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佩迪特提出了一种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但只有理解了他的民主理论,才能充分理解这种自由观。他区分了"政治合法性"与"社会正义",表明政治上的合法性要以民主为基础,而民主需要公民对国家个体化、无条件和有效的控制。共和主义的民主是一种"论辩式"的民主,以民众对政府决策进行论辩的能力为核心。为了使民主更好地运转,在某些方面需要实行"去政治化",将相关决定权交给专家,避免决策者受到非理性情绪的影响。佩迪特的论述对民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更为纯粹的民主主义视角来看,他的思想仍然存在不够民主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民主政治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已经成为现今全球治理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公民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公民参与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是现代民主政治下公民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行为。在民主政治情境下审视我国的公民参与现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改进,我们应该通过多重途径改善我国公民参与现状,使其成为推动民主政治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征,是现代行政民主化的总体趋势。在现代民主政治进程中,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积极的效能:促进公共管理民主化、提升政府合法性、弥补政府的有限理性。但是,公民的政治参与仍然面临诸多限制性因素:公民的知识障碍与政治冷漠、行政人员的否定态度、公民参与的制度障碍等。因此,必须合理界定民主政治进程中公民参与的限度、加强公民参与教育、重新培训行政人员、不断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从而提高公民参与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有力地批判了近、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以工具理性思维模式为基础的“精英民主论,”为当代“大众参与民主论”发展提供了一种哲学话语和方法论基础。以交往理性建构的程序主义商谈民主观,其核心在于强调只有公民的有效参与,才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这种政治哲学思维对促进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实现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促进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提高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围绕我国公民参与的实际情况和制约因素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公民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统一战线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战线首先是一种哲学思想,它不仅是一项政策、一项工作,更是一项功不可没的伟大事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是公民出于社会生存的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有序的表述各自的政治诉求,以实现自身的民主权利。统一战线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实质上都是围绕着"团结、民主"的主题。没有统一战线,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无以落实,没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统一战线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充分认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绝不仅仅是统战部门的事,而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主与宽容有着内在的价值关联,民主政体的巩固也需要宽容的社会心理和公民美德。公民文化理论将宽容理解为多元主义社会价值取向,它有助于在公民结社中培育共同情感、淡漠政治分歧、增进信任与合作、缓和政治冲突。公民美德理论认为宽容是公民超越私人利益的局限,在公共生活和交往中表现出的市民风范和公共理性,它缓和了市场社会过度竞争造成的人际关系恶化.使政治行为文明化.并有利于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8.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期兴起于西方国家的协商民主理论是建立在对自由主义和代议制民主批判基础上的一种民主理论,它的产生引发了众多西方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阐释。尽管各种理解莫衷一是,但基本的共识是协商民主倡导协商与对话,在政治决策中引入公民参与,强调协商过程的平等性与合法性,追求责任和理性。协商民主理论所包含的这些核心理念不仅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增强了公共决策的合法性,更激发了公民的参与热情,培育了公民参与的美德。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多为公民基于参与公共政治而形成的信息核实机制,属于公民权利的宪法机能形式。它在填补公民参与公共政治的信息赤字的同时,为建构良性的官民互动和公信机制提供了充分契机。伴随着互联网所建构的平面化信息交流机制的日益深入,随着开放、透明的公共信息机制希求在现代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制度设置必须提供更为开放和多元的信息交流机制,尤其是公民参与政治的公共信息获取路径。因此,阐明互联网上的信息生成和传递作为国民公共信息获取程式的必要性,澄清政治公议的宪法化展开逻辑,为"网络谣言"所犯政法禁忌解套,实现借助互联网的有别于官方话语系统的政治公议的常态化和合法化,并最终寻求其正当性的法理根基。  相似文献   

10.
增强社会普通公民对基层公共决策的参与意识,能够从治权上使协商民主产生出有益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渐进式改良"。但当前要在公共决策中引入协商民主这个新事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和简单,很多人还对此存在着不少的质疑。这就要求不断科学完善基层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形式,让人民获得公共决策过程中应有的参与权力、话语权力和监督权力,提高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