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选择理论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为方法论指导思想,以理性自私的"经济人"假设、经济学的交换范式和个人主义的方法论为三个基本分析方法,去研究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中的政治选择行为。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评述,指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方法上在公共研究中的创新及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方法于公共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贺琦 《学理论》2011,(19):55-57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的前提假设,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假设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性也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去界定人的本性,只有把人看做不断发展的、全面的人才是对人的正确认识,从这一方面来说"理性经济人"假设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应该对"理性经济人"假设作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人的自利性与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利性即经济人思想,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最早提出来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人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一方面,任何人,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也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他们行为的动机都是自利的,他们时刻关心的是个人的私利;另一方面,在行动上他们又是理性的,能够最充分地利用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如价格、品质、服务等来实现自利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就是经济人。经济人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虽然千差万别,但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就是人们对自身利益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设是当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石,是经济学研究的关键性假设前提,但同时也是历代经济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人类社会的系统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我们目前正在或已经进入了系统时代。随着系统时代的到来,传统"经济人"假设已不能准确的代表现实中的经济主体,也就弱化了在此之上建立的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实践意义。本文从系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系统时代"经济人"的特点,并从特征尺度和资源位两方面探索了"经济人"行为动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贪污贿赂是当前我国常见的经济犯罪,是腐败现象的典型形式,是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动机的变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社会保证公平竞争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某些缺位和失灵。本文试图通过对贪贿者和反贪贿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动机的分析,为打击贪污贿赂探寻一些途径。(一)常理说明,贪污贿赂无疑是一种知法犯法的预谋性犯罪。这种犯罪是有关当事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正常人(精神医学意义上的)的一种有意的理性行为。经济学认为,这种经过“科学”决策的理性行为,是犯罪分子作为“经济人”为追求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中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造成了严重挑战.认为"囚徒困境"中之所以出现表面的理性冲突是因为囚徒并非真正理性,之后笔者试着给出了两种可以化解这种冲突的方案:一种是改变博弈的理性选择方式,一种是集体理性工具说或集体利益幻象说,这一过程构成笔者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60年代,曼瑟尔·奥尔森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对集体行动的结果研究表明:人们不但不能从集体利益中获益,而且,也更不愿意为了集体的共同利益而努力。但是,当类似于"囚徒困境"这样的博弈局势出现时,如果人人都因这种经济学的理性而放弃集体行动的时候,并不一定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效果。在本文理论假设的前提下,本文认为:集体行动理论本质上体现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一定程度上的公共利益)的冲突,要解决集体中个人之间的合作博弈难题,关键在于使个体理性服从于集体理性,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吻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宽容作为伦理范畴,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宽容是人类的一种行为,付出宽容行为人的收益往往小于行为的成本,所以,宽容是一种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稀缺物品。从经济学功利理论的角度看,人都具有"经济人"属性,这就决定了在宽容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等于边际成本的情况下,宽容就会大行其道。要增加宽容的供给,就应该建构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以成本收益制约为核心的宽容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的自利本性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原始推动力,但如果不对其加以规限、弥补,也会成为破坏生态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经济人"对经济利益的渴求导致了对生态利益的忽视,而且他的自利本性与生态利益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应当摒弃传统"经济人",走向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兼备的、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生态理性经济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中有“经济人”的假说,社会学、心理学中有“行为人”、“自我实现人”的理论,借此,笔者试图进行“行政人”的界定,希望运用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经济人”模型、“行为人”模型、“自我实现人”模型的比较,找到反腐败的有效途径。一、“经济人”模型:博弈论的运用与“理性”的失败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它的存在是由公共权力的特殊性决定的。政府掌握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稀缺价值的垄断权,拥有此权的垄断者可以索要比竞争市场中更高的价格,获得“垄断租金”,腐败从经…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5,(5):92-95
