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的十一月十七日,是著名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八周年纪念日。八年来,我曾把《路遥文集》认真地读了一遍,我曾详细地阅读过许多悼念他的文稿;也曾在清涧县石咀驿国道边《路遥故里》纪念碑旁静静肃立过;还曾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路遥墓前敬献过野花束……然而不论怎样,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八年来我一直思念着路遥和路遥作品中的人。即使在我受审时,我还回忆与他接触过的情况,即使我被关在监所里,我还读过他《在困难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2.
户籍体制,改革绕不过的高山(上)贺铁光80年代初,作家路遥的力作《人生》问世产生的震荡,至今令世人记忆犹新。是什么造成了这位农村青年人生的不幸—他的青春梦想被现实撞得粉碎,当时人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今天,这一问题的答案就会容易得多:是与生俱在的农...  相似文献   

3.
正刘庆邦共创作了《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梅》《遍地月光》等9部长篇小说以及30多部中篇小说与300多篇短篇小说。这一部部、一篇篇,都是在用眼泪和心血刻画矿区与乡土人民的生命姿态与情感。有这么一种说法:"在陕北,提路遥有人管你饭吃;到煤矿,提刘庆邦有人管你酒喝。"由此可知刘庆邦创作的煤炭题材文学作品是多么的深入人心。他四十五年笔耕不辍,用心开垦经营着自己的文学园地;十五载履职建言,  相似文献   

4.
齐安瑾 《前沿》2013,(15):188-190
在当代的路遥研究中,很少有人梳理并总结路遥的创作观,这无疑淡化了路遥作品的思想性特征.《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对自身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从中可以发现路遥的创作观是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生活观、乡土观、劳动观及个性与理想论为表现,这一创作观对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评论都有着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高林 《黄埔》2008,(1):62-63
在贵阳风景如画的花溪河畔,生活着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黄埔老人。不少媒体和个人带着好奇走近他,这不仅缘于他百年风雨人生里装满了许多传奇故事,更在于人们想探究他百年健康人生的长寿秘诀。他就是可称得上传奇人物的张葆琛老人。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5,(9)
<正>"都说人走茶凉,可路遥这杯茶二十年后仍然滚烫",这是路遥弟弟王天笑在纪念兄长逝世20周年座谈会上的一句感慨。有人说,路遥将兄弟情看得很淡,但路遥却说,自己是个重情义之人,只是不能一一周全。在众多亲友眼中,路遥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与他又产生过怎样的交集?路遥与身边人,注定构成了一个不平凡的世界"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杂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惊蛰,雪当然再不会留存,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  相似文献   

7.
<正>路遥先生是我崇拜的两位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我是通过电影《人生》"认识"路遥的,又通过路遥"认识"《平凡的世界》。我和《平凡的世界》结缘,说起来有些艰难曲折。1990年,中专刚刚毕业的我,正在像孙少平一样四处奔波找工作时,在柳州市新华书店门口地摊上买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减价处理)。我叫营业员找第二、第三部,无论她怎样翻箱倒柜,都找不到,多么遗憾呀!归来的班车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来读,三四个小时的路途上,我  相似文献   

8.
<正>这就是文学殉道,将文学创作当作了严肃、神圣的工作,当作精神的顶礼膜拜,当作了义无反顾的精神抉择。11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纪念路遥是为了能继续前行》的文章:11月17日,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纪念日。当天,陕西文学界众多知名作家及热爱路遥的读者冒雨聚集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表达哀思。同一天,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  相似文献   

9.
张聪 《协商论坛》2015,(3):57-58
"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1986年冬,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路遥,在手稿前写下了这样的题记。这片土地,就是陕西省延川县,它是路遥自7岁过继到伯父家之后,生活了18年的地方。而在他《平凡的世界》笔下再现的40年前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本汇集江苏高龄老人科学养生、益寿延年心得的人生智慧书。《欢度百岁》选登了18位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还有更多老人的故事散见在书中的各篇专论中,他们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和成员构成,个人的学识、品格、脾气、习好等都不一样,惟  相似文献   

11.
周林 《黄埔》2010,(1):26-28
到2009年的农历十月,吕传镛会长就整整一百岁了。在百岁的人生旅途里,他有说不完的人生故事,忆不清的坎坷曲折,更有割舍不了的黄埔情怀。一位经历了抗战烽火洗礼的老兵、伴随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一路走来的同学会领导、和蔼可亲的世纪老人,仍在用乐观豁达、与时俱进、淡定从容,续写着自己的不老人生。带着对老人的敬仰之情,我走近了他和他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前,一个高中毕业的年轻后生背着个布兜兜,从作家路遥曾在《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小说中描写过的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岔岔里走出,来到飞机城西安阎良,在平凡的世界里度过了一个警察不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正> 2004年10月24日晚,70岁的“领带大王”曾宪梓老人带病走进中央电视台,向我们讲述他财富背后的故事和人生感悟。无论是演播大厅的在场者还是通过电视信号观看《对话》节目的观众,无不为这位可敬老人的超常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是一句让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而曾宪梓就是这个世界的创始人。但是,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他毫不隐晦自己曾经历的贫穷与苦难。他幼年丧父,与勤劳  相似文献   

14.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里,老人桑提亚哥说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事迹和从其崇高的精神体现了人类永恒追求的人生理念,老人桑提亚哥虽然连续遭受到失败,但是他没有被打败。  相似文献   

15.
《楚辞·天问》与《圣经·约伯记》比较谈韩高年《楚辞·天问》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他所生活的时代为止所积淀下来的宇宙观、价值观及社会伦理、道德信念的一种彻底的反思和回顾。当然,这一伴随着痛苦的思想挣扎的精神历程,是以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为...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本汇集江苏高龄老人科学养生、益寿延年心得的人生智慧书。《欢度百岁》选登了18位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还有更多老人的故事散见在书中的各篇专论中,他们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和成员构成,个人的学识、品格、脾气、习好等都不一样,惟  相似文献   

17.
古埙 《福建乡土》2009,(2):47-48
周野曾在刊物上发表一篇名为《淡定人生知足常乐》的文章。 他是有资格追求淡定人生的,这淡定是“极绚烂归于平淡”的,因为他奋斗过。  相似文献   

18.
语录节选     
正当我们还买不起幸福的时候,我们绝不应该走得离橱窗太近,盯着幸福出神。——莎士比亚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村上春树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路遥《人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1,(12):16
《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的作者大津秀一是日本最年轻的临终关怀医生,多年来他不仅对住院和住家的老人和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还通过演讲和写作等活动不间断地研究人生观、生死观等问题。他提到的种种"人生至悔"之例,均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却又总是被疏忽的事情。他希望通过这本书来提醒人们,重新开启积极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高原的风,大起来可以叫“吼”,我就在长年吼风的乡派出所上班。业余爱好不多,就两样:听秦腔、看书和杂志。其实,说爱看书有些夸张,乡里能有多少书看呢?逮着什么看什么,一本《二刻拍案惊奇》让我翻得卷了毛,快背下来了。还看过没有头尾的《简·爱》、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刮风下雨的日子,书成了我的寄托。杂志就更少了,两份,一份是所里公费订的《人民公安》半月刊,一份是我自费订的《读者》。乡里前两年才通了油路,但也不能保证杂志按时到来。杂志到日子没来,我就天天骂邮电局人浮于事,又骂那黑脸邮递员没心没肺。等到送信的摩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