国地名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要在国家、省、地、县四级地名管理部门,建立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包含地名、区划、界线信息的基础地名数据库,大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地名信息化服务。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成员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国家测绘局有关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主管厅(局)长、区划地名处处长,各省会城市民政局及数字地名建设和服务示范城市主管局长,北京、天津、上海市地名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07,(2):41-41
全国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后,根据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总体部署,从2005年开始,民政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县乡镇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地名标志管理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为进一步加强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管理,以维护地名标志作为国家法定标志物的严肃性,民政部全国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办公室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19.
卢秀芬 《中国民政》2011,(11):60-60
浙江省仙居县民政局四项举措力推地名命名工作规范化。一是依据法制化。严格依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规、规章。二是程序规范化。地名命名程序严谨规范,先由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提出命名申请,填写命名申请表,说明命名理由,再由辖区的乡、镇(街道)提出初审意见,然后报民政局审核,最后报县政府审批。三是命名前置化。国土、规划、民政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从源头上实现地名标准化,各部门在审核、审批的过程中把好第一关,  相似文献   

20.
《长江论坛》2010,(1):F0003-F0003
一、稿件作者的署名之下标注每个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及所在地的省或直辖市或自治区的地名、市或县的地名、邮政编码,各个工作单位之间用逗号隔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