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行政诉讼法》修改热议中,各种论说、各种修改建议稿各抒卓识,各陈高见,形成行政法学研究中的璀灿珠玑。本期选登何海波教授等青年学者的《〈行政诉讼法〉学者建议稿》及其说明,虽属一家之言,仍有参酌价值。期望学界相互启发,共同研讨,不断推进行政诉讼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韩国章等编著的《行政诉讼法概论》是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著,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优秀著作、该书具有下述特点: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二十多年来首次进行大修,在对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进行研究时,应当立足行政诉讼制度的产生、发展进程以及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充分运用变革观.从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来看,在诉讼争议问题解决功能修复、审判权运作自由度提高以及运作的整体环境氛围的优化等方面,体现了变革观的内涵.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行政诉讼法》修改过程中的变革观运用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4.
“民告官”是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改革开放到现在30年,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法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市场而言,主要涉及经济改革,当然要建立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丹红 《法律科学》2006,24(3):158-164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当代世界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日本行政诉讼法》是典型的诉讼类型法定化形态,它以诉讼类型为纲,以不同类型的诉讼规则程序为目构建行政诉讼法的结构体系,便于以所有诉讼类型的有机整合确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较好地设置不同诉讼类型有所区别的诉讼规则程序。这种立法技术虽然有利有弊,一些国家在采用诉讼类型法定化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争论,但它仍然有其合理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这是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实现这一首要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规范性文件在诉讼程序中有两个不同面向:一是裁判者必须在众多的规范性文件中选择适用与本案最为关联的法律规范;它是司法过程的本质要求,无涉政体形态。二是规范性文件如果违反上位法,法律如果违反宪法,会产生对规范性文件合宪性、合法性的审查要求;由于政体差异,各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均不相同。如果不严格界定两个不同面向,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法律修改,都必然混淆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行政诉讼法》实施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行政诉讼法》既存在制度空白,也存在制度缺陷;既存在法内问题,也存在法外问题。主张修改时应当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修改策略。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当重点注意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立法目的上应当以规范行政诉讼行为为原始目的,其他皆属于派生性目的 ;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应当引入问责机制,通过问责突破执行难。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已于10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其受案范围的实体法之一——《兵役法》和兵役法规理应与其相适应。但是,我国目前的兵役法律、法规中的某些处罚条款还不符合《行诉法》的要求,这样,执行中将容易引起行政诉讼,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订和补充,既影响兵役法律、法规的效力,也影响兵役工作的开展。一是某些法律条文的可行性值得推敲。如《兵役法》第61条规定:“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拒绝、逃避兵役登记的,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预备役人员拒绝、逃避军事训练的,经教育不改,基层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0.
修补《行政诉讼法》的管见王连昌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五年来,常遇到的主要问题中有:(1)民怕惹麻烦,不敢或不愿告官;(2)人民法院审判行政案难。而且判决后,被告行政机关不认真履行或拒不履行判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行政诉讼的特性,尤其是被告特定为行...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修改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标志着当代中国"人治时代的终结"和"法治时代的开始",意味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1〕中国的《行政诉讼法》还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良好声誉的制度,这一成绩足可珍视。因此,在修改《行政诉讼法》的过程中,应当在坚持保留现行《行政诉讼法》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行政诉讼法》的修改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日前,由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三所大学提出的专家建议稿已经公诸于众,进一步的深入讨论尤为必要。为此,本刊特别约请六位在行政诉讼法方面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专题研讨《行政诉讼法》修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涉及法律实  相似文献   

13.
新《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两种确定第三人的标准。第一标准,即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标准,该种标准将第三人限定为行政程序中的相对人,且没有提起诉讼又可以做实质意义和描述意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二标准,即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标准,该种标准之下,与提起行政诉讼的相对人存在民事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不宜列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在行政复议变更原行政行为引发行政诉讼的案件中,不宜将原行政行为作出机关列为第三人。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诞生、嬗变的历史进程和当下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上看,需要在《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中明确贯彻变革观。就内容而言,新《行政诉讼法》在行政诉讼争议解决功能的修复、行政审判权运作空间的拓展及运作环境的优化上已经初现了变革观的内在要求。为了使新《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能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人民法院还应充分利用修法所预留的空间,在行政审判体制的灵活塑造、行政诉讼类型的有限改造、行政公益诉讼的适度开放等方面迈开步伐。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法》与抽象行政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行政法学上,抽象行政行为是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应的一个学术概念.一般认为,<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2)项 "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内容是关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规定.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定义是,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成涛、李宗兴、顾肖荣和华东政法学院教师朱思东编著,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黄道研究员审订的《行政诉讼法》一书,于1989年7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最近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而再次印刷发行。该书以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人民民主法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行政诉讼法是我国又一部重要法律,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法,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法,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法。它明确地把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行政机关置于被告席上,因此,人们称之为“民可以告官”的专门法律。因此,在我国,“民可以告官”不再是抽象的权利,而是由行政诉讼法加以切实保障的。正是有了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制约,“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也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生活》2014,(23):33-33
正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这部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实施24年来首次被修改。此次修改主要针对实践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难"问题,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管辖制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官本位"传统的国家,体现民与官形式平等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确实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无怪乎学者讴歌《行政诉讼法》的颁行是"人治时代的终结,法治时代的开始"。①然而,《行政诉讼法》颁行的20年也正值中国社会急速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假定不予审查的立法模式下,现行《行政诉讼法》采用概括式和肯定、否定列举式的方式界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有颇多限制,这极大限缩了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也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边界不甚明确.在《行政诉讼法》的首次大修中,受案范围的修改正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通过对新旧两部《行政诉讼法》中关于受案范围的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厘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边界,并结合理论分析和行政诉讼的司法实践,阐释两部法律的不足之处和新法相较于旧法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