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帝让我活着,我就不能怯懦地去死;上帝让我死去,我也不能怯懦地活着,生生死死,都要有勇气。——宋美龄 1993年深秋的一日,不知是白天还是晚上,老太太几乎一夜没睡,或者说一夜没醒。人到这么大的年纪了,醒了也是睡着,睡着也是醒了,生与死的界线都模糊了。美国东部的秋天,和台湾的秋天一样迷人。昨天,她在梦中画了一夜美国的秋。老太太的画是很被人称道的,蒋公在世时,也常常忘情地看她作画。她画画实际上是从50岁开始,由临摹、写生到写意,似乎得了某种仙风道骨,进步神速。她曾醉心干政治,却从未醉心过绘画。画对她来说只是一种消遣,和打麻将一样的情调。她的一套山水系列画,后来被民国邮政总局印上邮票,她当时看了很不高兴。  相似文献   

2.
李瑾鸽 《学理论》2013,(18):210-211
索芙尼斯芭·安圭索拉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有名的肖像画家,她最大的贡献就是她开启了女性艺术家进入艺术世界的先例。由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所以索芙尼斯芭不能画裸体,也不能研习解剖知识,所以她不能绘制大型的宗教画和历史画。这使她绘制了大量的肖像画,由于绘制了大量的家庭成员的肖像画,从而使她形成了一种新绘画风格——表现的人物轻松自然。  相似文献   

3.
照片上这位提笔作画的娃娃,名叫刘芳。别看她只有十一岁,却已有了九年“画龄”。她六岁时画的《猫鱼图》,在美国洛杉矶儿童画展中得过三等奖,另一幅《猫咪图》获北京市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看小芳芳作画,也是颇有趣味的。在几十人围观的场合,她竟毫无惧色,从从容容站在一张大画案前,然后敏捷地铺好宣纸,从一大堆笔中拣出一枝大号毛笔。只见她歪着头凝思片刻,眨了眨乌亮的眼睛,便刷刷地画了起来。虽说不上“笔落惊风雨”,但笔底云烟,却也跃然纸上。面完之后,一副无拘无束的惬意神情,显露出天真的稚气。难怪  相似文献   

4.
自然梦     
人各有志。纤秀的、举止娴雅的刘延捷,爱的是自然。刘延捷是一位颇有灵气的国画家。她和她的画,被书画大师唐云、沙孟海誉为“女中杰手”、“天与清新”。人生道路难以预料,60年代末,她来到杭州,却开始了园林设计师的生涯。她以诗人的情怀,画家的意趣和工程师的缜密思维,将石头、泥土、流水、草木,组构成一幅幅立体画图。尽管耳边飘浮过不少赞誉之词,但她总感到远  相似文献   

5.
随感二则     
一、陪布什夫人买画 我认识一位美国朋友布什夫人,曾应云南大学之邀来华讲学。三年期满回去,路过北京时住在友谊宾馆,我前去探望。晤谈了一会儿,她提出要我陪她去荣宝斋选购画幅。一到那儿,她就有目的地要找小傅(傅抱石之子)的《李白醉酒》。来回找了几遍也找不见。 写到这里,我应该补叙一年前的一段旧  相似文献   

6.
张秀梅 《各界》2007,(6):121
语文作业设计是一门艺术,讲究技巧而又不寓于技巧。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时于语文作业设计,教师要首先了然于胸,作业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这与“得成竹于胸中”异曲同工。那么;语文作业设计中具体要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四亿五千万青少年儿童,占全国人口的近一半。目前,中国正以她人均年收入300美元的较低经济条件,使未成年人在健康、营养、扫盲与入学等方面的水平,接近或达到那些人均年收入比她高四倍的国家。天津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与天津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合作,于1992年7月底,联合组织了《天津市青少年生活学习情况调查》,旨在考察天津市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特征,为进一步搞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调查总休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璟的双面画李忠诚济南画院女画家周,把国画艺术与工艺美。术、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了在屏风框架上镶嵌的“双面绢画”。这种双面画,借助自然光或灯光,产生出一种晶莹剔透的独特艺术效果。著名画家潘兹说:“周王景的双面画是一朵艺术新花,它为工笔画艺术开辟了新...  相似文献   

9.
鸳鸯之于贾母史太君,犹如宫廷中司礼秉笔太监之于皇帝.当然,鸳鸯这丫头比那些不男不女的太监可爱多了,她行事低调,她不弄权.但是地位相似,他们都是名义上的奴才,但因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家族最高领导人的私人秘书,他们有着超越自己名份的"隐性权力".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不读画,不仅可能让人感到枯燥,而且还可能使人与书之间产生深深的隔膜。特别是在读一些介绍西方文化的书时,更是如此。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对西方社会和文化没有什么直接的感性经验。没有适当的插图,书中的知识形不成一个完整的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一下子变成了个木乃伊。 但是,读画不读书,也容易糊涂。近来世界名画流行起来,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知道那些画里所讲的故事呢?如不了解这些,也就看不懂画的意义。有些人假‘高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说学校要“选美”,而且还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我心里一惊,就有些惴惴不安。 惴惴不安并非就是神经衰弱,而是因为我有个女儿正在大学就读。我倒不担心她不美不靓不能力拔“选美”的头筹,而是不安她受这“选美”的影响而从此擦胭脂抹粉、描眉画唇地竞美追美起来。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2.
抗癌不老     
《侨园》2016,(9)
正她曾是一个"三阴"癌症患者;她曾做化疗掉光了头发,但她乐观向上的爱美举动和追求,最终竟然成为一个比健康人还健康的女人。她让人不可思议,她更为那些癌症患者做出了榜样:癌症不可怕,用美来脚踏;乐观活人生,她比谁人差?她年过花甲,却花容月貌、雍容典雅;她罹患癌症,却珠圆玉润、神采奕奕;她失婚单身,却幸福洋溢、其乐融融。她就是不老"女神"樊丽君。美,就是她的无敌魔  相似文献   

