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厚而稳固的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多党合作思想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独特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本土条件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念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存在与发展的民主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接力探索的理论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源于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不断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发展的具体历史方位的判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背景、发展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它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为鲜明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理论基础,建党八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理论基础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研究和实践这一命题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哲学基础。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三代中央领导的创新理论,间接得益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主要载体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应用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巨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引下将取得更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实践导向的,是理论自信的基础,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和历史依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特色的问题意识是理论自觉的根本条件,理论自觉则是破解难题的总钥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基础的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是"源",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理论是"本",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是"根",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是"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建设新社会的伟大探索。坚持开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针对新的实际。不断进行辩证思考,克服种种误导和偏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践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根本;"理论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映和总结;"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归和载体;"时代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和趋势。四个特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理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最初源于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基本元素源于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取得了三大原创性的突破,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强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理论,对于科学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但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总结及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须以这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即合理性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这种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的制度设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和核心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主线,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论主线,统筹兼顾的方法论主线,推进发展的实践主线。这四条主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灵魂、基础和关键,它们系统地回答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层面的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就出现了旗帜,沿用至今,旗帜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更新。中华民族有重视旗帜的传统,马克思主义者也很重视旗帜问题。相比较而言,思想理论的旗帜比客观有形的旗帜更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旗,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而高举这面旗帜,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基础,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前提,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男女平等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揭示妇女受压迫根源和妇女解放条件与途径的男女平等理论是该理论基础的源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揭示中国妇女解放特点、路径与规律的男女平等理论是该本土理论的基石,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男女平等理论是其直接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17.
理论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渊源,是学习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重要途径。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弄清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基础,二者是活水与源头的关系;需要弄清它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他们面临着共同的时代课题、共同的历史任务,在理论渊源、理论主题、理论品质、理论基点、理论目标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继承性有着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表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实践——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新的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又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者既有各自的独特内涵,又是相互贯通、完整的统一体,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及社会制度等问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体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坚定性和一贯性,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确定,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中国梦"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梦"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