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色徐春妮     
“朵而新女性主持人大赛“中,来自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上海姑娘徐春妮一路过关斩将,相继获得北京赛区冠军和全国总决赛季军。说起女孩子都关心的服饰,春妮实话实说“我买衣服从来不看牌子,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太贵的名牌服装买不起。再说,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在上海买的,因为上海的服装总打折,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在北京我很少买衣服。“她选择衣服的标准是:衣服看上去要感觉干挣、清爽、利落,款式要简单,她喜欢穿纯色的服装,不喜欢穿过于花哨的衣服。至于服装的质地,她比较倾心于棉质、绒质的。牛仔裤、水洗裤是她最常穿的,她说这类衣服最适合学生穿了。因为在学校上学,有时要席地而坐,这类衣服不怕脏,又耐磨,要是真丝的就不成了,容易起褶,在学校里穿就不是那么方便了。她笑着说:“衣服应该是为我服务的,不能让它来束缚我。“有时为了考虑到做节目时的需要,她也会准备一两套套装,对于上镜时穿什么样的衣服效果好,春妮从老师那儿得到了心得“就找我们平时生活中不怎么爱穿的、觉得颜色怯的就成。我感觉,出镜时穿的衣服不必讲究面料  相似文献   

2.
待夫如子     
王希财 《重庆工运》2003,(10):58-58
一位朋友和她的丈夫从“蜜月”起开始吵架,一直吵到孩子20岁。近几年,年逾不惑的他们突然变得“恩爱”起来。问及朋友,她说:“我以前对丈夫总是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惯。那天儿子和他爸在一起吃饭,我望着家里这两个几乎一般高的男人,回想我们共同经历的过去,突然,心中闪过一道亮光,在养育儿子的20年的过程中,我无数次地容忍了儿  相似文献   

3.
冬衣     
今年冬天来得特别早,人们早早地穿上了过冬的衣服。服装店老板冬衣卖得很红火,一时县城大街小巷卖衣服的都是日进斗金。远在省城工作的小玉,知道了县城的情况,心里有了退不去的愧疚。原来小玉母亲穿的过冬棉衣已经有近十年了。她曾经多次提出要为母亲添置冬衣,但母亲总是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何况人已经老了,只要身上不冷就行了。  相似文献   

4.
冬衣     
今年冬天来得特别早,人们早早地穿上了过冬的衣服。服装店老板冬衣卖得很红火,一时县城大街小巷卖衣服的都是日进斗金。远在省城工作的小玉,知道了县城的情况,心里有了退不去的愧疚。原来小玉母亲穿的过冬棉衣已经有近十年了。她曾经多次提出要为母亲添置冬衣,但母亲  相似文献   

5.
《时代风采》2013,(4):48-48
角儿她是—个京剧演员。她已经四十几岁了,比不上剧团里二十多岁的挑梁的台柱子,扮相不如,声腔也不如。往往给角儿们配戏配个丫头什么的,好像每一出戏里都有她的身影,不过,戏份不重。平时,不用她的时候,给角儿们上上妆,戴冠穿帔。进团时也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啊!在团里干了有二十年了,新来的角儿们都尊重她,叫她“李姐”,她总应承着,  相似文献   

6.
A 我和康朝阳有了一个宝宝的时候,米小黛还在大街上做先锋青年横冲直撞,染了酒红色的头发,烫了玉米须,有风的时候就更显得飞扬。常常,她在整个夏天会穿露脐装,我说你也就是在那种暖昧的地方当酒保合适。但我们居然是最好的蜜友,从小死缠烂打在一起,情同手足,我们上一所小学、中学、大学,像是孪生姐妹,至少有十年时间我们穿一样的衣服,后来我变得越来越收敛而她越来越张狂,我沉默得如一支夏荷,而她灿烂狂野得如同一支向日葵。我早早恋爱了,康朝阳追求我的时候米小黛跑来说,这个家伙怎么会配得上你?你太没有眼光了!但我义无反顾地爱下去。米小黛说,你这个重色轻友的家伙!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有多正确,最起码,康朝阳是个最出色的老公,康朝阳工作五年,成了那家工程设计院的主管,然后我们买了市里房价最高的房子,正在  相似文献   

7.
中文系:复兴古典美中文系的女生比较崇尚古典美。我有一个朋友是学中文的,伶牙俐齿,巧笑倩兮大概形容的就是她。她喜欢穿裙子,尤以长裙居多,因为她坚持自己腿形不好看,且胖了些。其实她是我的朋友中最漂亮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饶燕枝 《工友》2011,(10):26-28
犹豫与纠结 32岁之前,蒋丹做点小生意,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公交车司机。蒋丹的老公已经做了6年的公交司机,经常是早晨4点就起床,晚上10多回家,两人都没有机会好好聊天。在她眼里,老公做得很辛苦,因为这样她有点不喜欢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9.
遭遇“吃黑专业户”,打工妹发现“黑货”商机 白春花出生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白春花放弃了读大学,来到广东打工。在劳务市场,她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雇主夫妇都是合资企业的高管,典型的金领人士。白春花每天的工作就是送接雇主八岁的儿子上下学,做家庭卫生和煮一日三餐。月工资1000元,工资虽不算高,但活儿也不累,白春花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饶燕枝 《工友》2011,(12):34-35
48岁的李晚珠是湖北黄陂人,1989年进入武汉二线,1991年开始做销售工作,20年过去了,她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成长为武汉二线的副总经理,她笑称自己是“大器晚成”。  相似文献   

