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与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大高于其它国家。由于农业人口过多,土地资源有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乡分隔政策的阻碍等原因造就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和方式,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有一个总体上的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农业不仅要为十几亿人口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要为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市场,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国的农业尽管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占全球人口1/6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中国,中国的积极参与也必将对全球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开放、不可逆转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单纯的经济诉求无法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共同体提供一种持续奋斗的精神价值,文化认同的空心化现象凸显。为什么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存在越来越浓厚的文化焦虑?中国人是否做到了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如何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正时间:1998年10月12日~14日会议重点:建设新农村。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面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加中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回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05,(1):36-38
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科技含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准。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却只创造了全国GDP的15.4%。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并非农业强国。与国外相比,差距在哪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本刊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厉为民同志。  相似文献   

7.
3月的北京暖风拂面,春意盎然。笔者就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和奋斗方向等问题,拜访了小麦育种专家、农业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同志。 粮食是世界瞩目的大问题,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和人口大国就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而且拥有12亿人口,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以仅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在这种条件下,粮食的供给,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头等大事。路明副部长说,21世纪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关键的历史阶段,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依据中国向来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我国成功地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人世界22%的人口,是一个人间奇迹,同时也是中国面临的巨大压力。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也就提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必须首先在理论上认清这个问题,才能正确引导。(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但没有丧失,反而被赋与了更新的内涵。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农…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从各种"红利"说起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完成了人口转变,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下降,尤其是出生率下降速度相对较快,形成了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份额较大的人口机会窗口。而在这个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机会窗口期,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为规模巨大的劳动年龄人口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农业、非农业二元低保标准,即非农业户口人口一个标准,农业户口人口一个标准,并且非农业户口标准大大高于农业人口标准。现行标准存在一定的弊病,主要表现为:确定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标准模糊,随意性大,致使很大一部分农业人口进入了非农业人口低保行列。现在各县确定一个人是否是非农业人口,经咨询低保经办人员,主要是提供两个证明材料:一个是原来老的红皮非农业户口本,再一个是村居出具证明材料。在实践中,大部分县的民政低保经办科室都是要原来的红皮非农业户口本。户口改革已经十年了,有  相似文献   

11.
王丽丽  张亚晶 《前沿》2007,(9):152-154
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和现代化水平低、农村人口的高增长和低素质、乡镇工业造成的污染、全球化带来的农产品竞争压力以及国外污染技术转移等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发挥其管理农业应有的生态职能,从生态责任的柔性化和刚性化两方面强化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喜忧两相知中国有80%的农业人口,其中25%的剩余劳动力可能早已离开土地,到城市打工,其余的农业人口也并非都在务农,他们可能在乡镇企业当工人,也可能靠自己的专长成了个体户,但因他们都持有农村户口而被统称农业人口。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及南方经济相...  相似文献   

13.
张奇 《重庆行政》2008,(3):41-4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亿多农业人口,4.9亿农村劳动力。这既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也是沉重的人口负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不少农民开始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在各级政府的助推下,农民进城务工被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劳务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时间,农村约50%的劳动力涌向城市,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民工潮",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因而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1949年以来,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围绕农业发展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新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面临就业困难等问题,对甘肃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问题,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有效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完善新城镇化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是有效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的基本保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乌日图 《中国人大》2013,(14):35-36
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要解决好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不可动摇。工业化发展直接带动了城镇化,同时城镇化也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会极大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城镇提供农业产品,同时也使大量农业人口有条件脱离农业转移至工业和服务业,为城市  相似文献   

17.
<正> 卡蒂埃先生五十年代末曾在中国北京大学留学。其后又以交流学者或旅游者身份多次来华。1985年曾访问过湖北的武汉及江汉平原地区。卡蒂埃先生目前主要从事中国人口与农业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他背弃大多数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人口与农业发展问题把中国沿海省区作为重点或代表的传统作法,而从中国内陆广大地区(其中又以湖北、陕西两省为重点)数百年间人口的增长与变迁中探寻中国人口与农业发展关系的规律。卡蒂埃先生此次来湖北访问,目的是就我国、特别是湖北省的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8.
邵西梅 《青年论坛》2008,(6):113-116
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集聚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山东省汶南镇作为一个农业大镇和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在农业入口转移和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镇农村土地减少,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等因素形成的推力推动农业人口向小城镇集聚,而镇区合理的产业结构所形成的强大经济磁力,优越的生活环境等因素所形成的拉力吸引着农业人口向该镇区集中。  相似文献   

19.
纪念毛泽东,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必须学习和继承毛泽东重视农民、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重视农民、重视农业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之所在,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最大的特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实际是什么?最重要的实际就是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当十月革命的炮声传到中华大地的时候,而对一个以农业为命脉,以农民为主要国民的泱泱大国,要弄清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基本力量,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付出了血的代价。当许多人热衷于组织工人搞城市武装暴动时,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探索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在旧中国占农村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至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雇农及其他劳动群众,只占有约20%至30%的土地,“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15页)从而揭示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  相似文献   

20.
叶裕民 《小康》2014,(11):24-24
中国的新型城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重点,这是新型城市化的起点。我觉得城市化是通过两个转移实现两个转化的过程,一个是空间转移,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空间转移的重点。第二个转移是社会转移,或者是社会流动,从面对城乡所有的中低收入者阶层,包括流动人口向中间者阶层,进而向中产阶级流动,最终构建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