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非典对中国农民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无论是短期影响还是中长期影响,现在国内外都在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讨论。尽管当前大多数政府部门和经济界都持比较乐观的看法,普遍认为非典不会影响经济大局,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认识。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非典对中国农民就业的影响现在已经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一、劳动力流动性障碍和农民工的就业增长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不平衡,决定了中国农民工的就业增长,对社会劳动力的流动性依赖度很大。在这里,有三种机制的作用使近年来中国农民工跨地区流动的范围越来…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与就业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各地区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人口流动与就业率作了回归分析,论证了不受节制的人口流动不但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反而日益加剧了城乡经济不平衡,恶化了城市严重失业问题。提出了要想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在自治区全区社会保险局局长座谈会上,确定了我区启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全国转移接续工作。会议要求严格按照政策和规程办理转移接续手续,切实维护好流动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合法权益。人口的自由流动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进步。据不完全统计,现我国农民工已达2.3亿多人,其中跨省就业的约1.3亿,但是对于这些辗转在不同城市工作的农民工来  相似文献   

4.
欧美、日本等地的邮轮经济起步较早,发展程度也比较高,其对于当地的经济作用比较明显。邮轮产业可以带动当地旅游及商业发展,促进当地相关收入增长,提升邮轮港当地服务接待标准及水平。邮轮经济的发展还能扩大当地的就业规模,提高就业水平,并在不断发展中产生人口集聚效应,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 三峡库区72万移民中有33万多是农业人口,这部分农村移民如何妥善迁移安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的成败是评价工程社会效益的关键。对于移民安置,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是就近后靠,吸收移民发展大农业;二是将一部分移民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向农村城镇化方向发展。我们认为:在发展大农业的基础上,利用三峡工程兴建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人口向城镇非农产业的流动与转化,对移民的安置和库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一、加强库区的城镇化进程是增大移民容量的重要途径城镇和农村,是两种可容人口密度完全不同的载体。城镇是吸收人口的集聚点,具有很大的人口容量;相  相似文献   

6.
就学与就业——我国大龄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我国近700万15-17岁大龄流动儿童的现实处境,这部分容易被"湮没"的群体表明流动儿童问题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由于大龄流动儿童处于儿童群体的年龄"上限"、成年群体的年龄"下限",就业和上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将他们一分为二。就业的儿童月收入不足700元、劳动权益保护无从谈起;在校的儿童因为流动辗转求学又面临学业失败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能够让农民实现脱贫、走向致富的民心工程;是形式灵活、拉动性强、返贫率低的扶贫新模式。立足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云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旅游正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引擎。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到2020年前,我国政府计划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这些人口占全国脱贫人口的17%。旅游扶贫和一般的输入式扶贫方式不同,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扶贫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目前中国的城市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人口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和本地户籍人口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韩巍 《前沿》2009,(13):74-76
民俗是对特定区域、特定群体生活真实而直观的写照;旅游是一种认知不同民族或地域生活和民俗文化差异的行为;民俗旅游产品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基础进行开发,以实现旅游者观赏、了解、领略和参与民俗文化与活动的单项旅游产品;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与细化研究,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李翠霞  王仕军 《前沿》2010,(18):84-8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由人为干预的二元分割逐步过渡到统筹发展。城乡二元分割时期,城乡之间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城乡居民拥有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随着工业体系的完备,打破这种结构成为必然,城乡之间开始了互动。国家开始放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农民开始大量进城,但城市有限的就业空间和社会保障不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群体。进入新世纪,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国家开始转换思路,以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正>多年来,我省在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瓶颈制约,如还存在就业岗位和创业空间不足、培训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各方协作联动,破解难题,扎实推动这项工作开展。为此建议:一、拓宽就业创业空间,增强城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附能力。一是大力发展城镇实体经济。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发挥实体经济在吸纳和稳定就业中的  相似文献   

13.
人口流动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忠  孙开庆 《理论月刊》2007,(1):170-172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改变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力资本低下现状的理想途径;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强调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忽视了人口流动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流动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加快人口流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热词     
<正>旅游2014世界旅游旅行大会海南三亚举行"旅游界的奥林匹克"——2014世界旅游旅行大会,4月24日在海南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旅游度假区盛大开幕。大会的主题为"变化的世界,全新的视野"。议题包括"旅游及旅行:不确定世界中一种善的力量""中国——巨大的潜力和不小的问题""亚洲经济、政治及人口变化对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青年的就业与人力发展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严重问题。为此政府向来把就业特别是青年就业提到重要地位,一方面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门路,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为青年创造就业条件。1989年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城镇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16.
老龄化通过影响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尽管老龄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但由于各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起点和发展程度不同,从而为在开放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在比较优势理论驱使下加速跨国流动提供了现实基础,此举可称为老龄化的全球解决方案。然而该方案给各主权国家带来的利益和冲击却是非中性的,主要体现在:国际劳动力流动改善流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而使移出国的老龄化加剧;国际资本流动提高流出国资本收益而可能加大资本流入国的金融风险;大规模移民减少了移出国的战争可动员人数从而威胁国家安全,并且移民与移入国居民之间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可能上升为国家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王心  杨文杰  连欢欢 《前沿》2011,(8):91-93
为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快速变化的趋势,我国于1998年和2008年两次选择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分散了经济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与冲击,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在2011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再次选择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强化其政策调节功能。不同时期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政策着力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不仅会影响到其流向,而且会影响到其结构与分布等,不同财政政策背景下人口流动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人口流动对财政政策的执行和影响又具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所谓劳动力自由流动,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下,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职业、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而发生的一种就业性人口流动。当然,这种流动的自由度总是相对的、有限的。它是以社会需要与个人意志相适应,社会相对稳定与个人能力发挥相协调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温岭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改革的思路,积极探索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稳步发展。一、建立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为重点的人口集聚机制。为使城镇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让更多农民向城镇转移,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以第二轮土地承包  相似文献   

20.
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流动及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人口的流动及迁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人口高度集聚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调整速度与区域经济集中过程、流动人口素质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人口流动统计信息与不断增长的区域合作需求等多方面,表现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促进该地区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和人群设定不同的政策调控目标,从推动产业调整、重视社会发展和调节人口流动规模与方向三个方面同时着力,以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区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