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高速度地发展。一九七一至一九八○年,以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七点八(六十年代为百分之六),在南亚与东南亚国家中是最高的。国内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一九七三年(百分之十二点三)与一九七六年(百分之十一点六),而最低的一年是一九七五年(百分之零点八),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正陷入深  相似文献   

2.
在东盟国家的经济中,除新加坡以外,就对国民收入、就业、出口、政府岁入和国内粮食供应的直接贡献而言,农业仍是最重要的部门。一九七六年,农、林、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率,印度尼西亚为百分之三十六左右,马来西亚为百分之二十九,泰国为百分之二十七,菲律宾为百分之二十七,,新加坡为百分之二。除新加坡以外,在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译自莫斯科《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的《东南亚国家的农业》一书。文中没有谈及新加坡农业,也避而不谈越南的农业情况。关于这点,作者在本书“前言”中说:“本书研究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农业。没有把新加坡共和国列入研究范围,因为农业在这个国家经济中所占份额微不足道(一九六○至一九六五年农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为百分之四点五至百分之六)。也没有分析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农业情况,因为越南早已是另一类型的国家”。原文援引的参考资料达三十多项,为节省篇幅起见,译文从略。  相似文献   

4.
一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马来西亚决定从一九七○至九○年执行“新经济政策”。它是一九六九年在首都吉隆坡发生大规模排华暴动(在马来西亚历史上称为“五一三事件”,华人伤亡达数百人)之后开始执行,这是在政治、经济上对华人的一个大冲击。 这项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所谓“重组社会”。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占百分之四十六点八,华人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一,印度人占百分之九,达雅克人占百  相似文献   

5.
外国垄断组织在马来西亚主要经济部门占有牢固的阵地,这使它们得以控制这个国家的外贸业务。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马来西亚外贸业务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其中占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和进口的百分之七十。它们仍然控制着天然橡胶、锡、木材等传统商品的出口,并且几乎完全支配着所谓新商品(石油及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这些新商品的出现是同跨国公司在马来西亚联邦的活动直接有关的。 近几年来,马来西亚出口贸易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独立以来,其农业无论在创造国内总产值方面或在就业方面的作用都在不断缩小。在国内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一九六○年为百分之四,一九七一年为百分之二点三,一九七七年为百分之二,一九七八与一九七九年均为百分之一点六,一九八○年为百分之一点五,一九八一年为百分之一点三,一九八二年则为百分之一点一。由于农业工人转移到工业企业,在农业部门就业的人数逐渐减少,据一九八○年的人口调查,新  相似文献   

7.
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制造业是马来西亚最有活力的经济部门。1971—1984年,马来西亚制造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1985年,制造业超过了农业,成为马来西亚的主要经济部门,其比重达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 从1971年至1985年这段期间,马来西亚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值增长了20多倍,去年达到了132亿马元。到八十年代中期,工业制成品在马来西亚的出口项目中跃居首位,把诸如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外国垄断组织对东盟各国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这几个国家是珍贵的农产原料、矿产原料和燃料的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例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占锡和橡胶世界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马来西亚占棕榈油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五十、菲律宾占椰干和椰油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七十。本地区石油开采量每年将近七亿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液体  相似文献   

9.
一 经济结构马来西亚成立以来,经济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以前,它是一个“为宗主国生产原料”的殖民地。这种情况在一九五七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后,基本上没有多大改变。出口商品主要是橡胶和锡,一九六一年占马来亚联合邦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五,当时工业品出口几乎微不足道。甚至在一九六三年马来西亚成立后仍然如此,仅增加石油和木材而已。在进口方面,大部分是消费品,小部分是机械。马来西亚经济结构的改变从七十年代开始,中央政府在七十年代的第一年制订了旨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面积六百一十六点三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三十四万九千人。主要民族有华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马来族(占百分之十五)和印度族(占百分之七)。其他民族约占百分之二。它在一八二四年以后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到一九五九年才成立自治邦,一九六三年并入马来西亚,一九六五年又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自成一国。 独立后的新加坡,满目疮痍,经济结构畸形单一,失业问题严重,住房紧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落后,自然资源极端缺乏,甚至速吃水都要依赖邻国提供(注一),诸多消极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的发展 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在战前就已存在,把它作为争取外汇的一个重要来源,那是在战后、特别是马来西亚成立(一九六三年)以后的事。 最近几年,到马来西亚的旅客逐年增加,计从一九七五年的一百四十二万人增加到一九七八年的一百六十五万人,每年的增长率为百分之五点一。槟榔屿是马来西亚旅客较多的地方,一九七九年上半年有八万二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中的马来西亚农业李中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它在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既大力拓展制造业,建立了不少现代工业,同时又注重农业建设,使传统农业获得新的发展。马来西亚农业的增长速度虽低...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国和供应国,它约占这种金属的产量和出口额的百分之四十。一九七九年年初,马来西亚锡矿储量估  相似文献   

14.
农村的发展在马来西亚经济以及社会、政治的发展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马来西亚农村的基本特点包括贫困率高、生产率低、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福利设施以及市场不发达等.马来西亚农村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所以以农村改革为主的马来西亚农村发展政策一直都是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消除农村贫困的主要政策工具.自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农村贫困问题以及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到今天农村的发展依然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马来西亚的出口商品,橡胶和锡一直占重要地位。马来西亚联合邦成立后,建立了一些工业,因而也出口了若干工业品。到了七十年代,木材和棕油业迅速发展,产量激增。由于大力发展石油工业、特别是海底油田的开发,使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石油输出国。一九七六年,石油出口值已超过锡,占马来西亚出口商品的第三位。首位是橡胶,其次为木材。加上锡和棕油,这五种商品占出口总值百分之七十。进口方面,主要的是机械、工业品和食品。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绝大部分是原始森林。仅马来半岛拥有三万六千五百九十平方英里的林区,相当于西马来西亚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其中被列入森林部管理下的森林保留地有一万二千七百一十平方英里。 马来西亚森林分为三类:位于大约六百六十六米高处的为矮树;在这高度之下的,有高达五十米至六十六米的巨树及繁茂的矮丛林、桫椤;在沿海一带则是红树林。马来西亚木材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二、三十年,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得到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率,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够与之相比。结果,它们分别获得了“新加坡模式”和“香港模式”的称号。两地制造业的增长和制成品出口的推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九七九年,新加坡的制造业占国内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四;而一九七七年,香港制造业占百分之二十四。一九七八年,新加坡和香港制造业的劳工分别占各该劳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八点七和百分之三十九点七。制造业产量和净国内总产值的高增长率与伴随而来的低失业率也是这两个发展中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来,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高速到低速增长的过程,到1985年,经济陷入困境,出现建国以来首次负增长。去年开始好转,增长率恢复到4.7%,但估计今后仍难以达到以前的快速增长而实现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9.
泰国年产橡胶五十万吨左右,仅次于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三位。七十年代,泰国天然橡胶产量的增长率高于其他橡胶生产国。一九七一至一九八○年,全国橡胶产量增长了七成,在天然橡胶世界产量中,泰国所占份额由百分之九增至百分之十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外商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大幅下滑,马来西亚从东南亚地区的引资"优等生"转变为"差等生",说明马来西亚经济吸引力显著下降的事实,这无疑将对当前马来西亚经济改革的进程和目标产生十分重大的不利影响.基础条件不佳、经济上的长期结构性问题以及改革政策反复是影响马来西亚吸引外资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