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10,(36)
<正> 中美关系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解决中美双方的矛盾只能靠对话,而不能靠对抗,对话比"对瞄"强近来,中国周边海域风云变幻,黄海风波未平,南海风波又起,东海海域也暗流涌动。中美多方交涉后,相关事态有所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2,(14):35-35
2002年以来。每年的6月.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都要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召开一次“亚洲安全论坛”。由于会议选择在处于新加坡城市中心区的香格里拉饭店召开,约定俗成称为“香格里拉对话”。  相似文献   

3.
张国文 《学理论》2014,(4):181-182
运用框架理论和文本分析法,选取中国新华通讯社和西方三大通讯社(本文指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第十二届香格里拉对话"的英文报道来做对比分析,通过研究中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不同报道框架,找出中西方媒体所建构的不同"中国镜像",进而挖掘出其背后的不同意识形态及其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4.
正2002年6月,首届亚洲安全会议就选择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举办,且至今从未变更会址,所以会议也被称为"香格里拉对话"(以下简称"香会")。今年的第15届亚洲安全会议聚焦亚太地区热点安全问题,探讨构建新型亚太安全架构。历届"香会"都离不开"中国议题"。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发展密切关注,主要焦点有三:一是战略意图,二是国防开支"透明度",三是在日趋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曾凡传 《学理论》2011,(35):32-33
近年来,南海紧张局势不断上升,越南、菲律宾频频侵犯我国南海主权。处在"十字路口"的南海,在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到我国各个方面。解决南海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加强有关南海的立法工作;以"合作共赢"为指导促进经济合作;推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强化南海的海权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2)
南海问题实质是外国对中国南海主权的侵犯,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插手南海问题以及中国自身的原因致使南海争端不断升级,中国利益不断遭受侵害。对此提出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新思路:发挥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作用,增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传播;通过双边谈判来实现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增强海上军事实力,维护南海主权。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重构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以"对话沟通"与"和而不同"为旨趣的对话政治样态,其具体表征有:一是与资本主义对话,使意识形态层面的紧张对峙让位于文化交往和政治对话界面的价值求同;二是与现实对话,使社会主义结构论让位于社会主义功能论;三是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对话,确立改革开放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性政治目标;四是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对话,开创中国经济、政治交往与祖国统一大业等层面的多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侯金亮 《求知》2012,(9):46-46
今年5月3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此次中美战略对话颇为引人关注,是关键时期里的一次关键对话,意义非凡。从宏观上看,201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也是中国的换届年,两国进行广泛深入的对话,甚为必要。最令人关注的是,中俄军演和美菲军演刚结束不久,中菲黄岩岛长时间对峙,南海问题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6,(8)
正自从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出笼后,不仅遭到全世界主持正义的人们口诛笔伐和强烈谴责,同时海外华文媒体也空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万炮齐轰"这个"欺世盗名的怪胎"。南海仲裁对中国并无太多实际影响《美国侨报》以《仲裁无执行力》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有历史和法理的坚实依据。仲裁结果对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而言,并无太多实际影响,因为判决没有任伺执行力。中国还要继续坚持走既定的和平发展道路,南海风波只是中国发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
可以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围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当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对话是当前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热点和难题。破解当下中国现实问题与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成为哲学对话的现实目的和要求;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学者自身理论素养的限制、"对话"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的预设及发生学机理解析的困难,构成三者对话的主要障碍;自觉和有效的哲学对话,应基于平等交流、着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强化问题意识与世界意识、树立大哲学观念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6)
东盟地区论坛是亚太地区最主要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二十多年来为地区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双轨并行的特点为成员国切实提供了一个安全方面的对话与合作平台;积极建设区域互信;提高了地区安全问题的可控性;减少因中国崛起产生的疑虑。然而东盟地区论坛因其主导者东盟力量弱,领导力不足,并且东盟地区论坛只是一种论坛方式,其效力范围是有限的。这种特征必然导致渐进主义思路。但总体来看,东盟地区论坛仍在积极发展,中国应重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并在南海问题上提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王永厅 《学理论》2013,(8):23-24
"南海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定义,但都很难全面地反映"南海问题"应有的内涵。只有从"原发性"和"诱发性"两个因素深入分析南海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很好地破解"南海问题",这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9)
九段线产生于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的背景下,目的在于能够有效的防御周边国家的侵犯,但由于法律地位的界定模糊,九段线并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无论如何,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解决南海问题,我国必须坚持以九段线为依据,而"岛屿归属线"是对九段线的恰当界定。面对南海争端,我国应努力维护九段线内的南海主权,同时,应当积极主张对"其余海域"的权利,在"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指引下,实现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5.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日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开展南海旅游不仅能保障渔民生活,提高渔民收益,帮助渔民实现转产转业,而且也是捍卫我国南海主权、发展海洋经济的有效途径。引导我国渔民开展南海旅游,需要国家高度重视,统筹规划,需要相关部门措施得力,有所作为。要在保障渔民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立足南海资源,指导和依托渔民,重点开展海洋休闲观光、海洋休闲渔业、海洋生态旅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等旅游活动,推动南海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千百年来就为中国所有,千百年来也无争议。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南海被探明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一些国家开始觊觎南海,70年代发展为直接侵占南海岛礁。而当时站在决策前沿、坚决维护南海主权并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策略的人,正是邓小平。"不打一仗,不足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8.
高荣伟 《侨园》2012,(12):36-36
在南海争端中,完全没有争议的就是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的风光之美堪比"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岛国马尔代夫。今年6月的一天,我们"西沙旅游文化考察团"一行5人乘一架小型飞机,从三亚向南海飞去。"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滩,风光如画……"这首在38年前曾红极一时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海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对于所拥有的南海区域巨量的资源和面对的复杂局势而言,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开发整体水平较低,多层管理,基础设施薄弱等。中国政府以南海资源面临的挑战以及应考虑的因素出发,对南海资源开发进行了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对策研究。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共识,允许部分国家参与南海资源开发,获得相关国家承认中国的主权主张,以经济利益换取国家主权,南海海域的开发合作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必须拥有主导权。中国政府南海资源开发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出发,结合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区分,努力主导和控制南海局势的发展方向,妥善处理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印战略家们并不认可搅局南海以往印度政府的涉华立场经常会受到印度媒体的质疑和批评,其中受到攻击最多的便是政府的"软弱"。而这回,印度在南海的进攻性姿态普遍得到印度媒体的喝彩。然而,与印度媒体欢呼声形成对比,印度战略界人士对印度政府在南海的最新攻势却并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