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礼漫谈     
婚姻在中国被称为大事,而且是"终身大事",它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正因为婚姻是社会行为,所以男女结合,确定婚姻关系,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被社会所承认的仪式.男女的结合关系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法律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所公认的方式,举行一定的仪式向社会作公开的表示,这通常就是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2.
婚礼漫谈     
婚姻在中国被称为大事,而且是“终身大事“,它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正因为婚姻是社会行为,所以男女结合,确定婚姻关系,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被社会所承认的仪式.男女的结合关系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法律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所公认的方式,举行一定的仪式向社会作公开的表示,这通常就是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3.
孙晶晶 《求索》2011,(9):254-255,253
本文认为,在古典时期的雅典,公民的婚姻对于家庭和城邦都具有重要意义。所有庆祝的行为最终都是为了证明这场婚礼的存在,在各种与婚姻相关的仪式中,使得它能够被城邦所承认。城邦公民的离婚与再婚也受到城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傣族男女青年发生婚前性行为被视为神所不容 ,未婚先孕更被看作是一种触犯鬼神的现象 ,当事人要受到村寨头人的各种惩罚 ,还要祭祀寨神勐神以求神灵的宽恕。被社会所接受的性行为是与婚姻的缔结紧密相连的 ,男女婚姻的结合是以祭神之后才为合法的 ,这已成为两性结合的必经手续和仪式。婚内外的界限分明产生了关于男女性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其道德观念 ,已婚男女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也将受到地方法规的严厉惩处。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以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婚姻制度的巨济基础,确定了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我国婚姻去规定,结婚当事人要履行法律手续,进行结婚登记。经过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书,即婚姻关系得以成立并g法律保护。婚姻法没有规定结婚一定要举行婚礼。但由于长期以来婚姻传统习俗的影响,人们进行结婚登巴后,一般还要举行一定的婚礼。通过热热闹闹的仪式,向社会公开表示婚姻的成立,以取得社会舆论的认可。这在当前情况下,只要加强引导,对建设家庭文明还是有益的。首先从积极因素来说,通过举行婚礼,可以在一定国度上稳定家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赖晓凡  刘晓  向月波 《前沿》2011,(4):71-73
法律学家认为,婚姻是由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所确认的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结合,是以男女两性关系为基本内容并为一定社会所认可的一种社会关系。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婚姻的目的、婚姻资源稀缺性、婚姻的成本与收益、婚姻的效用、婚姻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当代单身群体的大量出现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仪式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习俗诸因素密不可分。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复杂化,人们对婚姻爱情、生活的理解不同,因而有了多种多样的结婚仪式。且不说自古以来林林总总的仪式,也不谈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婚礼,就是当今广州青年的结婚仪式,也不算少:有杯觥交碰大排宴席的;也有图个新鲜前往旅游区“鸳  相似文献   

8.
通常,相爱中的男女在完成了那一场如梦似幻的风花雪月之后,便有一种交待结果的辉煌仪式在红地毯的另一头等待着他们。这种结果是伊甸园之光,为千百年来的痴男怨女们所景仰。这种爱情的结果就是——婚姻契约。时光流转到光碟电脑令人目不暇接的高科技时代,爱情不再被作...  相似文献   

9.
杨名 《小康》2006,(3):74-75
婚姻是爱情停靠的港湾,也是彼此相守一生的承诺,作为缔结婚姻的重要仪式,婚礼曾经显得神圣而庄重,犹如一次“朝圣”。但如今现实中婚礼的混乱,使这一仪式难再有昔日的神圣。  相似文献   

10.
2001年5月8日,在日内瓦市政大厅的一间小房间里举行了一场不到10分钟的男性同性恋“婚礼”。这是瑞士第一例同性恋婚礼。 这种同性恋伙伴关系目前只在日内瓦被认可。尽管这不算一种通常意义上的婚姻,但这种伙伴关系还是能够让这对“伴侣”享受夫妻之间的大部分权利。 这场“婚礼”非常简朴。没有音乐,没有彩色纸屑和糖果,但到场的记者却是参加“婚礼”的亲友的三倍。  相似文献   

11.
<正>巴基斯坦婚礼平常人家的婚礼至少要3天,有钱人家则要前后忙活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各种仪式可谓是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其中的“满亨迪”礼、迎亲和瓦利马三大仪式是每一个婚礼所不能缺少的。“满亨迪”礼可以说是婚礼的序曲,在新郎新娘的家庭成员中举行,双方的家庭还会请来众多客人。仪式开始时,先要由宗教人士诵经,接着在宗教人士和现场宾客的公证下,男女双方签署婚书,这意味着这桩婚事得到了宗教和法律的认可。此后,新郎新娘的家人们便开始了跳舞比赛,人人都要登场亮相。等到  相似文献   