13.
她,曾因在新歌剧《白毛女》中,塑造了一个坚贞、勇敢的少女形象——喜儿而闻名遐迩;曾以一曲《南泥湾》、《我的祖国》风靡一时,曾经为年轻的共和国在国际歌坛第一个获取艺术金奖…… 她就是家喻户晓的——郭兰英。 1976年,被囚禁多年的人民艺术家郭兰英,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解放。满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热爱,她抱病登台,一字一泪地唱出了响彻九洲的《绣金匾》。年过半百的她,用几倍于年轻人的热情和干劲,投身到浩劫后的文化重建工作中。但她深知,人不能与艺术规律抗衡,“舞台总是青年人的天地”。于是,她告别舞台,开始重定人生座标。 那是1985年,郭兰英生病卧床,同行们来看她。问候之中,那些从事民族艺术颇有造诣的艺术家们连  相似文献   

14.
麦田     
《民主》2017,(8)
<正>那幅油画。不对,应是装在旧相框的那幅油画印刷品。画面不那么清晰,隐约能见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地。大地似麦田,麦田里的两个人,左男右女,看不清他或她的脸部表情,能见身着长裙的女人,低头,抱拳作揖,面向西装革履的男人。相框,从一堆旧镜框淘得,拟旧框装新照。孰料,几次取旧画换新片,总被那个长裙女打消念头……画面似曾相识,谁画的女人如此地撩拔我心,面对案头的旧相框,一次又一次地笑问。  相似文献   

15.
正酒,和一个打虎的英雄有关,三碗酒,就让那些光阴汇聚,一口传奇的酒,便温暖了一个有关酒的话题。酒是沿着历史走来的,它的妩媚需要光阴的沉淀,冉冉升起的香气,与那些远去的故事如出一辙。酒香是如此洁净,像梦中的天使,慵懒而单纯,波纹是她悠闲的梦境。人生或许也是一杯酒,可是谁将掬一捧河床里的清水,在赞美清澈的同  相似文献   

16.
有个读书人名叫丘琼山,喜爱游历名山大川。一次经过一座气势庄严的大庙,便信步走了进去。一进大雄宝殿,看见四周墙壁上画满了《西厢记》中的图画。他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寺庙里的老和尚:“师傅,寺庙里的出家人怎么能画这些痴男情女的俗画?”老和尚合掌说道:“相公有所不知,咱们僧人就是从这里面悟出禅学真谛的。”丘琼山越发惊奇,又问:“那么是从何处领悟的呢?”老和尚闭目说道:“阿弥陀佛,《西厢·惊艳》之中不是唱道:‘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么?贫僧便是从这里悟禅的。”(事见《古今谭概·佻达部》)“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是《西厢记》中崔莺莺看见张生临去时的表情。达“一转”,还真“风魔了张解元”。而这座寺庙的和尚却偏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7,(Z2)
正前几年,我曾在上海一个台湾商人家里做过近两年的秘书。这家主人杨太太是美国一家"化妆日用品"分公司的营销商。在上海打工的日子里,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很新潮的小姐。她叫蔓娜。第一次见蔓娜是在公司组织的一次讲课上,我正好坐在她旁边。她个子不高,穿了一身紫色套裙,烫的小卷发,脸色粉粉的,眉毛画得往上翘。听课时,她注意力很集中,讲课人每讲一句,她就不住地点头、微笑;眼睛忽闪忽闪的,表情随着讲课人的表情而变化。当讲课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小区住着来自22个国家的上百个家庭,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社区,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当属每年举办的圣诞集市。今年的圣诞集市开得早,进入12月的第二个双休日就开始了。金色的阳光撒满了圣诞集市,画着圣诞集市开市标志的圣诞树、星星在这金光中显得十分耀眼。在几十个摊位前,人潮如织,欢声笑语连天。占据头一家摊位的是我们小区有名的法国大嫂苏菲亚,她胖乎乎的,头上带一顶红色的圣诞帽,衬得她那脸色更加红润,她笑容满面地扯着嗓门叫嚷  相似文献   

19.
憋气—鼓气—顺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山东考生以“候补学员”的身份顶替一名退学学员的位置上了学。由于她考分低,又是“候补”,便受到一些同学的岐视。她心里憋气,情绪一度受到影响,和一些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我觉得,这位考生分数低是客观事实,一些人对此有看法,可以理解;但若因此便歧视她,当然是不对的。然而解决歧视问题的关键,首先应该是做好这位考生的工作,使她自己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基于这种考虑,我没有在她面前指责那些议论她的学员,而是在班会上反复讲团结问题,要求同学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  相似文献   

20.
夏晓虹 《各界》2008,(4):87-90
说到秋瑾的婚姻,1896年,她在湖南湘潭和当地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结婚了,丈夫叫王子芳.王子芳这个名字很长时间都被人弄错,一直都把他的字当作本名,他的字叫延钧.秋瑾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当时她的父亲在湖南做官.秋瑾对这桩婚姻始终都不满意.她在湖南时写了很多诗,这些诗读起来跟那些传统的闺怨诗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在那些思亲诗中,特别突出地表达了秋瑾对家人深切的怀念.有些诗写得声泪俱下,比如有一首诗写她刚刚和家人分离:"昨宵犹是在亲前,今日相思隔楚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