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队》2005,(14)
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2.中国第一个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主张的人是李汉俊。3.中国第一个筹备建党的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5.中国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是缪伯英。她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6.1920年10月,中国  相似文献   

2.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困难的症结,在于台湾当局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 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从求真务实,继而思想迷失,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在经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之后,以破竹之势,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从而警示共产党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是营造一个健康、公正、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其核心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现和平统一。 1 995年江泽民同志的八项主张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①这是八项主张的精髓 ,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原则。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台湾当局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暗地支持下 ,不断地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同“台独”、反华势力斗争 ,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一、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含义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社会而临的最大历史课题,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目标。毛泽东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不已。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洗一个半多世纪以来所蒙受的屈辱,将一个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一个世界上任何大国都不能不重视的独立自主的、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新中国。毛泽东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一个"特色"问题,还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主要是一个"发展"问题。当时,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发展就不能生存。中国在最近30余年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对中国发展的研究,将关系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才能发展的问题。发展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过去是怎么发展的?未来又将怎么发展?怎么发展才是一个持续和永续的发展?新中国第二个30余年的发展与第一个30年的不发展是一个什么关系?怎么理解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界、学界和思想界的运行状态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1940年毛泽东就指出 :“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 ,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 ,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 ,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 ,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这一论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庄严使命。一、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 ,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进程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创建于五四时期 ,这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在此之前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是以近代资产阶级文明为核心的西学。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1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量,有利于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它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全球化。对外开放构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它意味着中国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而是一个处于开放和互动的全球化网络之中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尚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探索过程,其中,必然包涵批判、继承、创新和发展诸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本刊启事     
《江淮》2012,(12):9
《江淮》将在2012年第十二期和明年第一至第五期以"建设一个更加富强的中国"、"建设一个更加民主的中国"、"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的中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中国"、"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和"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题,集中推出系列专题策划,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十八大精神,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敬请读者关注,并望支持帮助,多赐大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大经济要素,在未来十年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因此,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2020年的中国将会是一个较强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近10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转型国家,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同时,世界能源格局正处于承上启下的转型关键期,鉴于这种背景,中国能源发展需要统筹,需要全面思维.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使中国在未来很长时期面临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压力;世界能源格局转型对中国能源供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幅员辽阔意味着区域差异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工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协同演进,决定了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既要高瞻远瞩,又要循序渐进.在中国能源统筹发展中,纵向来看,中国能源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立足现实,循序渐进,不能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一个;横向来看,中国能源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布局优化、与城镇发展体系相匹配.  相似文献   

14.
郭万超 《新视野》2007,(5):29-31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其强有力的政府推行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当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看,中国急需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一是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二是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三是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的互动性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强。  相似文献   

15.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通胀的年代,在未来的5至10年,中国的通胀水平都将处于一个高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崛起,如今不是一个愿望,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过去30年,经过改革开放带来持续性快速发展,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二。在钱乘旦看来,中国正走到了  相似文献   

17.
董宝瑞 《党史博采》2004,(11):10-13
辛亥革命刚刚爆发一个多月,中国就出现了一个仿效西方政党制度的社会党。中国社会党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初一度比较活跃,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参加。现有史料表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曾经加入中国社会党,参加过中国社会党的一些活动。李大钊参加中国社会党的过程李大钊在即将走出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之际,参加了中国社会党,并且曾经出任中国社会党天津支部的负责人。这从当时参加中国社会党活动的当事人的一些回忆中可以看出。确认李大钊曾经参加中国社会党的回忆文章不止一篇,并主要集中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党另一个主要负责人陈翼龙…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6,(12):36-37
虽然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尽管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在为他们的收入偏低而发牢骚、吐怨气,但是,种种迹象已经明白地显示出一个趋势:他们将成为中国下一个富起来的阶层。十年不衰"南下潮"从80年代中国兴建经济特区开始,"南下"这句话就一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心旌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为丰富多彩。这样一个储量甚丰,品位极高的宝藏,过去却被长期深埋地下,无人问津。近些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开掘和运用这一丰富宝藏的热浪,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得以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