人性与制度本源上的密切关联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命题,而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解释却莫衷一是。制度作为管理实践最重要的御用工具,首先受到管理理论典型人性假设——"经济人"的深度影响。理性经济人的"价值无涉"导向将管理(组织)制度化推向理想状态,人性只是在显性的利益层面获得彰扬,如是,多样化、复杂化的"人"的内蕴也就主要在"非人格化"的制度化组织社会结构中"单向度"地演绎。因此,由其生成的管理制度观便硬嵌于经济人假设的逻辑镜像中,在管理视域下"经济人"假设的内在规定性包括核心假设和支撑性假设。其"理性—设计—均衡"制度观包括:制度均衡论:机械方法论的延续;制度设计论:理性预设的必然导向;制度效率论:"效率—公平"观的制度表达;制度服从论:管理制度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哈丁提出的"公地的悲剧"模型建立在完全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认为人具有行为绝对理性,人们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将会导致公共资源面临悲剧的境地,基于此种假设,哈丁提出明确产权来解决"公地的悲剧"困境。事实上,将人视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是片面的,人具有自利的一面,但还具有利他的一面,因此,可以将人视为"双重经济人"。对于具有双面性的"双重经济人",除了通过硬制度进行强化规范,还可以通过教化等软制度进行引导塑造,使得人在利己的同时,多一些利他行为。为此,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建立生态文明制度,除了产权制度等硬制度的建设,还应包含道德文化等软制度的建设。惟有这两方面同步并举,才能化解"公地的悲剧"困境,真正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政府执行行为动力机制是政府执行行为维持、运作与演变的内在力量源泉。当今西方公共管理主流理论有关政府行为动力机制的核心理论前提是所谓"自利经济人"假设,政府工作人员一切公务行为的唯一动机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不构成政府执行行为的动机前提。本文实证分析表明,当前中国各级政府执行行为已经形成了以"公共性价值取向"价值因子为导向与核心,以"公共性利益因素"、"机关外部动力因素"、"制度因素"等三类政府执行行为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外影响因子,密切相关、内在稳定的一个主流动力机制功能体系。不过,这一体系并没有完全排斥个体性利益与价值追求。中国政府执行行为动力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腐败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其性质是一种寻租活动。“寻租”是指人类社会中追求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活动。寻租活动的危害主要有:权力的滥用和腐化;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社会成员是非价值传统观和对政府合法性认同感的丧失。寻租从本质上说是权力寻租行为。在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制度“真空”的存在是权力寻租的主要根源。因此,遏制寻租腐败源头的根本措施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9)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J省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原因调查与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和外因二维视角,结合"理性经济人"的假定,结论就是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研究生学术行为中的他律失效加之自律不足。在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可以构建起一套由学生、导师、学校和学术规范监督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并且高效互动的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晓丽  赵得生 《学理论》2010,(22):45-46
当代经济学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逐步走进模型世界,一切都被精算化,人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的身影渐渐淡出了当代经济学视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改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个人主义倾向,将经济学视阈中"孤立的人"变成了"完整的人",对当代经济学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济利益圆周模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经济人有限理性的精确化表述和动态化分析,提出经济利益圆周假说,构造经济利益圆周模型;在经济利益圆周模型的理论框架内,对比分析当前我国两种农业产业化典型模式的经济效率,结果表明:“公司 农户”模式缺乏长期经济效率,而“公司 合作组织 农户”模式更加符合经济效率原则,后者应该而且可能代表未来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潘新光 《学理论》2013,(9):95-97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歧视现象,这是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采用法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通常决定了其招聘的取舍。人的有限理性和交易费用的存在导致某些用人单位简单的选择方式。基于外在制度的优势,应进行适量的立法来解决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的谋利行为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一,但经济人的谋利行为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损人利己和舍己为人只是道德层次关系中的两极,分析的道德层次关系有七层:损人损己、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人、利人不利己、舍己为人。其中利己不损人是经济人应遵守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论的假定前提是把价值内涵界定为人类抽象劳动 ,把价值归结为人类抽象劳动 ,价值反映就是一种人类社会生产关系 ,从而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有机地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量的决定与度量从数理上证明是四个层次意义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