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把综合医改作为推动民生建设上台阶的重要突破口",南京市主要领导对深化医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深入推进医疗改革,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等问题,南京市政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视察并召开主席会议,就全面深化医改与市卫生局、市人社局等部门进行专题协商。南京市是今年我省医改"先行先试"城市。在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市政协从年初开始,把"深化医改"列为政协履职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为解决"看病难"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医改政策,"分级诊疗"制度就是其中之一。目的是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导致医疗资源极大浪费的矛盾。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工作重点当中,明确提出的分级诊疗的突破口是高血  相似文献   

3.
<正>深圳市罗湖区卫健局提出"医改融入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基层党建汇集社会资源与力量,搭建平台,实施全员联动联治,并整合区属公立医疗资源,建立紧密型的医疗共同体,实现医疗硬件、人力、转诊等方面的自由流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促进等健康服务,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走出一条"全民健康"的罗湖新路子。医改融入党建的必要性。医疗、教育与住房曾被人们比喻为"新三座大山",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进行了全面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具有"教育、就业和收入、社会保障、脱贫、健康中国建设"的更加丰富的民生体系,使得包括医改在内的  相似文献   

4.
敖虎山 《北京观察》2017,(12):44-45
<正>在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建议以医疗保险制度为杠杆健全医疗分诊制度,通过医保支付来调整和引导,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真正使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转诊有序,健康指导常态化,达到医改政策的惠民目的。分级诊疗是为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秩序而提出的。分级诊疗制度,包括了基层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等就医流程及制度的建立。此举既可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也能解决"小病"要看大专家,而真正需到大医院看大专家的病人却挂不上号的"看病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区传真     
正上林医改获"2015中国十大民生决策"称号2015年12月20日,由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协办的"2015第十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召开。上林县"一体化医改让老百姓看病得到实惠"荣获"2015中国十大民生决策"称号。2014年11月,上林县开始探索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工作,2015年掀起了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高潮。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切切实实地让乡镇患者在不增加花费的前提下,享受到了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与服务,让老百姓看病得到了实惠。(蓝洲罗柳芝)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市民的印象中,进大医院看病永远是熙熙攘攘,队伍长长;退而求其次进小医院,又觉得战战兢兢,生怕医生看不好自己的病,想来想去还是"转战"大医院放心。如何看病,似乎走入了一个让人纠结的两难困境。解决"看病贵",政府有没有新招?"假出院"、门诊配药限量问题怎么解决?公立医院的政府补偿机制如何完善?怎样实现"就医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9月26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就"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专题询问。会上,有备而来的委员们频频发问,直指医改问题核心。作为此次医改专项监督调研组的副组长,瞿钧委员全程参与了大大小小十余个座谈会,接触了社区居民、医务界代表等方方面面人士,对上海医改一路走来之不易颇有感触。在他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6,(7)
正一方面是基层医疗水平跟不上、患者信赖度低,一方面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问题凸显,省政协第五次月度协商座谈会聚焦分级诊疗,既是聚焦医疗资源如何合理分配布局问题。也是聚焦重大改革举措如何落地生根的问题。医改是块"硬骨头"。跟很多深水区的改革一样,分级诊疗并非顺风顺水,而是在现实中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从社会观念上讲,它需要改变患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有病只认大医院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从当前的短板着手,改变基层医疗机构设备  相似文献   

8.
"医改要成功,必须获得600万医务人员的真心支持。"北京协和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尹佳的观点在四年过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深思。但随着"新医改"进入第四个年头,我们也越来越明白:医务人员的真心支持并不仅仅意味着提高医生的工资。尹佳当时就说:"政府不可能完全补贴医院的亏损,因此应该允许医院用高端医疗服务挣的钱来补贴普通医疗服务的亏损。不要一味限制高端医疗,因为社会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和患者就医选择权的过度宽松,导致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过度集中于三级医院,严重制约了分级诊疗服务机制的效能发挥。本文结合医改实际,通过深入剖析当前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中的"瓶颈"问题,提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分级诊疗服务结合的破解方法,以缓解当前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12,(11):20-20
1、构建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医改方案中,应该充分考虑医疗安全问题.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医患比例更趋合理,符合中国国情。一方面要重塑医院公益性形象,加强医务人员管理,改善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构建更加安全服务体系:二方面建立医疗风险分担制度.设立医疗保险赔付基金;三方面借鉴国外经验在二甲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保证医疗机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朱夫 《群众》2013,(3):I0043-I0043
镇江市在推进医改工作中,突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从集团化破题,以三甲医院为核心、以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组建了康复、江滨两大医疗集团。集团坚持医院、社区管理一体化改革,明确以集团为统一决策管理机制,调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结构,完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既增强了医疗服务统筹性,也建立形成了引导优质资源下沉社区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几轮改革下来,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医院“门槛”越来越高;仍有相当多的人无法享受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近一半的人不去就诊,三成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九成的居民对近10年的医疗改革非常不满意……这些数据让中国医改重新站在十字路口。20年医改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  相似文献   

13.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几轮改革下来,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医院“门槛”越来越高;仍有相当多的人无法享受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近一半的人不去就诊,三成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九成的居民对近10年的医疗改革非常不满意……这些数据让中国医改重新站在十字路口。20年医改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  相似文献   

14.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几轮改革下来,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医院“门槛”越来越高;仍有相当多的人无法享受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近一半的人不去就诊,三成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九成的居民对近10年的医疗改革非常不满意……这些数据让中国医改重新站在十字路口。20年医改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  相似文献   

15.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几轮改革下来,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医院“门槛”越来越高;仍有相当多的人无法享受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近一半的人不去就诊,三成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九成的居民对近10年的医疗改革非常不满意……这些数据让中国医改重新站在十字路口。20年医改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8)
正历经8年,高州市人民医院探索走出了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高州医改样本",创新设立"云端医院"和"村医通"双闭环托底互联网医共体建设,以"能力+双闭环"为支撑构建高州县镇村三级健康医疗体系,推进"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实现,提前5年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相似文献   

17.
“会诊”中国医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几轮改革下来,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医院“门槛”越来越高;仍有相当多的人无法享受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近一半的人不去就诊,三成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九成的居民对近10年的医疗改革非常不满意……这些数据让中国医改重新站在十字路口。20年医改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  相似文献   

18.
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几轮改革下来,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得医院“门槛”越来越高;仍有相当多的人无法享受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有近一半的人不去就诊,三成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九成的居民对近10年的医疗改革非常不满意……这些数据让中国医改重新站在十字路口。20年医改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  相似文献   

19.
仙居乡镇卫生院不再“喊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县市医改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因此出现了县、市级医院人满为患,而一些乡镇卫生院却"吃不饱"的现象,为破解这种困局,仙居县尝试建立了双向转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初探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重庆行政》2007,(5):101-103
随着医改全面实施,医院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医院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树立适应市场、适应医改的思想,树立只有经济管理才有效益的观念,从改革经济管理机制入手,对医院经济运行要素中人、财、物及信息等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各要素作用,力求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