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今年三月随月亮山考察队,到榕江八开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苗语考察,先后对八开地区的几个公社十一个点的苗族语言进行了普遍调查。因时间关系,尚未来得及对全部材料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研究,现将八开摆赖苗语语音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苗语有没有形态?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人谈及。我认为苗语(指湘西方言,下同)是有形态的,词缀就是它的形态标志。苗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都有词缀,其中又以名词的词缀最丰富。什么是形态学?岑麟祥教授说:“形态学这个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指语言中在历史上形成的词的变化形式的系统,一指研究语法科学中词的变化形式的系统,即指研究词的构造和词的变化的那个部门。”岑教授又说:“应该认为构词法是在语法学和词汇学之  相似文献   

3.
1958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了侗文方案(草案),确定侗文以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贵州省榕江县的语音为标准音。榕江县境内各地侗话不完全一致,有的属于第一土语区,有的属于第二土语区,而侗文方案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属于第一土语区的城厢附近的章鲁语音。当前侗文正在试验推行,深受侗族人民欢迎,学会侗文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有助于正音,促进侗文规范,本文主要阐明章鲁侗话的音位系统,并扼要介绍榕江县其他地区的侗语语音。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普定县坪上区的苗族自称为moη~(55)。他们绝大多数与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杂居,有的并相互通婚,故文化艺术、生活习俗、语言等也相互有影响。他们除了必要的交际时用汉语外,其内部的交际主要是用自己的母语。 贵州省普定县坪上区的苗语是属于川黔滇方言的第一土语区(按王辅世先生的分法)。在这个语区里除个别村寨的语言有微小的区别外,绝大多数的语言都是相通的。其使用人数(包括织金县在内)约有372,210人(八二年人口统计)。其次,本土语与安顺、平  相似文献   

5.
苗语的情状量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语是汉藏语系的语言,它跟同系的其他语言一样,有丰富的量词。这些量词可分为名量和动量两大类。 名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如人的单位为laix[lε~2](位),生物的单位为dail[tε~4](个),条状物的单位为iox[to~2](条),片状物的单位为liul[u~4](张)等等。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苗语方言比较中应注意的几个语音问题:(1)声母与声调的关系,包括声母是否送气或带浊流音与声调的分化和合并、阳类调与声母的性质、浊通类声母前喉塞音的有无与声调的阴阳、鼻冠闭塞音的有无与声调的类别;(2)声母与韵母的关系,包括不同声母来源的合并对韵母分化的影响、软硬两类声母对韵母的制约、唇化音声母与圆唇元音韵母的关系、鼻音声母对韵母的同化异化作用、鼻音韵尾顺同化作用对闭塞音声母的影响;(3)连读变调对声母清浊变化、韵母韵律变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苗语侗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黔东南史实,运用黔东南汉语方言和苗侗语的语音材料进行声母、韵母、声韵配合关系及声调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对比,以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和客观理性的阐释,导出了黔东南苗侗语对当地汉语方言具有深刻影响的结论,拓展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之间语言影响关系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仡佬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根据史书记载,汉唐以来,一直就在我国西南地区从事农耕,繁衍生息。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经过长期的战乱、迁徙、分化、融合,造成仡佬族今天人口较少、居住零散和方言分歧的局面。目前全国仡佬族共有五万多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在贵州省境内。毕节、安顺两地区有三万多人,是仡佬族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他们长期以来多同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杂居在一起,服饰上已没有明显的特点。一些  相似文献   

9.
数词与苗语     
数,它从来就与数学联系在一起的,它毫不足奇。然而它却与黔东南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怪了。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探索的兴趣。汉族也有类似的诗歌,有首儿歌是这样:“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只小松鼠。” 为什么“一二三四五”,就“上山打老虎”了呢?修辞学家们说,这是“兴”——“先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通常口头交谈,谓之口语。许多话要写成信件、文章或专著,谓之书面语。哑巴打手势,叫手语。在这里,仅谈一谈苗语与世界语。 众所周知,苗语是苗族人民自古以来的母语。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不仅分布在国内的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湖北、北京等省市区,而且分布在国外的美、英、法、德、老挝、缅甸、越南、泰、意、阿根廷、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圭亚那等十多个  相似文献   