11.
刘婶婶蒸的开花馍绝对是一绝,绝就绝在她蒸的馍形式多样上,就比如春节她会蒸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她会做面盏,做送娃娃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清明节她会捏面为燕表示春回大地;谁家的女儿要出嫁作陪嫁,她就做“老虎头开花馍”;寒食节上坟时,以示灭毒消灾她就做“蛇盘盘开花馍”;婴儿满月,她就做“龙风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她就做“大寿桃”……  相似文献   

12.
曾经,他俩拥有过怎样浪漫的时光啊。那是一场同学聚会,但聚会其实与他俩无关,他俩都是跟随朋友去的,没想到他俩偶然想遇,爱,竟一触即发了,就像花儿遇上了春风便自然开放。然后,在相思的煎熬中他俩苦苦地呵护着这份纯真的爱情。为了和朝思暮想的她见上一面,并给她送上一束情人节玫瑰,他曾经横跨半个中国,连夜赶往她读大学的城市,停留一个小时后又匆匆赶回。在相互翩翩往返了300多封情书后,她  相似文献   

13.
蕊红 《农村青年》2006,(7):28-30
小妹阿莲以她20岁的生命逝去已经两年了。在这期间,飘泊在外的我很想写一些纪念小妹的文章,但因为心情老是无法平静下来,就拖到了现在。我想,我必须将这些文字写出来,不然,我对不起九泉之下小妹的魂灵。  相似文献   

14.
芬芳的誓言     
王成信 《农村青年》2011,(10):50-52
有这么一个女孩。二十多岁的年纪,却立志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她深受村民的爱戴和赞誉,她的内心藏着一个芬芳的誓言:做个好村官。做一个真正做实事的好村官!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赵小芬。  相似文献   

15.
今天,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儿女孝敬老人的方式也从过去的送吃、送穿升级到了“送玩”。而老人们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然而,许多老人因为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根本无法跟随行程紧凑的旅行团一起出行,甚至被旅行社拒之门外,而儿女们因为工作忙等原因,他们也常常不能亲自陪老人出游,令老人们想去旅游扫愿望无法实现。在山东省济南芦,有一个打工妹扶老人们的这一苦恼中发现了商机,专门陪同这些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外出旅游,没想到靠此一招,不到一年,竟然由一个失业打工妹变成了月入万元的小老板!  相似文献   

16.
15岁那年,她只身一人来到海拔1800多米的高寒山区当代课老师,没想到一千就是20多年。在这里.她曾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育员、采购员、饲养员、炊事员。一问教室。17个孩子曾分成3个年级。学校因陋就简,但她的教育教学工作却从不落下半步,且为了孩子们的学费而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17.
保养,自己说了算身在娱乐圈,为了能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漂亮,许多明星都很在意自己的皮肤和身材的保养,但瞿颖是个例外。“我不是不想保养皮肤,主要是工作太忙没时间。”瞿颖的皮肤不好,从18岁开始追随她的青春痘就始终没有在她脸上消失过,这一点,她也觉得很无奈。说起这些痘痘,瞿颖气就不打一处来,她的皮肤不好,就因为痘痘的缘故。有朋友推荐了一种电视直销药物,专门针对痘痘这样的顽症,抹了好一段时间,睑上不长疙瘩了,但皮  相似文献   

18.
清理生活     
其实整理衣物也是一种乐趣。又逢一个春季即将到来的日子,早起从大樟木箱子里将春天的衣物一件件拿出,闻着樟木箱特有的气味,清理着一件件衣物仿佛回忆着一件件往事。这一件羽绒服是去年冬季生日时凡送的礼物,1288元。一下子花去了凡工资的四分之二,当时问凡心不心疼,凡说心疼,但更心疼我。与凡分手有一段日子了,不知他现在可好,是否又在为新的女友购买羽绒服呢,是否还会说出同样的话来取悦女友。那件大花毛衣是母亲从武汉寄来的,她说北京冷,一定要多穿些。看到毛衣才想起许久没有给母亲打电话了,不知道她现在怎样?十一大节也…  相似文献   

19.
礼彬 《农村青年》2010,(9):19-21
她比他年长15岁,她是佤族姑娘,他是汉族小伙儿,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他们相识。一场意外的天灾,让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相恋,继而终成眷属.然而,就在他们沉浸于甜蜜幸福的生活中时,厄运再次不期而至,她患上了绝症,生命奄奄一息。那么,在绝境中他们还能牵手走向幸福吗?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工友》2014,(7)
正雷丰(潜江日报记者):身边有亲戚是裁缝工人,也采访过一些制衣企业和工人,潜江裁缝普遍很辛苦。目前的裁缝多是70后80后,90后的新生代工人非常少,过去小学没毕业、初中读一两年的人学裁缝,现在这种现象基本上没有了。40岁以上的老裁缝工人,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制衣工人要眼睛好,手指灵活,这些人从十几岁就开始做衣服,到了40多岁,视力不如从前,身体也不如年轻时候,不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很多人就开始离开制衣行业,开始做些别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