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社会阶层参与社会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二是参与推动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引导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关键是要加强组织管理,塑造公民精神和处理好不同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阶层和谐。所谓社会阶层和谐是指社会中富裕人群、中等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的比例合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二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而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很显然不是“橄榄型”的,因而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比较突出,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我们一是要坚持发展经济,二是要不断深化改革,三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以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变动不断趋向合理,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越来越多地活跃于各种社会组织,自组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他们是社会经济结构中新的中坚力量,也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新的社会阶层的桥梁和纽带。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必将带来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对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促进阶层和谐,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社会各阶层人士理性看待利益问题;着力巩固工农联盟;扩大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有序政治参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开展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价值选择和理想目标,同时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新阶层作为特殊的社会阶层,其政治参与呈现功利性较强,水平低,参与渠道狭窄等特点。社会新阶层合理有序的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艾。  相似文献   

6.
新的社会阶层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阶层地位和社会态度是以往经验研究一直关注的焦点,但对二者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相关分析和因果解释。本研究根据社会阶级心理学理论和国内外经验研究得出的观点,采用经验调查数据,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客观阶层地位和主观阶层地位都对社会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但主观阶层地位对于社会态度的解释力比客观阶层地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新的社会阶层的阶层地位与社会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经验调查数据。通过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客观阶层地位和主观阶层地位都对社会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但主观阶层地位对于社会态度的解释力比客观阶层地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中各阶级阶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在分化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流动性强、素质提高、利益结构失衡、矛盾冲突凸显等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化会继续并将趋于整合。这种阶层的分化带来的多元化社会的影响、贫富差距的扩大、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当前的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消解这样一个难题,即:新社会阶层快速富裕与其他阶层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以及由此造成的对新社会阶层形象负面影响的增强。本文通过对安徽省21家非公上市企业加强党建促和谐工作的分析,提出了非公有制上市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这将舒缓新社会阶层与其他阶层的矛盾,可视为社会管理加强与创新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既顺应了民意,也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同时也是贯彻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的重要步骤,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的团结、稳定与和谐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基础与前提,“社会和谐”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论述社会和谐的内涵、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强化大要案件侦查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切实有效地保护人民和国家生命财产安全,基层公安机关的刑侦大队应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攻坚克难的主动意识;领导挂帅,集中精力,不断提高对专案侦查的组织指挥能力;增强专案工作中的侦查意识,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和手段,不断提高攻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礼铜 《理论前沿》2006,479(14):43-44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科学的城市管理体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权利的社会利益限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人认为四川大地震中灾民哄抢生活物资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是公民对个人权利的合理自救。本文指出,生存权等权利不是能压倒一切的。任何权利的实现,不可能存在于以权利为封闭圈的自我中心之间。权利之所以可欲,乃是合作、互惠、宽容之故。合作给予社会生存的力量,互惠给予社会美德,宽容给予道德之进化,即权利的行使必然要有社会利益作为限度。  相似文献   

14.
正当全国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指导下,全面投入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关头,一场灾害正悄悄地向人们袭来。非典型性肺炎这种疾病传染性强,破坏力大,严重影响了人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严峻的战争面前,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考验。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考试”,能否在这次“考试”中交出合格答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一切为了人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代社会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利益失衡态势。要谋求失衡利益的良性回归,达成社会利益的有效均衡,解读有助于实现利益均衡的社会思维与制度理念,就要在治理框架下构建并完善社会的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协调机制,就要从政策导向、法律规范和道德感召诸方面探求利益调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深刻理解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自先秦到如今一直争论的热点问题.义和利在旧时代是一对矛盾,而在新时期应是对立统一的.义利统一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义利统一的基本前提是规则的完善与力行.  相似文献   

18.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社会和谐首先要党内和谐,只有党内关系和谐了,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对和谐社会建设起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党内和谐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示范引导作用。社会和谐首先是党内和谐。“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障。其次,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发挥着政策推动作用。即我们所说的“善…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公共经济利益法权表现形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部法律往往不是就保护单个特殊的利益而设定规范,通常是突出其法益目标,兼顾其他利益的平衡。不同性质的法律,法益结构不同,利益的法律表现形式亦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公共利益仅表现为消极的法益不足以充分实现。社会公共经济利益应有两种法权表现形态:国家经济权力与社会公共经济权利。社会公共经济利益只有上升为法权形态才能通过不同领域法律制度的构建,保证其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20.
“无直接利益冲突”与我国的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快。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如贪污腐败、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等不断凸显.不同利益群体问的博弈日趋复杂和激烈。部分社会群体的被剥夺感增强,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责任心流失,利益诉求机制的相对低效和缺失等,导致“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矛头直指各级党政机关,少数事件甚至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群体骚乱,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而且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必须对其予以密切关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缓解社会不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相应的社会预警机制,努力把“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