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风采》2014,(3):14-14
如果说医生护士是用爱心和细心守护病人的“白衣天使”,那么,全国劳动模范、玉溪市峨山县职业中学高级教师施秀红则是一名“职教天使”,她默默耕耘教坛20多载,用博大的爱心呵护着一批批学生成长成才。有人说,她没有天使的翅膀,却有一颗天使般的爱心。  相似文献   

2.
50位孤儿融入了一个爱心大家庭,每人都有一个“爱心妈妈”。他们找回了失去的母爱,拥有了温暖的家,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朱国勇 《工友》2010,(8):35-35
这个世界上,有4000万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其中有1200万是孤儿,从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父母。如果有人能让他们叫上一声妈妈,足以让他们幸福得热泪横流。  相似文献   

4.
慧心 《农村青年》2014,(2):21-23
河北农妇高淑珍因创办专门收留残疾孩子读书的“爱心小院”而入选“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在她河北滦南县洼里村那座书声琅琅的“爱心小院”里,先后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志愿者,其中有一对志愿者夫妻是这座“爱心小院”的骨干力量,十多年来,他们帮高淑珍苦苦支撑着“爱心小院”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5.
学芝  春天 《农村青年》2010,(6):24-26
新疆青河县维吾尔族老人阿里帕和丈夫阿比包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每当看到自己家180多人聚会在一起的时候,她会很满足地告诉你说:“我觉得我很幸福!”  相似文献   

6.
阿水 《农村青年》2011,(7):58-59
有人说,这世上最好赚的钱有两种:一是女人的钱,另一个就是孩子的钱。今年22岁的徐燕,两年前曾是武汉一家幼儿园的“孩子王”。一次,从湖北卫视的少儿节目中,她偶然发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赚钱新招——玩具出租。于是她大胆地“拿来”,为己所用。仅仅一年多时间,她就赚了100万。那么,她是如何走上成功高速路的呢?  相似文献   

7.
陈新 《农村青年》2013,(6):25-28
她与新中国同年同月同日生,因为《西游记》而自小便对中国有着道不尽的感情;她“周游列国”,阅风景与人情风俗无数,但她最大的愿望还是到中国旅游、生活:她对中国孩子捐献爱心的方式不仅仅是捐点钱,而更在于身心投入及零距离相守;  相似文献   

8.
《工友》2007,(2):58-59
常雨琴,湖北省工会维权工作十佳个人、蒲纺集团工会主席。在湖北,他就是第二个“潘兰英”。如果有人对她如此深情地守望着必制过渡时期的、失去昔日辉煌的蒲纺,对她如此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呵护着蒲纺的困难职工家庭而感到不解的话,就请读一读常雨琴用爱心写成的散文吧。  相似文献   

9.
岑大明 《农村青年》2008,(11):25-27
雷隆燕是贵州富有爱心的女作家,今年3月,她送爱心捐款到救助对象家中,被救助对象杨秀春的不幸遭遇触动:丈夫刚被病魔夺走,她又被癌症推到生命的悬崖,唯一的心愿是再活两个月,陪10岁的养女过一次生日!可是,病魔无情,她绝望至极。  相似文献   

10.
钟鸣  袁本发 《工友》2008,(9):24-26
爱心超市,一项不折不扣的“公益性服务事业”!她不仅救助了特困职工,还惠及周边普通百姓,让大家能买到低价生活必需品;她不仅无偿对特困职工“输血”,而且能以正常的经营活动保证自身“造血”,这算不算“可持续帮扶”?爱心超市,不仅是帮扶工作的一大创举,更重要的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大创举。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更多以“济世”为己任的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发挥“减压阀”的功能。 向创办爱心超市的功臣们学习,你们创造性地开展了帮扶工作;向为爱心超市无偿提供390平米临街门面的环宙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们致敬!!!你们大爱无边,定有善报!  相似文献   

11.
一笔 《农村青年》2014,(3):22-25
今年1月初,在福州市打工的重庆农民工熊发明遭遇了让她自责不已的一幕:因为一时大意,高空作业时她一不4、心就将带在身上的6000元积蓄掉到了地上,自己则只能在8楼的窗户旁眼巴巴地看着钱被哄抢。最终,她只找回了300元钱。当她以为丢失的5700元血汗钱再也找不回来时,他乡的一份份爱心温暖了这个寒冬,短短3天就为她募集爱心款多达11万余元。然而,  相似文献   

