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正>服务业将崛起中国工业化进程的2013年对比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1973年有着多方面的相似。这其中,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如约而至,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相似性。就像日本在1973年经历过的交叉点,中国在2013年第三产业对于GDP的贡献超过了第二产业对于GDP的贡献。经济服务化的动力源在理顺了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关系之后,在将中国工业化的阶段进行定位之后,可以明确服务业崛起的中期趋势。但是如果想要探究下  相似文献   

2.
<正>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历史关键阶段。在这个特定阶段,凡是成功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从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转型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方面研究和探讨我国服务业主导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三大历史性趋势:第一,现代服务业占比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太低是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3.
未来15年我国的工业化将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随着产业结构加速转换,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无疑会显著下降。然而,伴随着马i济的高速增长和全国人口的急剧增加,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进一步增长,农业的基础地位将更加重要。因此,探讨未来农业发展问题,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未来15年农业发展的任务各种迹象表明,1996-2010年我国农产品需求将处于加速增长时期。这种加速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人口的急剧增长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多现实问题(一)从国际横向比较看,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2012年,全球GDP中,服务业增加值占了70%。与我国发展水平相似的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了54%,高收入国家占比达到了74%,分别比我国高7―27个百分点。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我国服务业也相对滞后,我国GDP约相当于全球GDP的11.3%,而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全球的7.3%。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上升到了  相似文献   

5.
八年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部地区政策研究”报告 ,在分析了我国东中西的发展态势后 ,提出了“谨防中部塌陷”的观点。八年后的情况表明 ,中部地区确有某种“塌陷”态势 ,其表现 ,一是东部与中部差距急剧扩大 ,两者的GDP的差额比 ,1990年为5 1∶1,1997年扩大为26 1∶1 ;人均GDP的差额比已从4 3∶1扩大为22 5∶1;二是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支持政策已从90年代初的探索阶段进入到目前的实施阶段 ,因而使西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 ,中部已成为投资增长的“锅底”。如1998年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 2 %,比中部地区高出16 8个百分点。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情况是 :在市场经济运作方面落后于东部 ,国家资源分配方面又落后于西部。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部地区9省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国土面积是全国的29 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5 3%,经济总量(GDP)占28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在全国名列前十位的产粮省中 ,中部有4个省 ,在全国10个大产棉省中 ,中部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 ,1998年中部地区的原煤产量占全国的56 8%,东部沿海省市净调入的全国统配煤中 ,90 %以上来自中部。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田杨群 《理论导刊》2012,(11):16-19,27
按照世界银行最新的收入划分标准,我国年人均GDP已达到中等收入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两种可能性:既有可能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也面临着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措施,为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提供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服务业比重的提升,是需求因素和效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化的必然趋势。服务业比重提高后,虽然暂时降低了经济增速,但有利于增加就业,保护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并将为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战略机遇。当前,应着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上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增长。1947年美国服务业比重大约为60%,目前已接近80%。日本服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对一些质疑的回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质疑一:有学者断言,“历史经验证明,重化工业化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回答: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经济发展将以重工业的发展为主的所谓“霍夫曼定理”并没有应验。历史数据表明,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国民经济中发展得最快的并不是工业,也不是重工业,而是服务业;而目前一些论者所谓“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整体上进入重工业化发展阶段”,是一个早已过时的命题。至于工业内部是否在某阶段存在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发展的情况,那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决不能把它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混为一谈。质疑二:“每一个国家到了高消费阶段,对住宅和耐…  相似文献   

9.
加速推进"三农"裂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工业化中期是以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高速扩张、产业升级换代为明显特征的阶段,也是农民收入来源主体发生重大转移的阶段.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看,"三农"已进入一个快速裂变即重大转折期.  相似文献   

10.
张茉楠 《求知》2013,(5):23-24
党的十八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了中国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和结构将经历深刻变化。有数据显示,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扣除价格因素,2011年我国GDP总量较2002年增长了1.5倍,人均GDP增长了1.4倍。而今,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根据测算,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9月22日报道,与过去20多年相比,无论是从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还是从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产业、市场和观念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都已有了一些显著变化,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把这些新变化概括为“五新”:一、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总量从一位数上升到两位数,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了10.2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也首次接近1000美元,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起飞时期。就经济发展的速度看,目前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增长时期的上升阶段。2001年GDP增长7.5%,2002年增长8%。今年一季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仍有较大空间,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抓住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机遇、有效应对产业竞争的挑战,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1,(Z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十五计划建议》,把大力发 展服务业作为今后五到十年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问题。在新世纪,中国更多的老百姓将享受到服务业带来的好处和方便,将是这一决议所给予全体公民的决策保障。 按照发展经济的产业结构演变规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前工业化阶段,其特征是第一产业份额最大,传统农业占支配地位。二是初步工业化阶段,特征是第二产业的份额超过农业。三是成熟工业化阶段,表现为第三产业继续保持高份额的同时,工业增长质量提高,技术进…  相似文献   

14.
张茉楠 《求知》2014,(10):27-29
<正>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工业化将进入后期阶段,城镇化率也将达到60%,能源资源约束的强化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总体而言,未来十年全球能源资源需求增长的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的转移将给中国能源资源的获取带来新的机遇,但中国也不可忽视全球能源资源的潜在竞争性风险。在全球资源供给偏紧和环境约束强化的背景下,制定中国能源资源全球化战略,不仅是中国利用全球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4,(2)
<正>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6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将进入一个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信息消费是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并明确提出了78项工作任务。从长远看,促进信息消费不仅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和关键着力点,也是促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一体化(Integration,这种一体化表现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联系的扩大与强化)的步伐在过去十年里大大加快。据世界银行统计,近十年(1985—1994)的世界贸易额对GDP的比率是前十年(1975—1984)的三倍,外国直接投资对GDP的比率也几乎翻了一番。在不断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中,发展中国家起了很大作用。从总体上看,它们的贸易额对GDP的比率与工业化国家增长得一样快。  相似文献   

17.
当前,虽然我国整体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但是要最终实现工业化仍然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调整等现实问题。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在工业化后期应该改变高投资、重化工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注重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等绿色产业,着力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完善绿色生产方式,消除传统发展方式对环境的破坏,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确保我国在高质量完成工业化的同时,能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7,(5)
<正>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入第二个年头,"三去一补"已在进行时,要真正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深入,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是以改革作为重点。本阶段的改革应以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作为一个大背景,通过改革,使我们的体制机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与经济成长的阶段相适应,并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等收入阶段的跨越并不是人均GDP水平达到某个数字就完成了,它应该是经济管理以及社会发展的水平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而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宣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入世1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国际市场上影响力提高。一、入世十五年对外贸易取得的成绩1.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08年因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规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随后随着经济危机的  相似文献   

20.
<正>振兴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如下四个突出特征:(1)经济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后期转变以"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为标志,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工业化进程(1995-2010)》,在2010年前后,北京、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工业化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