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总行向中国投降.台湾恢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蒋介石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则退据台湾.从此,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政府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求着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对台政策,这又与美国对台政策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4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解放大陆东南沿海岛屿,包…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2005年3月14日,在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反分裂国家法>以2896张赞成票和没有反对票的投票结果高票通过,并随即由胡锦涛主席签署国家主席令予以颁布实施.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其大陆八天七夜的“和平之旅“;5月5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开启其八天九夜大陆之行.连宋的大陆之行,谱写了两岸关系历史的新篇章.那么,台湾问题的由来是什么?台湾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为什么“一国两制“的香港、澳门模式在台湾问题上很难施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作用?连宋的大陆之行是否有助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台港澳与世界事务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义虎教授.……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涉及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问题,今天仍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和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将日台关系限定在经济、文化领域民间的、非官方层面上。可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和日本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右翼和政界中的“台湾帮”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发难,一再向指导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发起挑战,使两国关系的发展不断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4.
从1937——1945年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革命战争,曾有台湾同胞的积极参加。研究这段历史,对于了解台湾同胞对祖国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加深台湾同胞和祖国人民的血肉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岛上抗日斗争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台湾同胞参加祖国抗日战争,是在台湾与大陆两块隔离的地域分头进行的。我们先从台湾岛上的斗争说起。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台湾的侵略历史形成了日本的“台湾情结”,并且与“台独教义”具有耦合性;在新时期台湾问题关系到日本根本的国家利益;当前日本以美日安保机制为支点公开介入台湾问题。中国必须针对日本在台湾的新动向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6.
40多年来,台湾国民党政权在岛内外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演变,这些因素包括岛内经济机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的发展,大陆与台湾、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发展和互动关系。本文试以历史分期的方法,探讨台湾国民党政权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权演变为现代资产阶级政权的历史轨迹,分析其通过阶段性的嬗变和异化而完成的系统转型。从1949年12月国民党中央退驻台湾,到1958年8月金门炮战,是国民党政权从大陆败逃台湾到在台湾稳定统治阶段。该阶段  相似文献   

7.
1971年7月中美北京密谈的主要目的是筹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就包括台湾在内的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中国领导人在会谈之初订立“互惠”原则,迫使美方为实现总统访华而必须在台湾问题上作明确表态.美方在先军事后政治的“两步走”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遭到中方否决后,又试图以“日本军国主义复兴”相威胁,实现延长在台驻军、维持美台军事防御关系的目的.但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以高超的外交智慧,最终迫使美方进一步作出反对日本军事实力进驻台湾、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的承诺.  相似文献   

8.
1949年至1959年,是美国和海峡两岸之间三角关系异常复杂的10年.笔者认为,这10年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8年底至1950年6月,共产党全线进攻,国民党退居台湾岌岌可危,美国则袖手旁观,“等待尘埃落下”;第二阶段,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隔离”台湾海峡,国民党频繁骚扰,中美交恶,美台关系回返“蜜月”;第三阶段,从1953年7月至1955年2月,朝鲜停战,共产党赢得了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声望,台湾当局被迫收缩,美国则致力于分裂中国;第四阶段,从1955年2月至1959年2月,美国企图使台湾独立,国共两党共同反对,形成默契,大陆“攻而不取”,台湾不再后撤.10年中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美国、大陆和台湾三方,“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对双边和三边关系、对海峡两岸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4,(15)
<正>20世纪上半期,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参战国、战胜国。但对于中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却大相径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是,中国虽然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了巴黎和会,却无法顺理成章地从战败的德国手中收回山东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是,中国第一次以主权国家的身份,收复了被日本霸占的全部大陆国土和台湾、澎湖列岛,并且在战争进  相似文献   

10.
正1963年10月9日,周恩来接见日本前首相石桥湛山。在双方谈话时,石桥提出了中日和约问题和台湾问题。周恩来就这两个问题作了解答。他首先指出,美国单独对日"媾和",日本又搞了个"日台条约",这就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签订和约造成了最大的障碍。关于如何处理中日和约问题,周恩来认为有四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日本废除"日台条约",与中国正式缔结和约。这是最好的方式,但日本现政府这样做有困难。第二种方式,如果日本不废除"日台条约",另外又同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结成特殊紧密的关系.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日美两国力量的消长,日美关系多次调整,特别是"9·11"事件以后,日本追随美国向海外派兵,一方面利用美国的全球战略达到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目的,另一方面强化美日关系.日本强化美日关系的原因包括美国对于日本异乎寻常的重要性、美国是最受日本人喜欢的国家、美国在经济上处于明显的优势、以及日美关系不同于英美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从研究历史的角度,发现了近百年来台湾有两个50周年的历史巧合。即1895年,腐败的满清政府根据《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使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从那时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为止,中华民族为收回台湾,奋斗了整整半个世纪,我暂且称之为“第一个50周年”。而从中国抗战胜利,特别是蒋介石集团逃台之后的1949年开始到今年,海峡两岸同胞又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努力了近半个世纪,我称之为“第二个50周年”。在这两个50周年  相似文献   

13.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党的对台政策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下分三个部分阐述我党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一、内政问题与国际问题分开解决 台湾问题,本来纯属中国内政问题。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如满洲、  相似文献   

14.
杨淑娟 《共产党人》2006,(19):52-55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宣示收复台湾的主张,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是通过党派团体颁布抗战纲领和战时民意机关表达的。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摆脱不平等条约羁制的问题。1941年12月 9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并昭示中外废止中日间一切条约、协定、合同。太平洋战争后,国际因素的介入增加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国内蓬勃兴起的舆论宣传推动了收复台湾的斗争,中国收复台湾的目标成为盟国共同接受的要求,是收复台湾斗争的重大进展。中国政府的行政准备和在台湾建立独特行政体制的计划,为台湾顺利回归祖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台湾的光复凝聚着台湾同胞自救救国的牺牲奋斗。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台湾岛内与大陆同时开展。台湾同胞为中国收复台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13,(10):13-13
对台湾来说.什么比被“大陆1000枚导弹瞄准”还可怕?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薛承泰的答案是: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间的竞争力落差。自2010年台当局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以来.两岸学生的对比成为岛内关注的焦点之一.与陆生的勤奋好学相比.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图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钓鱼岛列岛位于福建正东,距中国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该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 钓鱼岛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地质上看,钓鱼岛是中国大陆架的隆起部分。 从历史的发现占有权看,钓鱼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并行使主权的。而  相似文献   

18.
台湾光复初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推动和人民相互了解的需要,两岸教育交流形成了热潮。在台湾学生积极来大陆求学的同时,也有不少大陆学生赴台湾学习和工作。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赴台,积极参与台湾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大陆学生赴台,是光复初期两岸教育融合的体现,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其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过5800万人一个人生活。这一趋势并非中国大陆独有。台湾媒体报道,2012年台湾15岁以上的单身人口为939万人,占总人口约42%;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预  相似文献   

20.
尹博 《党史纵览》2003,(12):36-39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曾被日本强行霸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台湾属于中国"在国际间再次得到重申.1943年美英中发表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明确表示了日本投降后,将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给中国.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也据此接收了台湾,并一直行使对台湾的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