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对法的本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论述,经过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探索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从马恩时期的理论奠基和创新、列宁的具体实现、毛泽东的民主革命实践、邓小平的理论转型、“三个代表”的探索创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在历史演变中的一脉相承、渐进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为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正确认识法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毅 《求索》2014,(8):72-76
"社会-个体互构"是社会整合机制的本真状态与本质要求。它是在吸取了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等哲学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社会规范性、个体主动性为依托,突出强调社会分化、社会整合,将社会实践、交际理性、规则、主体融合为一体的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其意在摈弃社会单构和个体单构的社会整合观,既发挥社会规范性,又弘扬个体主体性;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整合理论的创造性的现时代发挥;既关系到理论问题架构的梳理、重组,也预示着马克思主义整体在中国的发展前途,是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整合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只有充分认识好"社会-个体互构"的社会整合机制的本质特征、组织及方式,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种整合机制,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整合构建。  相似文献   

3.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文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面对一个经济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发展时期,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留下了关于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基本轨迹.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其时代和中国国情结合在一起,创造性的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观.  相似文献   

4.
金红 《传承》2011,(11):30-31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从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通过对国家"善恶"性的分析,从社会主义国家向善性的角度论述马克思的国家观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碧华 《人民论坛》2013,(12):190-192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对“社会主义”的描述是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直接理论来源,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又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二者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同一性和承扬性,而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捍卫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践行上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刻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对于正确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熊泽成 《湖湘论坛》2001,14(4):46-47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段话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这一根本问题认识上达到的新水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创造性继承,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理论概括。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政治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有着重大的现…  相似文献   

8.
杨斌 《前沿》2013,(11):179-182
马克思主义观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总的认识、看法和根本观点、态度,它伴随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产生、发展。马克思主义观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灵魂,决定先进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先进文化建设为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新挑战的今天,尤其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统率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并在实践中坚持、发展、普及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实践作为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揭示了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实践哲学的飞跃式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而要想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价值、以创新作为实践发展的核心动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实践目标、在生态文明理论下实践、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0.
刘德定 《前沿》2008,3(3):14-16
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宗教历史观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一发展与创新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宗教观之间的继承、发展、创新、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性。研究江泽民的宗教观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并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准确阐释,是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我国进一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光辉著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了,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集中地体现了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当代中国重大问题的贡献。他率领全党,从本质上搞清楚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借鉴国内、国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研究这一理论,才能用新的社会主义观武装我们的头脑,搞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是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也遇到了姓“资”姓“社”的困扰。在关…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观、人民观、革命观等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在社会主义本质、自我革命、生态理论等方面,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现代化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 2 0 0 1年 7月 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 ,向全党提出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并指出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论断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准确阐释 ,是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对我国进一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学习邓小平关于人民观的论述吴秉元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作了许多新论述.坚持、继承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妇女工作所处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深入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在发展中。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始 ,经过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在经验和教训中与时俱进。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探讨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对科学分析中国诸多城市乱象,拨开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迷雾,揭示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内涵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城市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点,既区别于分门别类的城市科学,又不同于自由主义城市观和西马、后马等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从全面生产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再生产理解城市本质、产生、发展以及变革,体现了城市观的唯物立场;着重剖析近代工业城市,揭示近代工业城市的资本本质,以及根源于资本的诸多城市矛盾和城市异化,体现了城市无产阶级立场;而且在论述资本城市的基础上,对后资本城市的变更、改造、治理进行了憧憬和展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依据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把人的尺度、公平正义、生态文明、城乡融合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李洪铁 《前沿》2007,46(7):9-11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里,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选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是邓小平的历史选择观,邓小平的历史选择观不仅和马克思主义历史选择论是一脉相承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为此,我们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选择论作进一步的研究,对邓小平的历史选择观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出历史选择的可能性和限度,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