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历史长河。我也许只是一滴水珠.但我也要以水珠的执着,追寻生命的浪花;于苍穹社会,我也许只是一棵小草.但我也要以小草的方式.向春天展现生命的绿色;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和志虹  相似文献   

2.
《群众》2021,(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求我们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性认识,自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既是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述的再次重申,又是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理念指引,彰显出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8)
正●贡献"中国方案"●打上"中国印记"●体现"中国文化"●认可"中国贡献""我宣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9月4日,随着一声槌响,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词中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就世界经济应对挑战、行稳致远提供中国方案,就建设好二十国集团提出中国主张,引起会场内外的强烈共鸣,为开好杭州峰会、共襄发展盛举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时间2015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宣布,中国将于明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习近平指出,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相信2016年峰会将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明年9月,我将在西湖之畔欢迎各位。”在得知杭州成为2016年G20峰会举办地后,杭州人民的兴奋与荣耀溢于言表,近期举办的系列活动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喜迎G20峰会的热潮。为展示杭州市民喜迎G20峰会的精神面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天底下除了傻子之外.相信没有谁会不怕死亡.我既然选择从和平走向危机四伏的海地维和之路.也就时刻做好为和平事业做出牺牲的准备。——摘自赵化宇海地维和日记  相似文献   

6.
<正>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11月16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宣布中国将于明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明年9月,我将在西湖之畔欢迎各位。”  相似文献   

7.
正"维和的一年,让我体会到了作为维和警察的责任和担当,体会到了和平与宁静的可贵。同时也为我们能有今天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心怀感恩。维和的亲身经历,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参加维和行动是站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一言一行都关乎祖国和军队荣誉,一举一动都受到联合国机构和世界媒体高度关注。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军人而自豪。"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8)
正习近平: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前景。奥巴马:在台湾问题上,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反对任何寻求台湾"独立"的做法。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西湖国宾馆会见前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友好交换了意见,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22)
<正>两岸领导人会晤举办的考量应该跟选举无关,将这场会谈与选举因素牵扯在一起的人,基本上都是选战当事人。必须正向肯定此次会晤,马英九想创设"两岸互动和平稳定的框架",包括两岸领导人热线、两岸领导人定期会见机制都是两岸和平框架的一环,所以此次会晤只是制式化模式的开始。观察两岸领导人会晤,应该要从习近平或马英九的角度来看待此次会晤。很多人  相似文献   

10.
正9月5日下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杭州闭幕。会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中外记者,介绍峰会情况和成果。习近平表示,"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了丰硕成果,画上了圆满句号"。成果是丰硕的,句号是圆满的,这是二十国集团成员、嘉宾国领导人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对杭州峰会的共同评价和重大肯定。在短短一天半的峰会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围绕会议主题和重点议题进行讨论,就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议题,以及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深入交  相似文献   

11.
<正>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一系列重要的对外战略思想、外交理念,引领中国外交航向。首访俄罗斯,中美元首庄园会晤,出席金砖峰会,访问非洲三国……习近平主席国际舞台上一系列精彩亮相,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富进取的姿态,展示出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外交新理念、新思维、新风范。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中国在外交舞台上异常活跃,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意义的中国方案、中国倡议。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和正义之声,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阐明中国对于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加入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并组建8000人维和部队,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债务,在气候合作方  相似文献   

13.
张慧玉 《桂海论丛》2009,25(1):56-59
"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和转型,中国维和则践行了这一理念.中国维和推动了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中国维和完善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和机制,中国维和积极致力于国际热点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还停留在媒体的镜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闭幕辞中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关于创新的问题,不论是在国际性场合,还是在国内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有言辞恳切的重要讲话。今年5月30日的全国"科技三会"上,他就意味深长地指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014年3月22日-4月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了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习主席这次欧洲之行举世瞩目,也是中国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行动。访问成果丰硕,历史将会证明这是一次对中欧关系有巨大推动的访问,是中欧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非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非洲历史悠久、景观奇特。然而,持续的战乱不仅夺去了千百万非洲人民的生命,而且使非洲大陆成为世界上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饱经战乱的非洲大陆需要和平,身受战乱之苦的非洲人民渴望和平。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非洲人民的老朋友,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积极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正是中国人民追求和平、重视中非友谊的具体体现。中国于1991年9月首次派遣军事人员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截止2006年7月已累计向10个联合国非洲任务区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331人次,约…  相似文献   

17.
袁学哲  ;庹道中 《传承》2014,(6):98-99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访问东南亚五国并出席印尼APEC峰会和文莱东亚系列峰会,传递的东盟外交政策理念一脉相承。妥善处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立足中国在东盟的国家利益诉求和政策目标,对于中国和平发展机遇期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维护当地的和平,让群众过上安宁的生活,这就是维和的意义。"读完《当代广西》第15期刊载的《方林宝:拼将热血靖一方》,我从方林宝的身上感受到了中国维和警察的风采。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就是方林宝所在的维和队伍,他们远赴西非,前往维和第一线,为利比里亚人民提供了安全保障,赢得了当地居民的认可。一次,巡逻小队在执行任务时,一名当地妇女带着一名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安塔利亚峰会上宣布:"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明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他赞誉杭州"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强调指出:"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相信2016年峰会将会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这诗一般的语言,凝结着总  相似文献   

20.
人物     
《小康》2015,(23)
<正>会谈者习近平与马英九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双方均以"先生"互称,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件事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如是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安排在新加坡举行。1993年4月,首次"汪辜会谈"就是在新加坡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