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会计委派制作为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对加强我国现阶段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的财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国有企业来说只是权宜之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社会审计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的健全,会计委派制在国有企业中终会取消.  相似文献   

2.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以及会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单位账户管理,统一会计核算、资金结算和实行会计监督的新型核算模式,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  相似文献   

3.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实质是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就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归谁领导、归谁管理以及会计人员直接对谁负责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负责人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缺位,建立企业权力约束制度来监督企业负责人的行为更为迫切。一、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创新问题的具体分析。1.关于会计人员独立论。会计人员独立论的实质是把会计人员看作是信息需求者的共同代理人。然而,这种“独立论”强调的“独立”却存在理论上的…  相似文献   

4.
会计委派制存在与<公司法>、<企业法>不协调,被委派的会计人员身份和地位难以确认等问题.建议修订与法规不相适应之处,加大委派人员的独立性,有选择地对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  相似文献   

5.
对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会计委派制就是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让企业会计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变成国家派驻企业的专业管理干部,由国家通过职能部门来实行统一委派、考核、调遣、奖励、任免和管理,会计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直接监督。实行会计委派制,表面上看似乎解决了目前会计人员“双重身份”的尴尬处境,使会计独立企业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监督企业,但实际上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都是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一、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需要对生产进行管理产生的,也是随着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故意失真对国家、对投资者、对企业本身乃至对整个社会都造成直接的危害。会计信息故意失真产生的原因在于所有者缺位造成的监管失控、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要整治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故意失真问题,必须完善产权制度;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改革上市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完善政府部门会计监督体系,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会计法规建设;改革人事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着弊端 ,致使会计监督职能严重弱化 ,会计信息失真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建立会计委派制 ,通过对会计人员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以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论述了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应解决的问题 ,会计委派方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会计委派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计制度,逐步在各地被实践和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试就会计委派制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一、会计委派制及其基本模式。会计委派制度是指政府部门、产权单位向其所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会计人员监督所在单位的会计行为和其他经济活动,而会计人员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等由派出单位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和单位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通过试点摸索出了多种会计委派形式。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对于国有…  相似文献   

9.
会计委派制是指政府部门、产权单位向其所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会计人员监督所在单位会计行为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不但能解决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预算外资金管理松驰等问题,而且还能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但在推行中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就会计委派制度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产生的必然性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据此,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和关键是明确国有企业的直接投资主体,即明确国有企业的国家股权由谁行使。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国有资产在理论上出资者明确,实际上出资者含糊的状况,做到产权明晰,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从全民所有制的法律性质来说,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但无数个人组成的“人民”无法直接行使国有资产产权,只能由国家在名义上代表人民行使财产所有权,国家通过立法授权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和投资主体。政府面对成千上万的国有企业,不可能直接委派数以万计的人担任出资人代表或董事,为此在法律上必须为企业创设一个国有资产的拟制主体,即人为创设的不同于政府这一出资人的代表并且行使所有权的投资主体,由此便产生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会计委派制的实践、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然性及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等几方面论述会计委派制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创新,突破了会计人员由国家和单位实行双重领导的单一模式,对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促进财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明确“谁”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确立真正负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环节;对国有资产必须实行分类改革,不宜采取笼统单一的改革模式;要明确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责任,并赋予必要的改革自主权;要按照国有企业的属性,规范国有企业的股票上市。  相似文献   

13.
1.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但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着重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等方面,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要求。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所有者职通知经营者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二是要处理好  相似文献   

14.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实质是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就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归谁领导、归谁管理以及会计人员直接对谁负责的关系。在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起,企业的会计人员就被授予了“会计监督”这样的法定责职,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通过人事任免制度也在原先的《会计法》中作了安排。这种安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可能较为有效,而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双重身份”安排就尤为值得怀疑。因此,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安定团结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条件和组织基础。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将社会管理由单一主体变为多元主体,政府由微观管理改为宏观管理,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国企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问题的症结在于:缺少一个既对“国家”这个抽象的所有者负责又真正地关心国企生存和发展的具体“老板”——国企的所有权主体机构。如果能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设立和塑造一个既严格地对“国家”这个抽象的所有者负责任,又能象私营老板关心自己企业那样关心国企的所有权主体机构,那么,国企所存在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要解决国企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那些实质性的深层次问题),必须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切入点。 一、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国  相似文献   

17.
在国有出资管理体制下,选任产权代表是国家或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行使选择管理者权利的具体体现。然而,检视现有国有产权代表选任制度可知,国有产权代表的法律界定模糊、委派范围不明、选任主体混乱、选任标准缺失,导致国有产权代表的实际运作与设立目标出现偏差,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对国有产权代表的内涵与外延作出准确界定,以“有国有资本必有产权代表”原则明确委派范围,确立国家和国企两个选任主体,并在区分定位下重构其选任标准:既按照国家选任与国企选任,也按照公益类国企和商业类国企,来确定国有产权代表的选任标准。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经理层的领导下,由主要经营者负责,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针对经营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国企改革缓慢、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为获取信贷及发行股票.部分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等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和健全各类监督机制.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搞活国有企业做出了许多英明的决定,其中有一条就是指出为了搞活国有企业,必须构建具有高效率和严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文试就这一点谈点学习体会。国有企业使用的是国有资产,因而国有企业产权清晰状况必然要取决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实践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的重要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必须要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开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产权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即国有产权中的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