11.
贵州威宁石门坎苗语,有一种重迭声母的语音变化现象。这种现象是该方言的一种形态变化。双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状词、带数词[?i~(44)](一)的数量结构,一般均有肯定形式和不肯定形式的形态变化。肯定形式指上述各类词和带[?i~(44)]的数量结构的原形;不肯定形式指语音上增加音节的声母与肯定形式的声母重迭(相应),并赋予各类词或带[?i~(44)]的数量结构以不具体肯定的意义。如[a~(55)se~(44)](心)这个名词是肯定形式,[a~(55)—su~(44)a~(55)se~(44)](心脏肝肺之类)是不肯定形式;[ta~(33)](杀)这个动词是肯定形式,[tu~(44)ta~(33)](乱杀)是不肯定形式;[l‘au~(13)](年老)这个形容词是肯定形式,[lu~(44)l‘au~(13)](略微老)是不肯定形式;[b~(21)](清洁的样子)这个状词是肯定形式,[bu~(44)b~(21)](似乎很清洁的样子)是不肯定形式。声母重迭与否,是形态上区分肯定形式与不肯定形式的语法标志,也是对实词分类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苗语东部方言湘西花垣和贵州松桃一带的语言为材料,认为苗族(东部)方言是有形态的,是构词法、构形法形态兼有。  相似文献   

13.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从教已过去了18个春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忆起从教之初,在一个山村苗族小学工作的情景。那时的我刚19岁,凭着一纸介绍,便到了这所坐落在苗族寨子中间、刚建成不久的民族小学里,学校除了一座三层的教室和宿舍综合楼房外,其余周围均是乱石堆。全校九位教师中除我和另外三位是汉族,其他五位都是苗族,校长也是苗族。来到学校后,为了照顾我们汉族教师语言不通的困难,校领导安排我担任四年级寄宿制班的班主任和该班的语文课,因为低年级学生都是苗族,还不懂汉语,教起来比较吃力,一般都由苗族教师任…  相似文献   

14.
苗语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其中川黔滇方言又分川黔滇、滇东北、贵阳、惠水、麻山、罗泊河、重安江等次方言。在苗语的方言次方言当中,通行最广的是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简称川黔滇苗语),其范围包括我国贵州的西部、四川南部、广西西部、云南全省和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菲律宾以及美国、法国、法属圭亚那、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川黔滇苗语的内部一般都比较一致,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由于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等环境不同,受不同语言等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黔东苗语(以下简称“苗语”)的谓词,包括一般语言所称的动词、形容词、判断词和助动词。由于苗语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很多相同,我们把它们合称为谓词,下分四小类,即动词为第一类谓词;形容词为第二类谓词;判断词为第三类谓词;助动词为第四类谓词,简称为谓_1谓_2谓_3谓_4。本文试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养蒿苗语为依据,对苗语谓词作一番探讨,并和汉语比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苗语一些俗语蕴含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内容,体现出明显的苗族文化特色。本文对 体现苗族乡土观念、男女地位、生育观和人口观等几类俗语进行了文化分析,论述了一些俗语运 用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方位词的归类是苗语语法体系研究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语法特征上,方位词与名词有很大的不同,把二者混同在一起,既表述不清方位词的特点.也影响对名词特征的阐明,把方位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处理,符合语言的实际,同时对苗语实词中如代词、数量词、形容词、指示词等的表述也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近代进入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苗族,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的障碍,由此带来的是对所在国家的生活习惯、法律、政策等的陌生与无知。 为此,一部份苗族怀疑自己能否在西方国家立足。但更多的人坚信自己能在那里建立起新的生活,虽然不懂英语、法语,但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可以用它来为本民族的人进行宣传教育,鼓励人们努力学习新的知识,进而掌握生活和生产技能。使苗语在国外不是被动地、  相似文献   

19.
中越苗语具有和谐与竞争的双重特性。和谐性表现为同一支系语言的和谐、不同支系语言的和谐、母语与国家通用语的和谐、母语与当地强势语的和谐,和谐原因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因素有关。竞争性表现为支系语言的竞争、苗语与其他语言(包括方言)的竞争、中越苗语的竞争,存在竞争与语言地位和语言功能不等有关。加强中越苗语的研究,能够助力于"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有利于国家的语言安全。  相似文献   

20.
民族大团结,使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反映在语言上,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很多形式的借词。苗族这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就与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相处,共同生活在祖国士地上。因此,语言上互相借用是难免的,尤其是汉语借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苗语的词汇,但是,在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和试验推行的今天,如果对借词(本文谈的是新借词)处理不当,那将会影响民族语文的正常发展。因此,如何规范借词,使之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发展和推行民族语文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