12.
婚姻是每个人的事情。古往今来,关于婚姻的论说举不胜举,但有关婚姻契约的话题却有些少见,而具体阐述婚姻契约关系的文章几乎没有。众所周知,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因此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婚姻完全寄托在社会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救济上。笔者认为,在社会制定婚姻法律制度保障个人婚姻权利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每个人更应该认清婚姻的本质,正视自己在婚姻中的权利义务,对自已的每一个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认真对待(或者经营)自己的婚姻。本文就是从社会契约(本文所指社会契约都仅指民商事领域)的角度来分析婚姻关系。笔者认为,婚姻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既有作为契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同时,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心理契约关系,它于无形中制约着婚姻中的男女,这种制约导致了许多规避婚姻法律的社会现象,因此,笔者强调,婚姻契约关系应由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族的婚礼热烈而又隆重。按照俄罗斯族的风俗与习惯,婚礼要在教堂里举行,他们认为,接受教主、上帝祝福的婚姻才幸福和牢固。新郎新娘在婚礼上海誓山盟,表示永远相爱,白头偕老,并相互交换结婚戒指。按照东正教习俗,婚事不在斋戒农忙季节和节日里举办,大多在10月14日圣母节以后,气候开始变冷,可以屠宰牲畜,人们空闲、休息时举办。婚礼仪式结束以后,新郎新娘的亲属便邀请参加婚礼的客人们入席。新郎新娘坐正座,新郎左边是新娘的父母,其次是宾客。参加婚礼的人都受到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研究之法律意义初探陈治国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并由此而产生的家庭,形成一定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离不开婚姻,社会离不开家庭,千千万万的婚姻家庭支撑起一个社会,给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充分利用茶叶的国家,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早已渗入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代以降,茶在传统婚姻礼俗中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作用:茶是婚姻关系确定之前缔结婚姻契约的象征物及媒介;是婚礼过程中关键仪式的重要载体和重新确认亲属关系及社会关系的见证;甚至在婚姻危机之时,茶也是分合聚散的先兆物及调和者。茶之所以能在传统婚俗中发挥如此多元的功能,与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及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张娟 《中国民政》2023,(10):44-45
<正>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心布置婚姻登记场所,为新人营造温馨浪漫的登记氛围;举行颁证仪式和集体婚礼,用简约而庄重的婚礼仪式代替大操大办,提升新人对婚姻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开设婚前辅导课程,引导新人感悟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与担当,帮助他们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因“520”谐音“我爱你”,很多情侣选择在5月20日这一天喜结连理。今年“520”恰逢周六,为满足新人办理结婚登记的美好愿望,多地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关“为爱加班”、用心服务,推出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主题活动,以文明新风见证幸福。  相似文献   

17.
张清  姚雪莹 《思想战线》2007,33(2):101-107
自1791年法国宪法宣布“法律上承认婚姻是一种民事契约”以来,虽然在形式上,婚姻具备了契约的特征,但在实质上,并不能完全体现为一种契约关系。在婚姻契约中男性任意支配女性的传统和行为,阻碍了两性关系的发展。于是,新型伙伴关系社会模式的建立就有了现实基础,它展示的是平等、和谐、宁静和非暴力的生存状态,其婚姻结构也趋向一种互动的友好关系,基于两性合作、互补的快感,使爱成为生命中最神圣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从《仪礼》看性别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社会化是男女在社会的变迁中不断被分离、男女差别不断被人为强化和扩大的过程,性别角色就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仪礼》的相关仪式是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认可和规定,鼓励的是男女有别,具体表现为对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等性别关系的社会定位,这些礼节仪式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身体消费与性别本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社会的运作策略下,男女两性的身体被物化与性化.身体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性别文化现象,"女人要化妆,男人要补肾"就是性别本质论对男女两性行为的规定.在社会性别的研究视域中,身体消费就是男性眼光和价值取向对女性身体的支配.  相似文献   

20.
万花筒     
集体古装婚礼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数对新人穿着古装在林安泰古厝按古代仪式举行婚礼。新郎新娘们相互亲吻,难舍难分,甜甜蜜蜜。 克纪/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