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飞夺泸定桥”从命名到传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35年5月29日,长征中的红军惊险奇绝地夺取了泸定桥,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以一篇题为《飞夺泸定桥》的短文记述了这段战事,收录在1937年2月于延安编成、1942年正式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中。  相似文献   

2.
梁衡 《新湘评论》2006,(7):56-57
泸定县,因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而名扬天下,在县城边为纪念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建一纪念公园,园内有一“四歌亭”,亭内立一四面体石碑,碑的三面各刻有一首歌,连词带谱。第一首是《歌唱二郎山》,第二首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第三首是《康定情歌》。  相似文献   

3.
党建信息     
正泸定:勇士传人"回家"传承长征精神9月22日,81年前以无畏勇气夺下泸定桥、创造世界军事奇迹的"飞夺泸定桥22勇士"传人——陆军第54集团军铁军师叶挺独立团红二连官兵代表再"回家",向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赠送连旗、锦旗,表达红军传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进的决心和信心。(图/新华社)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过四川史实考证两则何成学1935年5月底,中央红军长征过四川飞夺泸定桥,在泸定县召开了有名的泸定桥会议,会议上决定派政治局委员、中央白区工作部长陈云同志去上海恢复党的白区工作。然而,关于泸定桥会议召开日期和陈云奉命离开长征队伍去上海的时间或者...  相似文献   

5.
正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秘书、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在长征中,率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第一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6.
周重礼 《党史纵横》2001,(10):16-1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是红军长征中的先锋团。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长征途中战功显赫,出现了突破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壮丽的诗章。这支先锋团的政委是曾任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可团长黄开湘的姓名却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鲜为人知。 黄开湘,1901年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便开始承受生活苦难,学木匠以箍桶为生。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中,由方志敏介绍加…  相似文献   

7.
杨成武 《共产党人》2006,(16):42-43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第二师的红四团在漫长的征途中经常担负先锋团的开路任务,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穿越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红四团漂亮地完成了许多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战斗和行动,充分发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由已故的原红四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撰写的回忆录《忆长征》,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首发,本刊从本期起,连续刊发此书的内容,以纪念这一光辉历程和为共和国捐躯奋斗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8.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第一座铁索桥,修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桥身共由13根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77节铁环相扣:1935年5月29日。长征途中的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毛泽东为此写下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篇。自此泸定桥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9.
长征,在儿时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词汇就是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还有毛主席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篇。惭愧的是,从事党史工作多年,还未找到去重温这段党和红军生死攸关、长途漫漫远征历史的机缘.更难以体味70多年前那史诗般的、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10.
杨成武,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著名的“三杨上将”之一(另有杨得志、杨勇),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狼牙山五壮士、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抗美援朝中朝鲜东线的夏季和秋季防御作战……这些家喻户晓的革命事迹,便是杨成武及其所率部队的壮举。那不平凡的战争经历,使他充满了浓厚的传奇色彩。于是,便有了不少人在多方探听他的婚姻经历,他的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22名突击队员冒着密集的弹雨,脚踏摇晃的铁索,飞夺泸定桥。红四团随即攻克泸定县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蒋介石"化红军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彻底破产。大渡河行动始于安顺场,收官于泸定桥,虽前后不到10天,却是长征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红军之所以能在逆境中突围,靠指挥员的正确决断,更靠红军政治优势和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军行军路线不是坦途,而是一条近乎绝望的险路。当时,红军后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座因桥而闻名世界的小城:"大渡桥横铁索寒"讲述的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泸定桥又称"皇桥",是最早出现在大渡河上的桥梁,即使它不因红军抢渡大渡河而出名,也会因本身的建造精妙而让世人倾倒.……  相似文献   

13.
正红4团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战功显赫的部队,它的前身为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曾参加过彪炳史册的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亦是一支英勇善战的英雄部队。长征途中,红4团在耿飚、杨成武率领下,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  相似文献   

14.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河宽2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1935年5月上旬,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大凉山彝民区、西昌、冕宁等地到达大渡河的安顺场。5月25日,红军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奋勇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渡口。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红军总部同时决定,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进,从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渡河。5月29日,红一团二连连长廖大珠率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链冲向对岸,占领了泸定桥东头。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欲借大渡河天险,把红军变成第二…  相似文献   

15.
<正>云宗连(1903—1935),河南省鹿邑县人。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曾任红5军团13师37团团长,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并荣获三等红星勋章。他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壮烈牺牲,时年32岁。1992年12月,云宗连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一云宗连,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涡北镇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攻读诗书,后跟父亲学习武艺,  相似文献   

16.
淮驹 《党史纵横》2015,(4):7-11,43
<正>"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是一家!"1935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见的夹金山。6月12日,担任开路先锋任务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夹金山北麓一条深沟的沟口与奉命前来接应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三营胜利会合。黄开湘和杨成武及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的官兵,在红四方面军七十四团官兵的簇拥下进入了达维小镇。6月24日下午,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师长韩东山,在达维列队欢迎从雪山上下来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领  相似文献   

17.
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历经湘江血战、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被授予"飞夺泸定桥战斗英雄"称号,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就是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之一的刘金山.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央红军一改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面对占绝对优势的敌军或避其锋芒,或主动出击,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活剧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广大红军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最终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夏芸 《党史纵横》2020,(4):11-1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役胜利85周年。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回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的英雄壮举,总能使我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升。而飞夺泸定桥战役以它的“奇、绝、惊、险”载入中国革命的历史史册,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的5月29日,红四团22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在冰冷的铁索上奋勇前进…… 1935年5月3日晚,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蒋介石再次调动10万军力,梦想利用大渡河天险,"封锁朱毛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根本消灭".没想到,红军从安顺场凭一只小船强渡大渡河,继而飞夺泸定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杀出了一条血路,让蒋介石的盘算成了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