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砚之所以为文人所重,是因为以砚为标志的"文房"代表的是文人的地位,以及文人的价值取向。古时,无论是秀才情的"诗词歌赋",还是上书朝廷的奏章、审判犯人的文书,都是用"文房四宝"来写。打天下时"枪杆子里边出政权",治国安邦却要砚台里细磨慢研。一方小小的砚台,就是文人士大夫的"枪杆子"。"砚"通"研"。砚是磨墨的学问,而研则是治国的方针。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文房四宝"的推崇,其实就是对自己合法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凤羽砚     
<正>世人皆知端州(今广东肇庆)盛产端砚,却有人知云南产的名砚——凤羽砚。为了探寻神秘凤羽砚台,我乘了火车又换汽车,风尘仆仆地来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起凤村坐落在郁郁葱葱的罗坪山下,面朝顷良田的凤羽坝子,清泉环绕、祥云高照。起凤有两家专门的砚台厂——凤砚工艺品厂和凤羽砚厂,规模都不大,是两家人开的家庭作坊。因凤工艺品厂正忙于扩建厂房,我们就来到了凤羽砚  相似文献   

3.
砚台收藏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传统砚的形制极其多样,从早期的平板砚到后期的多足砚,  相似文献   

4.
正砚,即砚台,研墨工具,中国"文房四宝"之首。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泗水的鲁拓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古代文人墨客巧借诗句给砚起了不少有趣的别称,颇有玩味。砚池。有一种凹形的砚,称作砚池。砚池,也指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  相似文献   

5.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县的悠久历史因此留传。张淑芬就生长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易县,她把浓厚而深沉的文化浓缩到了易水砚中。看到一方方砚台的同时,仿佛看到了历史、现在和未来。据说,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来的,又称研。南端北易,指南方的端砚、北方的易砚齐名。易水砚作为石砚鼻祖,在《易州志》、《墨史》中也有清楚记载。  相似文献   

6.
河洛澄泥砚     
河洛澄泥砚与后起之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河南新安县是著名的澄泥砚产地之一,始于前汉,盛于唐宋,唐时曾为贡品.据考证,新安河洛澄泥砚的起始与汉代名将新安人杨仆建造新安"汉函谷关"同一时期.元、明、清以后,其传统制砚技艺几近失传.20世纪80年代,新安人游敏在一些老艺人的帮助下,恢复了河洛澄泥砚的传统制作工艺,不仅窑变出古澄泥砚珍奇的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等名贵色彩,且首创出澄泥砚罕见的云水纹理.  相似文献   

7.
最近获悉,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洪利先生在荣获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之后,再获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殊荣。借此机会,我们对中国当代易砚的领军人物邹洪利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上,宣州所产砚台久负盛名,最早相关记载可见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在当时宣州石砚已名声大噪,被上流文人士大夫所喜爱。其后有明代吴去尘的《墨光歌》:"宣州石砚雪洒残,翰走烟云儿卤起。"清乾隆皇帝也在《御制诗文集》提及宣州石砚:"江毫宣砚左右随,偶然弄墨有所思。"  相似文献   

9.
王学泰 《传承》2008,(21):38-40
毛泽东同志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和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1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县的悠久历史因此留传。张淑芬就生长在这块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易县,她把浓厚而精深的文化浓缩到了易水砚中,使你在看到一方方砚台的同时,仿佛看到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1.
毛健 《求索》2014,(11):11-15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萌芽于远古时期,成熟定型于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争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儒释道并立的思想格局之中;融摄佛道的宋明理学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和"思想。"中"、"和"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底蕴。"中"、"和"思想既体现为政治上的一种执政理念,也体现为道德伦理上的行为准则,还体现为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它几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领域,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12.
端砚和易水砚均是中国名砚,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有"南端北易"之誉。通过对端砚和易水砚的起源与历史、雕刻题材、地域特色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比较,得出新时代"南端北易"融合、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打破南北两大砚系的传统分类格局,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与市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芬荣获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2009年7月18日,首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评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公司领导人邹洪利被评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消息传来,郎山易水56万人民为之振奋,  相似文献   

14.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谐的思想价值取向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信念.本文从和谐的普遍性、差异性、包容性、互补性、平衡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和谐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崔锁江 《传承》2014,(7):21-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维度是"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党的文献中不断被提出,并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封建主义分别代表精华与糟粕,中国共产党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儒学,是高明而又成熟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内存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是中华法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军事实践和中华法系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军事法律文化的特点:兵农合一、奖励耕战的国防法制观和义战、慎战的国防法制原则;君主专权、法自君出的专制独裁;"制必先定"、"以治为胜"的以法治军思想;兼容礼刑、出礼入刑的法制方针,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马克思主义既属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亦属于学科学术思想之显学,与本土的中国文化传统之比较、互释一直都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固有文化土壤,同时也推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过,这两者的融汇由于实际问题的困扰和急迫,还远远没有达到深入的地步;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确实带来了20世纪中国社会进程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渗透进本土文化土壤、凝结到血液之中仍需时日。我们认为,二者还处在初级交互的"格义"阶段。  相似文献   

18.
弘扬民族文化著书呕心沥血———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书碧潘长顺砚,是文房必备品,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明代学者陈继儒说:“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济源天坛砚,是我国较著名的砚种之一。“磐谷,即李原归隐处,产石可为砚,亦具焦叶、...  相似文献   

19.
"平安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公安工作转型的内在需要。公安机关应以公安文化建设促进"平安文化"建设,注重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加强宣传,吸收民智,为平安建设汇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力量。"平安文化"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寓时代精神于地域文化传统之中;推动公众参与;增进警民关系的良性互动;强化公安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6,(1)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诚信",在中西历史上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中国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商业领域里都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西方传统里,诚信的思想资源主要蕴含在古希腊、罗马法和中世纪基督教的三大传统里,而西方近现代社会的诚信思想资源突出表现在商业活动之中,并逐步形成了现代的诚信制度。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就在于要充分吸收中西方文化传统里的诚信思想资源,以有效的制度化方式推进当代中国的诚信文化建设,进而促进当代文明中国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