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代人权利"直接保护的对象是地球环境,而不是后代人的人身和财产利益;与地球环境这一权利客体相对应的"后代人权利"的真实主体是整个人类,而不是所谓的后代人;并且,"后代人权利"的重心及其实现都在于人们普遍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如果从权利视角观之,"后代人权利"实质上就是人类整体对地球环境所享有的权利,即人类权利,而非"后代人"的权利。认清"后代人权利"的人类权本质,对环境法理论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实践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后代人权利理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卫先 《法学研究》2010,(6):94-113
当今世界环境学科领域存在着具有广泛影响的“后代人权利”理论。但后代人权利论者用以支持后代人权利的各种证据都无法在逻辑上必然推出后代人享有权利的结论。后代人权利理论赖以成立的预设性前提也是虚构的客观事实。虽然近代以来,传统权利的主体范围确实有所扩展,但这种扩展并非是随意的。权利不可能扩展到后代人权利论者所说的“后代人”身上。环境义务是后代人权利理论的本质,也是后代人权利理论的正确出路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李冰强 《政法论丛》2013,(5):F0003-F0003
后代人权利理论肇始于实用主义法律背景浓厚的美国,是由约尔·范伯格于1971年在《动物与未来世代的权利》一文中首先提出。④其基本含义是指后代人应当与当代人一样,在自然资源利用和分配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利益。此后,在美国学者施拉德·夫列切特、欧内斯特·帕特里奇和爱蒂丝·布朗·魏伊丝等知名学者的鼓吹和支持下,这种看法开始向伦理学、法学等领域传播和渗透,并进而在立法和司法等实践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黎 《法制与社会》2013,(21):187-188
国外社会和一些国家已经对环境权有了明确的立法,对后代人作为环境权主体给予了最权威的认可。即赋予未出生的人类后代以享受美好环境的权利,从而以此权利来限制现世人的行为及附加义务。我国环境法发展的近几十年中,法律并没有对环境权进行明确规定。近年受国外环境法学的影响,我国很多学者基于代际公平理论也将后代人也列为环境权主体。虽然此理论开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环境权主体的内容。但其有违法学的基本概念,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难以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5.
商法源流考     
肖洁 《法制与社会》2011,(36):288-288
本文采用史论结舍的研究方法,对商法的产生背景做多方面的考察,并对商法起源的原因及其以后的发展进行分析。在以上的论述中提炼出商法源流的特点,结合我国商法的现状,提出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魏伊丝代际公平说的全面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先 《现代法学》2011,33(2):152-160
为保护地球环境资源而创设的代际公平理论是建立在两个错误认识的基础上的,即把集合概念的人类视为类概念的人类和把地球环境资源财产化。假如没有后代人,人们也同样应该承担保护地球环境的义务。魏伊丝舍今世而求助于后代人及其权利,其原因在于权利时代所型塑出来的权利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虽然代际公平理论能够给我们提供观察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时间视角,但它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法律理念,无法担负起指导现代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践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契约文化是民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租佃契约是契约的一个主要类型,所以对租佃契约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解读传统民法文化。从宏观角度来看,租佃契约的发展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伴随着土地从国有到私有,租佃契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回落,到广泛推行、普及和异化的过程,在这一系列进程中,人们的契约观念逐渐强化。  相似文献   

8.
正义、文明传承与后代人:“代际正义的可能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正义是一种新的社会正义形式。现在法学各个学科后代人权利、代际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迫切需要使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于代际正义的概念、特征和要素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使法学研究能够在一个清晰和确定的学术范畴基础上展开,避免由于对代际正义理解不同而造成理论上不必要的争议。  相似文献   

9.
"不道"罪是"十恶"之一,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道"罪的流变过程分为发展期(时间段处于隋朝之前)和成熟期(时间段在隋朝之后)两个阶段.在发展期之中,以汉代作为分界线,首先通过对比汉律和唐律的"不道"罪之内容,说明"不道"罪从汉代至隋唐代是沿着由繁到简的路线发展的;其次通过考察"不道"与"道"之关系,说明"不道"罪的起源与宗教现象有密切联系,并且,说明汉代之前的"不道"罪涵盖着广泛的内容,其发展规律也是从整体向局部过渡的.  相似文献   

10.
宪法权利与法律权利:区别何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法权利的主体是整体性的个人,法律权利的主体是个体化的个人或部分个人的集合体(法人).某一公民可以放弃自己的法律权利,但人民不可能放弃全体公民的宪法权利.宪法权利作为母权利可以派生出一群大小不等的法律权利(子权利).宪法权利不仅是重要的权利,还应是抽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宪法与国际人权法对三代人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鉴 《法律科学》2010,28(2):65-70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上,人权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迄今,已产生了三代人权。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人权文件,从国际法上对三代人权予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借鉴有关国际人权法和外国宪法,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和相关修正案,对三代人权予以不同程度的确认,但也还有一些基本人权没有涉及,或者尚未明示确认。建议以后修宪时将三代人权的主要内容明确、完整地予以确认,必要时可作适当声明和保留,以完善我国宪法对三代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钱继磊 《北方法学》2009,3(5):155-16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权利话语”逐渐成为我国法学界的主流话语。“权利本位”也在中国法学界的激烈讨论中获得了正统学说的地位。有论者基于经济学思维与理念对“权利话语”、“权利本位”进行批判甚至解构。这种经济学进路的背后,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意义上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思维。在它看似无立场的研究角度的背后,却是一种追求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这与法学所应追求的正义底线价值是格格不入的。它可能导致一种专制主义思维。尽管“权利本位”作为法律的普适价值存有争论,但是没有它却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13.
刑诉人权保障国际标准发端于西方近代保障人权的刑诉制度,本文深入研究了该标准这一历史渊源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对标准的深刻影响,认为要在中国刑诉领域中贯彻该国际标准必须借鉴西方相关制度和理论,进行更为广泛的基本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权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参照国际人权公约和ILO国际劳动标准,对劳动权概念、中国当下劳动权保护的主要特点、突出问题及其现实困境进行深入而客观地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The legal system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 public health crisis rests on two pillar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good governance. This duality is well illustrated by substantively equal treatment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a pandemic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ublic service, social inclusion, accessible environment, gender equality, and right to health.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shows that current research needs to address the gap between “life supremacy” and “equal protection” in the area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the gap between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strict control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area of good governance. The research should employ intersectional methodology to highlight the rights logic of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and the key ro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leadership in balancing individual versus community rights, enhancing the governance capability for participation by multiple social agents, ensuring equal protection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promoting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权的人权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环境权的属性问题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可谓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从权利本原的角度入手 ,阐述目前我国研究权利特别是环境权的范式存在的误区 ,提出应从唯物主义的立场揭示环境权的自然权利属性。同时 ,对人权的历史发展中概念、性质、主体和内容的变化进行剖析 ,推断出环境权符合人权的构成要件 ,在精神实质与价值内涵上与人权存在固有的联系 ,是一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