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6,(3)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从习近平主席到孔子故里曲阜视察时讲的六句话、教师节到北京师范大学时提的四句话、反对去中国化、古诗词在教材编选中的份额、纪念孔子诞辰2056年大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活动都充分显现了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充分表明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深刻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2)
孔子是中国儒学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自汉代以来,孔子就开始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的源泉,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近代以来,主要是甲午战争之后,孔子的这种地位开始衰落,孔子一度成为知识界必欲去之而痛快的对象,但"九一八事变"以来,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危机空前严重,学界又有一批知识分子重新把孔子阐释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指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因此在高校道德教育中,如何将博大精深的蕴含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其中,是我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既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又是把思想道德素质养成与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拐点",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体系,不断厚植"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有效地回应现实文化中"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道理所在,从根本上领会"中国特色"的实质,进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中西文明互鉴中进一步明晰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科学对待儒家思想,是科学对待中国文化传统这个重大课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努力做到科学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认识作为思想文化的儒家思想的一体两面、科学认识作为制度文化的儒家思想的"负资产"、科学认识儒家思想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反本开新,重铸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正>周恩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所造就的伟大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对于我们党来说,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说,周恩来具有永恒的文化意义。周恩来的伟人风范和伟大人格,就是这种文化意义的生动体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学习周恩来的伟人风范和伟大人格,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之一,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意义格外重大。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自信的本源,坚定文化自信客观上要求一定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在诸多国际演讲场合引经据典,彰显了其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仁""礼"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教化、法制规范及社会和谐思想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时代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其形成有着深刻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引领、价值体系构建、文化软实力提升、美好人格构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孔子"仁""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滋养与借鉴、传承和创新的内在辩证关系。孔子的"仁""礼"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突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重视个人与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义利观、落脚国家精神的筑建有着十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等"四大特色"。在这"四大特色"中,民族特色有着鲜明的特点: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科学社会主义的全新内涵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鲜明的共产党人的要求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力度不断加强,逐渐走向了学术观点细分、成果质量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承的探讨与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境遇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依途径等四个视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瞻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趋势,即构建立足于现代实践、顺应时代潮流、融会贯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余源培 《民主》2014,(6):10-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努力做到"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使大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之基,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如下:丰富课程教育体系、充盈素质教育体系、延展社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看望北师大师生时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他还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栏每天推出一位好人,每天讲述一位好人故事。自去年9月份以来,共推出200余名"中国好人"。这些"好人"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们用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诠释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精神和新风貌!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漫长岁月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教科书"。这些优秀文化历久弥香,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更是人生的"心灵鸡汤"。"好人365"中的当代"中国好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在文化构成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素,它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坚持积极扬弃;坚持全面理解;坚持发展;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朱丹 《理论探讨》2022,(1):109-1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既使马克思主义深耕于中国大地,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展现出持久生命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与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挥和巩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时代性、大众性和开放性为原则,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要提高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走政府主导、公众广泛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们在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是自由、民主、人权。这些缺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注重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历史作用、当代价值和发展方向,其深刻思考和独特观点构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其中,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问题研判、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表明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形成的现实起点、历史逻辑和发展取向。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刻领会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实践要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重点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力戒"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从而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甲: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文化光彩夺目,为全世界所仰慕。研究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乙:你的话我有所不解。我们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是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靠它来指导。历史文化传统不可能超出它的水平,能起什么作用呢? 甲:你有点糊涂。马列主义是从人类进步历史文化中产生出来的,它仍然需要用各种优秀的文化来充实自己。我们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社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使命与人民选择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实际的宝贵良方,从此久经磨难的中国人民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文明精髓,植根着深厚的哲学底蕴,而且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忠诚的理论信仰者和实践开拓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赓续者。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课题,也是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的话语体系的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