12.
常雨琴,湖北省工会维权工作十佳个人、蒲纺集团工会主席。在湖北,她就是第二个“潘兰英”。如果有人对她如此深情地守望着改制过渡时期的、失去昔日辉煌的蒲纺,对她如此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呵护着蒲纺的困难职工家庭而感到不解的话,就请读一读常雨琴用爱心写成的散文吧。  相似文献   

13.
李虹 《农村青年》2007,(3):26-29
王琼是湖南省祁东县白地市镇人,育有一儿一女。2001年春节过后。她把两个孩子托付给父母,跟随丈夫到浙江省温州市打工。本来,她是可以在温州发展的。可是后来,她又回到家乡,并且干了一件谁都无法想象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珂影 《农村青年》2006,(4):56-57
致富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家里有一个病人,往往会拖垮一个家庭,使他们的致富梦想从此化为泡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我国农村并不鲜见。社会对于遭逢不幸的人们,会无私报以爱心。许多家庭通过媒体的帮助,得到了社会的爱心捐助,从而最终走出了困境。但却有这样一个人,把致富的脑筋动到了爱心捐款上。甚至不惜用毒药使别人家的孩子一再生病。他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初,一个名叫刘丽的安徽籍普通打工妹突然被成千上万的网友所关注,人们感叹之余.纷纷发自内心地称赞她是“最美打工妹”:在厦门一家足浴城打工的刘丽,每天要连续工作12小时,月收入不过2000余元,却从2001年起,连续8年将大部分的打工收入用来资助那些曾经跟她一样上不起学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时至今日,她先后资助了58个贫困孩子上学,目前仍有37个孩子接受她的资助。  相似文献   

16.
金凤 《农村青年》2009,(11):52-54
2009年7月7日,合肥市一酒店高管李予红向警方报案,要找她失踪的男友。李予红说,她的男友是位工程师,身患绝症,为了不拖累她,已经几次从她的生活里消失。民警找到李的男友时大吃一惊,此人竟是一名擦鞋匠19年间,他耍尽花招偷去对方的爱心,为给男友“治病”,李予红共给了他220万元,全被他挥霍一空……  相似文献   

17.
智敏 《农村青年》2007,(8):22-24
何娟生活在江苏省溧水县永阳镇,有丈夫和孩子,也曾经有份工作。在她看来。不幸始于2005年,那年年初,她因企业效益不好而没了工作;祸不单行,2006年6月,她的丈夫又没了。 她的丈夫在溧水县城管队打工。她说:自从自己没了收入,家里的日子就指望丈夫那点工资。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主心骨”突然撇下了她和孩子。 丈夫是被电死的。2006年8月,她开始和“电老大”打官司。2007年4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她赢了……  相似文献   

18.
团情快讯     
《农村青年》2014,(3):48-49
团铜鼓县委:开展义卖“爱心玫瑰”助贫扶困活动 2月14日,团铜鼓县委联合志愿者协会在西湖广场开展“情人节志愿者义卖玫瑰花”助贫扶困活动,所得善款将全部用于资助贫困人群。志愿者协会希望通过爱心义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贫困人群的队伍中来。活动当日,近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他们中有学生、教师、公务员等,大家头戴小红帽义卖玫瑰,成了铜鼓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义卖活动得到了志愿者家属和朋友的支持,很多志愿者带着孩子参与义卖活动,通过义卖玫瑰的方式,传递社会对贫困人群的关爱。此次义卖活动让广大市民在享受浪漫爱情的同时,也奉献出自己一份爱心,帮助他人,传递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农家妇女要出门挣钱,想都没想前方会不会有“陷阱”。这个妇女姓孟。出生在辽宁北票一个贫瘠的山村。为了叙事方便,我们称她孟姐。孟姐被拐卖到福建,做了别人的妻子。随她一起被拐卖的,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孩子生下来了。长大成人了。不难想象,时光流逝有多快!两个懂事的孩子要帮母亲回老家。终于,记忆变得模糊的孟姐站在老家丈夫的泪光里。20多年的曲折和不幸结束了。虽然孟姐老了。但喜获团圆让她重新焕发青春……  相似文献   

20.
李愚 《农村青年》2011,(4):21-23
至善方能至美,这恰恰就是江觉迟的写照。离开繁华都市,离开安定生活,一个柔弱的女子用生命谱就赞歌,在偏远的藏区绽放爱的光芒。5年,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阴,她却奉献给了这些原本并不相识的孤儿。她是那么容易让人心疼,又是那么容易让人敬佩,她的勇气,足以让五尺男儿羞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