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我的收益甚大、体会较深。我从事经济工作已三十多年了,对照之下,确有豁然开朗、愧喜交集之感。现在联系我所在的机械行业的调整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向,是机械工业振兴的必由之路。所谓调整,就是要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问题。按照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国民经济两大部类以及两大部类内部都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不论简单再生产或是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都必须反映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关系。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所阐明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不仅包含着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殊内容,而且揭示了以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生产为特征的一切社会再生产运动的一般内容和共同规律,例如,把社会再生产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把扩大再生产划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把社会总产品从实物上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从价值形态上划分为C、V、m三个部分,把生产资料划分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和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把消费资料划分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陈云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蕴涵丰厚。其中的再生产思想,尤其精粹洗练,言简意赅。这是他以“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实践的产物。 “一能吃饭,二能建设”。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的生产紧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是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毛泽东同志认为,就经济联系看,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基本上反映了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是否适当,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毛泽东同志主要从农业、轻工业和重  相似文献   

5.
一、农轻重生产要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第Ⅱ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之间互相供给产品,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因而只有两大部类生产保持恰当的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 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是理论上的抽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以农轻重的分类来观察和研究社会生产的。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农业和轻工业作为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既给本部门提供消费资料和一部分生产资料,同时又给重工业提供消费资料,并从重工业那里取得生产资料。重工业作为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它的产品大部分用以满足生产需要,也有一部分供生活消费之用,它既给本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同时又  相似文献   

6.
《唯实》1982,(1)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二卷在第一篇和第二篇中,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了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在第三篇中,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当前,重温马克思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对指导社会主义的生产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这一篇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理论,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中,广泛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再生产问题,揭示了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在总结建国以来多次发生的积累和消费之间、两大部类之间比例失调的教训,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规律时,有的文章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两个例式首先确定第Ⅰ部类积累率的做法,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形式决定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既然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它的扩大再生产就应该从第Ⅱ部类开始,首先确定第Ⅱ部类的积累,然后再根据实际可能来确定第Ⅰ部类的积累界限。王慎之的《试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中国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灭亡的规律。但是,单就这三大理论本身来说,如果去除资本主义这一特殊性质,从普遍意义上看,为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资本论》,本文就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间题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通过对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精辟地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深刻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实现条件和形式,从而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在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殊性的同时,马克思所提出的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如关于社会再生产必须在价值上进行补偿和实物上进行替换;关于社会生  相似文献   

11.
系文 《前线》1961,(24)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和个人消费,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成两个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即第一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即第二部类),并且指出,整个社会生产要能顺利地进行,必须使两个部类的发展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是“七五”计划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本文拟就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内容结构及其诸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的地位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同志们。探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中心内容,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在科学地阐明总资本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因此,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如果撤开资本主义实质,其基本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当前的治理整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都是主要解决我国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当  相似文献   

14.
本章通过学习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界长期来流行着一种不妥当的观点,认为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时舍弃了非物质生产因素,而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人们在考察社会生产问题时,可以把劳务再生产问题纳入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大问题的误解,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一、劳务再生产不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光辉思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论及未来新社会的分配制度时,着重阐述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就是后来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原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确立。 首先,马克恩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他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7.
一、美国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的理论与实践 1.产业结构理论与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业都是这一再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求每一个产业都要以与国民经济呈合理比例的速度发展,如果一个产业比重过大,就会造成剩余和浪费;如果一个产业比重过小,就会成为再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妨碍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到底是一个还是两个,这是理论界尚未作出公断的问题。多数同志认为,只有Ⅰ(v m)>Ⅱc才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尽管这些同志也不否认,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又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前者由第一部类提供,后者由第二部类提供,但是,一旦用公式来表述时,却仅把Ⅰ(v m)>Ⅱc作为扩大再生产的唯一基本条件。显然,这样表述是不符合马克思关  相似文献   

19.
计划管理     
《求实》1980,(Z1)
39、什么叫计划?什么叫计划管理? 所谓计划,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列宁也说过:“经常地、自觉地保持的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列宁全集》第3卷,第566页)所以,计划的涵义就是“比例”、“平衡”。 计划管理,就是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用计划来组织和调节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一项管理制度。它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了配合干部对《资本论》第二卷的学习,使大家更好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我们请中央党校李秉忠同志撰写了一组文章。这里发表的是第一篇(即引言)。关于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等四篇文章,将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