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光绪六年(1880年)中秋节前夕,皇宫内发生了一起著名案件,即“庚辰午门案”。其实此案本由一件极小的事情引发,但后来的发展引起朝野关注,各派力量纷纷发表意见,最后胡搅蛮缠的一方被迫屈服,“正义”的一方取得部分胜利,因此成为近代历史上一个时时被提起的官场案例。是年农历八月十二日,慈禧太后命身边的小太监李三顺带着一包礼物,出宫送给自己的妹妹醇王福晋。李三顺行至午门,门卫以未得到敬事房通知为由不予放行。李三顺与门卫发生口角,  相似文献   

2.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赵朴初出生于当时安徽省会安庆天台里44号。这里旧称“世太史第”,因赵家在清朝曾出过赵文  相似文献   

3.
杨子忱 《新东方》2000,(2):73-74
清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1906年,身为清兵北洋陆军第二镇统制的曹锟,带领吴佩孚一干人马,开到东北,驻扎长春。  相似文献   

4.
所谓赈谷,即遇灾荒时以粮食作为赈济物发放给贫民和受灾者。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损失和破坏。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由于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缺陷,一旦遇到灾荒,更是步履维艰,面对自然灾害的侵  相似文献   

5.
五祝晨年谱     
《春秋》1996,(4)
王祝晨,原名王世栋,曾用名王东乙,绰号“王大牛”,是名冠齐鲁、享誉全国的现代教育家。 1882年10月28日(清光绪八年农历九月一日)王祝晨生于山东省齐河县楼王庄(今齐河县安头乡王举人庄)一乡贤家庭。 1890年于家乡  相似文献   

6.
刘亮 《春秋》2009,(3):31-33
陶钝,原名徐宝梯,字步云,抗日战争中期,开始以“陶钝”的笔名在敌后山东抗日根据地发表作品。此后.即以“陶钝”作为通用名字传世。陶钝于1901年10月29日(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九月七日)生于山东省诸城县。陶钝于7岁开始在私塾读书,幼年的陶钝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  相似文献   

7.
陈良寅 《楚天主人》2008,(12):28-29
1937年,25岁的邓拓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救荒史》,书中统计,中国从汉初至1936年,共发生了5000多次大灾荒,平均每4个月一次灾荒,而且是大灾荒,说明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历朝历代的救  相似文献   

8.
该书编者于2006年8月14日写的该书《后记》中介绍说:“一年前,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举行,来自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海内外中国灾荒史研究领域的诸多先驱及中青年学者近五十余人共聚一堂,相互切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妈祖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诞生,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白日升天。这两个日子成为妈祖最重要的纪念日。  相似文献   

10.
春节的故事     
春节的由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农历的岁首,这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最热闹的民族节日。从汉武帝直到清朝末年,中国一直沿用夏历(即农历)纪法,长达2080年之久。所以人们至今称“阴历”为“夏历”,或称“农历”和“旧历”。正月的第一天旧时称“元旦”,也就是农...  相似文献   

11.
汉冶萍煤铁有限股份公司(也有称“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是旧中国薄弱的现代工业中最早建立的大型煤铁联合企业。其历史可追溯至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而为一,于是年2月在清农工商部注册,正式成立汉冶萍煤铁有限股份公司。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拆迁,历时48年,近半个世纪。粗略地划分其历史,有以下几个时期: (1)完全官办时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至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早在1889年(光绪十五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即筹办广州铁厂,旋因他移督湖广,就将已购之英国机器移至湖北汉阳,于1890年动工  相似文献   

12.
李根蟠 《中国减灾》2008,(12):55-55
荒政在中国经济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如何预防灾荒的发生.在灾荒发生后.如何安置灾区人民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都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同题。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尤其是封建地主制形成以后,农业生产主要由个体农户独立经营。这种分散的、孤立的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为同一天。据有关专家介绍,这种二节重合或相差一天的情况每隔19年会出现一次,节日欢庆的气氛将因此更加浓郁。这种二节重合,农历日期与阳历日期相逢的情况19年一遇,例如2001年以前二节曾在1982年重合,1963年二节相差一天。因为农历和阳历一年相差11天多,为使农历和阳历相差不太多,人们采取在农历设置闰月即加在第3、5、8、11、14、17、19年中,19年后农历和阳历便基本吻合。在这19个农历年里共有693969天,而19个阳历年里共有6939.61天,因为日期不…  相似文献   

14.
包红梅 《前沿》2004,(4):175-177
清代内蒙古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且灾情较为严重 ,致使本区灾荒不断。本文在《清实录》这一主要史料来源的基础上 ,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视角 ,对清代内蒙古地区灾荒成因进行了剖析。文章旨在通过对灾荒的历史研究 ,了解本区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状况 ,以希对现实的灾害预防及社会危害的减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金延铭 《春秋》2011,(2):8-9,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后宣布独立的17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经会议选举,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是日申令颁布,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元为中华民国元年,采用阳历。经过南北双方多次会谈。2月12日,即农历辛亥年腊月二十五日.清帝宣布退位。在中外反动势力的挟制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仍的国家,灾害的影响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诚如邓拓先生在其大著《中国救荒史》中所言:“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就文献所可征者言,则自西历纪元前十八世纪,直至纪元后二十世纪之今日,此三千数百余年间,几于无年无灾,从亦无年不荒.”[1](p1)更有西方学者称我国为“饥荒之国度”(The Land of famine).[2](p21)基于以上认识,从唐代水旱及蝗灾灾荒观来看,唐人对相关灾荒的认识,都有互相矛盾之处,我们对唐人的灾荒观有较为全面的把握,而这对于中国古代灾荒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36年在上海出版的《中国经济年报》是这样概括1935年中国灾害形势的:1931年的水灾是中国过去最大的水灾,1934年的旱灾是中国过去最大的旱灾,1935年是把这两个最大的灾荒合流了。……1935年水旱灾荒的双管齐下,竟把这过去的纪录都打破了!  相似文献   

18.
大年车腊干通“车腊干通”(即十月年)又称“扎苔苔”、“富土”等,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汉译为“十月年”,是哈尼族最大的辞旧迎新节日,即哈尼年,素有“哈尼富马干通”(大意为哈尼大年)之说。按照哈尼族历法习惯,农历十月为新旧替换的年末岁首。以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为新年的开始。当天傍晚(有的是翌日早晨),家家户户要支蔑桌烧堆火在家门外,还杀一只鸡,哈尼话叫“哈常丕”,意为祭献非正常死亡的族亲和村里人,不让他们的亡灵闯进家门,以保证家人平平安安欢度节日。次日属蛇口,每个寨子都要共同宰杀一头猪,按照本寨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灾荒资料对当代灾荒史研究极具价值。但因为古代灾荒资料的记录标准和现代灾荒理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不能直接照搬照用,因此应该精心区分古代灾荒资料与现代灾荒科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丘新民原名丘萼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出身于广东省惠东县吊涧堂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在广东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青年时期的丘新民受到了震动和影响。后凭着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