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可 《党建》2007,(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在"新闻"的定义上不尽一致,但是所有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事实"二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事实  相似文献   

2.
徐可在《党建》2007年第10期撰文指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在"新闻"的定义上不尽一致,但是所有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事实"二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靠"眼睛"传神。古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人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会精灵许多。而一则新闻,如果"眼睛"点准了,同样也会生动传神,辉映全篇,先声夺人。鲁  相似文献   

4.
<正>自媒体,主要以微博、微信和移动APP为代表,亦简称"两微一端"。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自媒体的特性,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显现出来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两者结合,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也是新闻创作中意境结构的一种表现方式。艺术创作中有"虚境"与"实境",同样新闻写作中也有"虚境"与"实境"。单就新闻写作而言,  相似文献   

6.
新闻要说新鲜事儿,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没有新鲜事,还叫什么新闻?新闻还得说新鲜话,同样的事情要追求不同的表达,不仅把话说得有"意义",而且说得有"意思",说得与众不同,有"独家味儿",语不惊人死不休,那  相似文献   

7.
冮红  张伏祥 《城市党报研究》2011,(2):64+57-64,57
眼下,不少新闻从业人员都认识到,时政新闻有点"干巴"。相应地,有不少读者对有点"干巴"的时政新闻"不感冒",以至于敬而远之。"时政新闻交给党,民生新闻找市场",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看来,时政新闻只是党和政  相似文献   

8.
张瑛 《共产党人》2010,(23):52-54
有一项工作,做得好,可以"誉满天下",做得不好,可能"谤满天下",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伴随着传媒的产生,新闻舆论监督一直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这是《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为经济新闻做的定义。由于题材涉及农业、工业、财贸、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要"求真",这个"真"浅层意思就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一旦失实,不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真"的深层意思是"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相似文献   

11.
"新"与"旧",是意义相对的两个概念。就新闻报道而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旧闻"是过去已报道的新闻。新闻策划中,新闻与旧闻是相对的,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和利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读图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更倾向于短、平、快。如何凸现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确保新闻照片的"第一时效",摄影记者快速反应与新闻同步效率。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廉政瞭望》2013,(6):2-2
在新闻发布领域,对"口径"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巨大误区。实际上,口径应当是一个组织对外表达的原则和框架,而非需要背诵的条文。新闻发言人是90%的"岗位人"和10%的"自然人",既有官方立场,也有个人风格。——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认为,新闻发言人每个回答应该都能以其真实和逻辑先说服自己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的一个品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同于消息、特写等新闻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的写作代表一个记者乃至一张报纸的品位与实力。因此,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比如有的媒体称为"焦点",有的称为"关注",有的称为"核心报道"等等,不一而足。一篇优质的深度报道,首先应确定选题,选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正时政新闻是政治新闻的报道,毫无疑问它是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传播信息,来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时政报道是党报承担的最重要报道任务之一,也是党报的传统强项和优势项目。众所周知,党报的功能定位、规范要求、言说形态有别于都市报和晚报。党报时政报道的创新,一直是个"难啃的骨头",如何让党报时政报道"活"起来、"亮"起来,将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完美结合,做到"党报姓党"这一基本原则与"新闻立报"这一办报理念有机统一,一直是党报新闻工作者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某些西方媒体是善于误导舆论的喉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否承认媒体的"喉舌"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西方新闻理论的一个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旗帜鲜明地坚持"喉舌论",认为我们的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而西方新闻理论则拒不承认媒体的喉舌性质,宣扬其媒体是所谓的社会"公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党和国家领导的讲话精神。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移动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认知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了三个重要特征:主流性与多元化;互动性与二手性;从众性与碎片化。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更好地让大学生认知"时政新闻",我们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弄清大学生的认知聚焦点;"时政新闻"的话语转化问题;"时政新闻"内容的内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厘清了大学生的认知,才能更好传达中央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公开宣称媒体"姓党",旗帜鲜明地坚持新闻媒体的党性,是我们党新闻舆论工作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党报党刊姓党",对党报党刊人而言,既是原则,也是职责,更是使命,松  相似文献   

19.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时下,在林林总总的新闻大战中,要使读者对这条新闻感兴趣而"一见钟情",继而阅读新闻全文,因此,导语的运用至关重要,因为它能以新鲜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十大反腐新闻集中在六月。六月,处在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的途中,是一个逐渐成熟的时节,恰如2013年的反腐新闻。总结2013年反腐新闻的特点,突破大、亮点多、领域宽但都只走到中程,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中央纪委"强身"也"强声"【新闻回放】中央纪委新一届班子组建以来,频频出手,既打出一套"强身"的"组合拳",又开门反腐,与媒体互动形成反腐舆论的高压态势:4月,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了53名中央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对不少人来说",被请到办公室,面对面、一对一交流式的汇报还是10年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