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从根本性质上看是政治现代性批判理论.西方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大都具有非政治性的特点,都把现代性归结为哲学和文化问题,进行哲学和文化批判.马克思则强调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这是由其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实践和历史本质决定的.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是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批判来完成的.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政治幻想,批判了以政治幻想为基础的政治实证主义,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现代性批判提供了思想条件.后政治和后市民社会是人类未来必然的社会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思想: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政治哲学。它由政治本体论、政治价值论、政治目标论和政治方法论所组成。研究、实践这一崭新的政治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解马克思与近代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布斯将人的自我保存视为其最高目的,建构了以权利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论,而洛克则以财产权理论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进行了改造,二者共同开辟了关于财产权的政治哲学这一研究进路。卢梭意识到财产权所引发的不平等问题,黑格尔进一步在概念发展的辩证逻辑的意义上把握财产权概念与市民社会,并将卢梭的“公意”上升为自在自为的理性国家,从而共同开辟了关于财产权批判的政治哲学这一研究进路。马克思对两条思路的关系都是双重的,他既吸纳了霍布斯、洛克思路中对人的欲望、需要和感性活动的肯定,超越其对私有财产的保障而走向财产权批判,同时也批判性地超越了财产权批判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的表现,开显了政治哲学研究的新的路向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政治制度被黑格尔以国家实体主义为前提证明为一个合乎理性的体系,获得了一次思辩的辩护.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实体主义和政治实证主义.在马克思看来,政治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主义的国家,因为社会分工的自发性导致了单个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对立.在国家形式主义视阈下,西方现代政治制度,其核心是议会政治和官僚政治,是以矛盾为前提的矛盾的体系.揭示西方现代政治的本质,消除政治幻象,展开政治批判,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王里 《前沿》2010,(8):24-26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核心,社会正义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的和谐统一,必须坚持机会平等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起点公平;必须坚持规则公正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坚持结果合理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袁南生 《同舟共进》2012,(12):61-65
从古至今,许多战争都缘于对地缘政治利益的争夺,许多重大外交活动都围绕地缘政治利益而开展。探讨中国千年外交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无疑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地缘政治的基本规律,维护和扩大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中国千年外交主要是周边地缘外交中国千年外交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区域内展开的。东南方向浩瀚的太平洋、西南和  相似文献   

7.
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皆源于西方,其理论体系主要服务于当时国际政治关系的运作。作为一种理论,在之后的学科体系建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梳理并分析两者的内涵、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旨在进一步厘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范式。事实上,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想早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只是没有将其概念化,究其理论,二者类同。政治地理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地理区域与政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政治过程在地理环境中的具体反应,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的研究中,其本质理论等同于地缘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地理在思想和理论方面,主要体现在国际、国家和地方三种尺度上。正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政治地理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中国政治地理学深化权地秩序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8.
何卫 《时事报告》2005,(5):49-50
1月23日,乌克兰举行总统就职典礼,尤先科正式就任乌克兰总统,乌克兰持续两个月的选举危机终于尘埃落定。乌克兰的大选本属其内政,为何却全球瞩目?尤其是受到美、欧、俄三方的密切关注?三方之间有怎样的利益较量?如此你争我夺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方法的解读存在着诸多分歧。事实上,马克思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运用到政治实践领域中,创新并发展出了政治哲学的具体方法——从政治形式这个外表出发深入社会生活的批判方法。他主要是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把握政治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关系的深层结构,以此来揭示历史本质层面的经济基础与历史现象层面的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马克思政治哲学方法是对西方传统政治哲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唯物史观在政治领域的深化与扩展。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直接影响着新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疆与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是导致新疆地区恐怖主义多发的重要因素。从地缘政治视角下看,部分国家对待恐怖组织的态度,纵容了我国新疆地区的恐怖主义,因此,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着手来预防、打击、惩治新疆地区恐怖主义。国内层面上,应加强新疆地区法治建设,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增进新疆地区与内地的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国际层面上,应展开外交战略,积极构建全球安全命运共同体,并倡导以联合国为主导的跨国反恐,以此来维护新疆地区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1.
白刚 《学习与实践》2012,(6):111-116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关注的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来建立最佳的政治制度、政治秩序和生活方式,它来源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并超越了这一传统。近年来,作为探讨最好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政治哲学,几乎成为哲学中的显学。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在克服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危机中走向了复兴。而伴随着这一复兴,作为"直接左右政治的发展"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也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12.
北约是地缘政治战略博弈的产物,其成员国大多具有较悠久的地缘战略思维传统.冷战给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冷战后,持续的地缘扩张成为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与之相联系的是北约政治职能的不断拓展,这种扩张和拓展已经并将继续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龙玲玲 《前沿》2012,(21):57-60
后现代思潮的多重激荡、交互,使以拜物教和技术崇拜为特征的意识形态由清晰趋于消解、凌乱.以纯粹符号生活为标志的生产消费镜像演绎赤裸裸的交换关系,零碎化、去中心化的符号话语占据着后现代生活的叙事舞台,符号化与去符号化共同演绎着一种全新的符号生态景观.我们必须在高扬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风格和总体性思考方法的同时,关注社会结构的差异性诉求,以期实现社会生活的话语重述与理论建构,消解虚无主义和工具主义的阴霾,澄明现代政治哲学的人文话语.  相似文献   

14.
地缘政治中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中具有 特殊重要的意义。中美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工具。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台湾在该地区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美关系被美国的战略决策者 定位成战略上的竞争关系,台湾对美国而言的地缘战略价值再次上升。这正是台湾问题具有长期 性、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中,涵蕴着丰厚的中性思维的思想资源,要善于发掘这种中性智慧,使之发扬光大,增宏今天的社会生活,使社会更富于弹性  相似文献   

16.
张荣 《前沿》2010,(2):30-33
庄子的生存哲学思想,对外主张"形之委蛇"的生存态度、对内推崇"心之逍遥"的生存境界,借此达到人诗一般的生存方式,这对当前现实文化语境和传统之于现代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同时,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18.
阎建锋 《前沿》2013,(20):55-56
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在“现时”时间观保证下,以“临界境遇”为发生点,开始了个人生存历史观的展开,并进一步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最后把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扩大到对社会文明的理解,表现其将存在哲学贯彻到底的思路.其存在哲学的思想促进我们思考和正确评价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境遇.  相似文献   

19.
冷漠与麻木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国民性.近代以来,从梁启超到孙中山,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这种政治冷漠.这里真正的原因,还是中国的老百姓早已被剥夺了在共同体中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没有参与,万事变得与己不相干,当然就会冷漠.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制度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郭慕卿 《传承》2009,(16):136-137
冷漠与麻木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国民性。近代以来,从梁启超到孙中山,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这种政治冷漠。这里真正的原因,还是中国的老百姓早已被剥夺了在共同体中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没有参与,万事变得与己不相干,当然就会冷漠。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制度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